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摘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创新,成为变局中最大的稳定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吹响了创新的号角。全会公报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科技强国,湖南有责。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指引下,湖南做得怎样?下一步又将如何做?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征程中,我们既要坚定信心、不畏险阻,也要尊重规律、统筹规划。强优势、补短板,在真抓实干中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实现伟大目标!
良好的创新基础,是湖南为国作出新担当的底气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5年成果展日前落下帷幕。4个展区88件展品,集中展示了这块湖南科技创新“试验田”和“领头雁”的部分“看家宝贝”,让观众感受到湖南创新的蓬勃力量。
“十三五”期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保持14%以上的年均增速,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获国家科技奖励数量等持续增加,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60%。国务院发布的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名单上,湖南科技创新工作已连续4年4次获表彰激励。
以优化创新生态为着力点,湖南全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5年来,我省完成了涉及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长株潭自创区、科学技术奖励等内容的4部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制定,创新创业的法治保障进一步加强。推进了省级科研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管理等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赋能。建设了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让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更畅通。科技创新计划被整合为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省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接近2%。
以问题为导向,湖南集中资源解决关键技术需求。“十三五”以来,紧扣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我省布局超级地下工程装备等省科技重大专项24个、战略新兴产业技术攻关项目340个,加强信息化、智能化、清洁化、数字化技术应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持续的创新投入,一批重大成果涌现。全球最长臂架泵车、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鲲龙2000”采矿车等大国重器,担起重任。基于国产飞腾CPU的安全自助终端、自主可控高性能图形处理器等多项重点技术,为我国信息安全保驾护航……“十三五”期间,我省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达到87项,且近3年连续有主持项目(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团队)。
以自创区为核心,湖南做大做强科技创新基地。和2014年获批建设时相比,截至2019年,自创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长2.26倍,高新技术企业增长2.5倍,研发投入强度达3.45%,新增两院院士18人,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6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60%。可喜的是,自创区获国家奖励调扩区,将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两山”纳入核心区,26个园区纳入拓展区。
持续的创新引领,是湖南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保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将科技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童旭东说,“十四五”时期,要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准确把握湖南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断完善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科技强省,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湖南力量。
科技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湖南将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落实破“四唯”要求。在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试点开展揭榜制,让真正有能力、想干事、能干成事的科研人员获得舞台。编制全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深化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统筹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支持计划。特别是建立“卡脖子”技术人才需求清单和靶向引才、专家荐才等机制,打造高端人才蓄水池。
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摇篮”。湖南将实施高等院校强基计划,推动“双一流”建设,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加强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抢抓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机遇,布局创建前沿领域、学科交叉融合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培育一批开放包容、机制灵活、股权激励、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
创新链和产业链要紧密联系,相互成就。湖南将聚焦未来科技发展和高水平人才团队、重大创新成果,加强对科技创新特色优势领域和颠覆性前沿领域的谋划部署。主动布局数字经济、碳基材料、生命科学、种业、人工智能、自主可控、新型生物传感器、量子计算、深海深空深地等颠覆性前沿技术研发应用,通过突破性的成果培育新业态,壮大新产业。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湖南将实施高企增量提质行动,完善“科企-高企-独角兽-上市企业”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实施企业研发经费奖补计划,推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完善市场对企业技术研发方向的发现机制,推动省内优势领域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加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开展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和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引导基金改革试点。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全面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童旭东说,“十四五”时期,湖南将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打造创新生态高地,依托长株潭自创区,在股权激励、院所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完善容错和尽职免责机制。“还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探索开展赋予科研工作者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改革,打通成果转化堵点。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完善科技创新监督机制,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效能。”
活跃的创新主体,是湖南实现跨越的中坚力量
加速建设科技强省,需要充分激发和呵护各类创新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湖南高校、科研院所、园区和企业,对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创新的布局也越来越深入。
“湖南大学要加快完成学科专业布局,集中力量建设生命医学学科;抓住人工智能的学科发展机会,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持续实施‘双一流’行动计划,重点支持若干基础好、实力强的学科全力冲刺高峰学科。”湖南大学校长段献忠说。
随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等新一轮信息技术不断突破,超算技术已经成为解决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性问题和科技创新的必备工具。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肯立说,下一步要继续发挥信息专业技术和超算中心平台优势,重点做好根镜像服务器和顶级域名解析服务器建设、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大数据试验场平台建设等任务,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湖南科技大学近年来充分发挥学科集群创新优势,取得了“海牛号”深海海底深孔钻机系统等一批标志性成果。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刘德顺说,学校将坚持“四个面向”,科学谋划“十四五”科研专项规划,实施聚集创新战略,制定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级科研奖励、国家级科研平台等三大培育计划,聚力资源环境、海洋装备、军工科技、新经济等领域努力创造一流成果。
湖南是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我们将紧紧围绕事关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公益性、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等战略需求,切实开展农业前沿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生物种业、智能农机装备、耕地质量提升与土地综合整治、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攻关研究示范,获取一批颠覆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技术成果。”省农科院院长单杨说。
经过18年奋斗,雨花经开区引进培育各类企业20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17家,稳居省级园区第一。雨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郭四军说,将持续深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主导产业、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含传感器)特色产业,聚焦头羊打造计划、冠军培养计划、攀登实施计划、火炬升级计划、凤凰行动计划、深蓝精耕计划等6个高质量发展计划,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创新,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文/胡宇芬 易禹琳 欧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