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2025-01-16 15:57 【字体:
以制度变革引领模式创新 以模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嘉宾:湖南省人大代表、湘潭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永亮

主题:以制度变革引领模式创新以模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年1月15日19点30分

【主持人】湘潭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布局的重点工业城市,产业基础雄厚。湘钢是“湘潭制造”的一张经典名片,成为全省首家年进出口超百亿元生产制造型企业。湘潭如何不断擦亮湘钢这张名片?

【李永亮】展开湘潭地图,千里湘江一路滔滔,在湘潭留下了42公里“U”弧湾。在“U”弧湾最底部,江水最平、江面最宽、江景最美,湘潭把最美江岸留给了湘钢,湘钢已经成为一张“湘潭制造”经典名片。1958年建厂以来,十里钢城就是湘潭建设工业强市的缩影,奠定了湘潭工业的基石,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一直以来,湘潭市委、市政府高度关心和支持湘钢,也是湘钢发展的坚强后盾。近年来,湘潭与湘钢团结一心、携手同行、互促互进,形成了国企和地方政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典范。

一是真心实意支持湘钢发展壮大。我们每年都将湘钢升级改造作为全市十大新型工业化项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至少2次带队到湘钢召开协调会,深入开展“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坚持提级调度、专班跟进、市区联动的工作原则,专题解决了项目建设用地、天然气直供、废旧钢铁加工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湘钢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助力湘钢数字赋能发展、绿色转型升级,先后完成4.3米焦炉环保提质改造、钢铁料加工存储中心、宽厚板厂轧钢智慧中心等一批“三改一扩”项目,湘钢智慧工厂入选数字中国建设首批典型。在钢铁行业整体下行的态势下,2024年,湘钢逆势而上,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营收保持千亿规模,实现利润16.5亿元。在湘钢、吉利等重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湘潭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9%左右,排名全省前列,谱写了湘钢兴、湘潭兴的“合奏曲”。

二是真金白银帮助湘钢穿越周期。当前,钢铁行业仍处于长周期减量调结构阶段,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但是我们坚信,困难是阶段性的,当务之急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穿越周期。在财政收支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坚决落实国省减税降费政策,2024年为湘钢留抵退税10.16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4.78亿元,两项合计14.94亿元。近年来,湘钢的行业领军地位进一步巩固,吨钢盈利能力位居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前列,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中厚钢板生产基地,板材综合品种制造水平稳居行业前3,在船舶及海洋工程、桥梁建筑、工程机械三大行业拥有拳头产品,产品成功应用于深中通道等世界级工程。我们坚信,湘钢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对湘潭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

三是真抓实干推动湘钢“产品往高端走、产业链往下游走”。出台“支持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充分发挥湘钢“链主”领航带动作用,大力建设湘钢先进金属材料精深加工产业园,大力拓展精品钢材上下游产业,大力引进一批精深加工优质企业。发挥湘潭区位及水运资源优势,加快建设长株潭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项目,拓展延伸钢材深加工领域及商贸物流服务,将湘钢的生产优势升级为深加工全产业链优势,着力推动湘钢“产品往高端走、产业链往下游走”。2024年,湘钢优特钢本地销售率达10%、比2023年翻了一番,有力推动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集群向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迈进。

【主持人】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延伸优势产业,推动汽车产业等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湘潭如何支持优质存量企业技术改造、数字化改造,绿色低碳化改造,以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李永亮】湘潭制造业基础较好,我们通过创新实施“三改一扩”,调动存量优质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数字化改造、绿色低碳化改造、扩大有效产能,推动产业能级和发展质效不断提升。2024年,我们“三优三特”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吉利整车产量达到32万辆,湖南裕能磷酸铁锂出货量全国五连冠,蓝思科技产值达250亿元。电机电控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晋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集群“国”字号实现“破零”,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获省政府大抓落实表彰奖励。2025年,我们将坚持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持续推进“千百十”工程,继续推进“三改一扩”行动,加快建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

一是提升“三优三特”能级。巩固增强先进钢铁、汽车、新能源材料三大超千亿级优势主导产业,壮大发展电子信息与智能终端、电机电控电传动与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医疗器械三大超百亿级新兴特色产业,前瞻布局前沿材料、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新兴产业,培育争创先进钢铁材料、电机电控、输变电装备三大国家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全力支持湘钢做优做强,吉利、蓝思科技、湖南裕能跻身“千亿俱乐部”,湘电发展新能源船舶、电动航空产业。二是加大“三改一扩”力度。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三改一扩”。例如,吉利集团在潭深耕20年,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从乘用车到商用车,再到新能源电池,构建起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汽车销售服务、汽车职业教育、汽车后市场全产业链,形成了拥有79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为主体的千亿级汽车产业生态体系,有望成为继湘钢之后湘潭第2家千亿企业。近两年,吉利集团先后在潭投资建设了新能源轻型商务车项目、新能源乘用车及电池项目。今年,预计吉利乘用车产量达到5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星愿”订单火爆,预计生产25万辆、新增产值80亿元;新能源轻型商用车加快量产,预计生产2万辆、新增产值20亿元;闪聚电池(吉利神盾电池项目)预计生产20万台(套)、新增产值20亿元。我们将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重点实施蓝思科技智能终端设备智造二期、湘电航空电气系统系列化研制和产业化等“三改一扩”项目240个,总投资325亿元,支持荣岚、博雷顿、梅塞尔、金杯电工等项目早日投产,预计新增年产值170亿元。三是优化专业招商服务。持续打造“湘潭服务,相当专业”高质量招商品牌。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严守“四个不得”,建立招商引资行为“正面清单”,提升“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湘智兴湘”效能,开展产业生态、科技成果、应用场景、中试平台等市场化专业化招商。高效落地招商引资项目,探索“金芙蓉”基金湘潭模式,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两扩大两降低”。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链金融产品,力争制造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提升至15%,重点产业链链上企业融资成本大幅降低。

【主持人】2025年的主要经济目标中,湘潭进出口总额预计增长8%。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何规划?

【李永亮】我们始终坚持走产贸融合发展道路,推动进出口提质增效,以产带贸、以贸促产。去年,湘钢成为全省首家年进出口超百亿元生产制造型企业,吉利、江程进出口超50亿元,生产型外贸企业超过200家,出口收汇率120%。今年,中央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扩大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范围、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我们将锚定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目标,乘势扩大外贸外资,拓展湘潭综保区“保税+”新业态,推动外贸提质与产业增效良性互动。主要实施以下“四大行动”:

一是以贸促产扩规行动。继续加大对生产型外贸企业、优质贸易企业的招引和培育力度,力争全年实现外贸实绩企业360家。促成吉利对阿尔及利亚投资建厂,以外经促外贸,打造吉利对非汽车出口稳增长示范基地。全力加快韩国超大型液晶显示模组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达效。

二是产贸融合攻坚行动。深度推进产贸融合、高效发展,充分用好政策杠杆,重点解决企业难点堵点问题,持续推动湘钢、吉利、蓝思科技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大力支持酷牛、桑尼森迪等扩大规模,多措并举促进业绩回流、力争新增20亿元以上。

三是供应链提升行动。打造“国际贸易公路港”“中欧班列”“湘粤非”等铁路货运集结副中心,打造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对非医疗器械出口基地、中部地区工程机械(含再制造)内外贸总部基地,重点支持江程对非贸易投资合作,扩大对非铜材、矿产品及蚕丝进口规模,培育3个以上规模超20亿元的外贸供应链平台。

四是开放平台赋能行动。做实做优东盟、非洲两个海外服务平台,放大服务中心产销对接、通道互联、信息发布、政策宣传等综合服务功能,为潭企潭品闯世界持续助力。积极推进工程机械再制造出口,精心做好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部国际机械园分展馆筹备工作。开展“跨国公司湘潭行”等国际招商,加大力度“走出去”“请进来”。

【主持人】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要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大力提振消费。湘潭有哪些具体举措?

【李永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提振消费作为重中之重,既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战略主动的长久之策。我们将积极抢抓国省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重大利好政策,最大限度用好“两新”政策、发挥“乘数效应”,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对内挖潜,向外吸引,扩面提标,全面激发消费活力。

一是着力提升消费意愿。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将积极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扎实做好养老金、医保财政补助提标,切实改善居民收入预期,促进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意愿提升。大力推动教育、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着力加强“一老一小”生活服务,发挥医疗康养优势,支持老年人消费市场发展壮大,鼓励发展银发经济。努力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协力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助力消费潜力加快释放。

二是催生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湘潭的步步高超市,引入胖东来调改后,九华新天地店日均销售额达87万元,购物广场店日均销售50万元,业绩增长超10倍。充分说明,只要创新模式、打造爆点,传统消费领域大有潜力可挖。今年,我们将持续开展“嗨够湘潭”系列活动,举办各类主题促消费活动200场以上,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让湘潭的人气活力旺起来、消费市场火起来。同时,持续推进重点商圈提质升级,引入新的消费载体,大力培育万楼、窑湾等面向大学生、新青年群体的新型消费聚集区,积极培育电竞、动漫、会展等产业,不断推动“吃在湘潭”美誉变商机。

三是大力发展文旅消费。文旅是湘潭极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产业。我们将坚持以红为本、以红带绿,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带动文创产业、消费业态、美丽乡村发展。一方面,抓住承办全省第六届旅发大会契机,创新思维模式,促进要素条件和组合方式最优化,加快谋划推进杨梅洲芒果主题乐园、仰天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等十大文旅标志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文旅消费产业吸引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以“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为牵引,集中建设天鹅山“韶山大课堂”、韶山火车站片区等多个消费爆点集群,打造“夜游韶山”品牌,将人气流量转变为消费增量。

【主持人】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2025年,湘潭具体如何落实?

【李永亮】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4年,我们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城镇新增就业5.59万人,来潭留潭大学生就业创业1.6万人,返乡创业市场主体新增9814个、带动就业2.8万人。2025年,我们将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以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基础,以“五有”为目标(政策有人送、技能有人教、失业有人管、创业有人帮、权益有人护),以“双找双拓”为导向(人找岗、岗找人,人拓能、岗拓量),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打造强服务、提技能、稳就业、促增收的“零障碍”公共就业服务生态体系。主要做到“六个零障碍”:

一是政策落实“零障碍”。全面贯彻落实国省稳就业、保就业和稳企拓岗一揽子政策,加大各项惠企惠民政策宣传,做到应补尽补、应享尽享,支持各类主体稳岗扩岗。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持续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工作,依托网络和线下平台,组织开展专项招聘活动100场次以上,提供有效岗位信息3万个以上。

二是服务保障“零障碍”。完善“基层主体+人社专干+人力资源机构专业化服务”的多元化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强零工市场、零工驿站、青年驿站等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管理和规范,提升服务质效,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形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

三是就业帮扶“零障碍”。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推进就业公共服务多元化。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以上。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做好退役军人、妇女、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权益保障,确保零就业家庭、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率达到100%

四是素质提升“零障碍”。以就业与产业需求为基本导向,通过“七分法”培训模式,即分龄(劳动年龄)、分群(对象群体)、分业(行业特点)、分时(学时制、学分制)、分地(地域、地点)、分单(订单项目)、分级(工种等级),强化培训有效供给,构建全方位、全需求、全链条服务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4W”需求信息为引导(何人、何事、何时、何地),建立培训供需匹配数据库,健全终身技能培训机制,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

五是创业扶持“零障碍”。构建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生态,推动实施2025“创在湘潭,筑梦青春”助力大学生创业启航行动,精准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探索开展创业陪跑服务,不断完善创业服务平台和体系建设,建立和在潭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常态化互动交流机制,积极推动与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合作,建设标准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新增来潭留潭就业创业大学生1.7万人以上。

六是环境优化“零障碍”。加强企业劳动用工指导服务,建立完善企业用工指导服务机制,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我们将坚持人民立场,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深入开展“我爱湘潭我的家”群众性主题活动,抓实省民生实事,用心用情办好守护安康等湘潭市十大民生实事,努力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返回首页
信息来源: 湖南电台      责任编辑: 杨玮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