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湖南省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9-06-30 17:00 【字体:

  今年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尤其把学习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湖南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批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鞭策工作的不懈动力,以实实在在地举措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奋力攻克贫困的最后堡垒。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减少6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718个贫困村基本出列、2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平稳推进、来势较好。

  一、坚持对标对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常学常新、真学真用,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脱贫攻坚的重要批示,以及在全国两会期间、重庆考察时、中央政治局会上等多个场合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新春上班第一天,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率队,20位省级领导分赴贫困地区专题调研,掌握扶贫第一手资料。4月26日召开省委扶贫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开到村一级,共五万余人参加;随后由家毫书记组织20个未摘帽县县委书记座谈,乌兰副书记、隋忠诚副省长召开31个已摘帽县县委书记座谈会、驻村帮扶工作视频推进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省委明确,已摘帽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不能撤、职能不能变,党政主要领导要继续担任组长,分管领导必须保持稳定,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人不能撤,涉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三保障”的资金投入不能减。上半年以来,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会和专题会议研究脱贫攻坚达20余次。省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45.72亿元,较上年增长20%。在省委、省政府的引领下,各级各部门加大力度、顽强作战,切实将思想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

  二、锁定重点任务,全面排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迅速落实“重庆座谈会”精神,坚持把排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摆到年度任务的重中之重。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逐一听取相关部门汇报,加强工作协调调度,率先全国出台《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结合实际细化了国家基本标准,组织干部开展全覆盖排查,着力压实了县市主体责任、部门工作责任和乡村落实责任。针对贫困人口“两不愁”基本解决、“三保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的情况,分门别类采取针对性措施。义务教育方面,针对年初通过系统比对疑似失学辍学的问题,切实加强线下核查工作,组织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学校老师、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家长三对一劝学),加快推进“芙蓉学校”建设,研究出台了控辍保学和规范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文件。基本医疗方面,省财政直接投入健康扶贫资金5.74亿元,继续做实“三个一批”工作,将消除卫生室“空白村”纳入全年12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6万余个,纠正了个别地区过度医疗、过度保障问题。目前,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累计核准患病家庭99.86万户患病人员144.89万人,已救治144.66万人,救治率99.84%,救治实际报销比例达88.63%。住房安全方面,针对农村危房存量还比较大的情况,去年底提前下拨危改补助资金7.9亿元,优先保障今年拟摘帽县,年内可完成全省3.38万户农村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改造任务。安全饮水方面,投入中央、省专项资金12亿余元,通过建设应急水源工程、更换水源或增设水质净化消毒设备、延伸管网等方式,重点解决个别村组户季节性缺水、水质不达标、取水距离远问题。

  三、聚焦关键难点,集中力量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我省尚未脱贫摘帽的20个贫困县,其中11个是深度贫困县,另外9个县农村人口均过百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较多,脱贫摘帽任务同样较重。省委、省政府持续强化财政、金融、项目、人才、科技等方面政策支持,推动更多资源和力量向“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聚焦。一是加强指导调度。省委安排20位省级领导联系指导2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工作,明确了八个方面主要职责。家毫书记逐一听取20个未摘帽县县委书记意见建议,推动脱贫攻坚各项部署和政策落实;达哲省长赴湘西片区集中调研,推动高质量发展;乌兰副书记、忠诚副省长逐县深入督导,其他省级领导切实把联系指导脱贫摘帽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省扶贫办班子成员分片指导摘帽业务,提前掌握情况,提升指导针对性。二是加大支持力度。严格落实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各项支持政策,坚持将涉农整合资金的50%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在继续倾斜安排3.3亿元专项扶贫资金的基础上,新增安排1.1亿元资金支持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向20个未摘帽县专项调度财政资金27.1亿元,安排深度贫困地区重点建设项目185.3亿元(不含全省性打捆项目),助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省“两办”对口服务深度贫困村联络员制度,选派67名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凤凰、沅陵等县的深度贫困村。三是聚力特困群体。采取综合措施,分类保障全省96万社会救助兜底对象。加大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疾患者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在全省开展“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弘扬邻里相帮、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对11万户重点对象实施陪护照看、心理健康、环境卫生等服务,帮助他们过上相对安定的生活。

  四、找准短板差距,一体推进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一是周密部署安排、立行立改。2月21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电视电话会议、4月21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考核整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传达贯彻、研究落实意见,并召开大会部署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工作。二是压实主体责任、以上率下。省委书记、省长、分管省领导具体研究解决共性难点问题,常态化调度情况,推动整改工作落到实处。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以中央专项巡视和考核指出的问题为主线,结合省级层面考核、调研了解的情况,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对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各环节“回头看”,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了9个方面20项整改措施,拉单列条形成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和责任清单。三是紧密结合实际、全面整改。组织各地各部门结合脱贫攻坚实际,全面排查、深刻剖析、扎实整改突出问题,不就人论人、就事论事、就地论地,切实做到村村清零、户户清零、事事清零。

  五、夯实脱贫基础,切实提高脱贫质量促进稳定脱贫。坚持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脱贫成果巩固,把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坚持“四跟四走”路子,稳步扩大覆盖面,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可持续性。今年全省安排50亿元支持重点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加大“一县一特”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力度,在51个贫困县建设特色产业示范园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47个,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达到2.7万家。同时,以全省近3万名县乡农技干部为中坚力量,结对帮扶责任人和信贷员为基本队伍,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深化扶贫劳务协作,积极推进扶贫车间建设,适度开发生态公益岗位,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增收;突出抓好消费扶贫,承办中非经贸博览会,继续组织机关单位、高校和国有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二是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严格落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精神,制定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后扶工作指导意见和结余资金使用指导意见,明确了6个方面20条后续帮扶措施,编制了结余资金使用方案。围绕“五率一度”(实际入住率、设施配套率、后续帮扶措施覆盖率、拆旧复垦率、稳定脱贫率和群众满意度),加大工作力度,截止6月20日,全省“十三五”实际搬迁入住率94.6%,拆旧复垦率87.6%。三是强化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充分发挥扶贫共享共用大数据平台作用,加强数据比对,逐户明晰脱贫路径,保持政策和帮扶力量稳定,按照已稳定脱贫、需巩固提升、兜底保障、未脱贫四种情况,实行分类帮扶,防止新致贫和批量返贫发生。对少数已经返贫的脱贫户,进一步加大了帮扶工作力度。四是积极防控风险。采取有力措施,全力防控脱贫攻坚潜在的风险。比如在扶贫小额信贷方面,坚持一手抓信贷资金作用发挥、一手抓逾期防控,截止5月底全省累计放贷202.75亿元,累计还款85.71亿元,贷款逾期率连续10个月控制在1%以下,5月下旬全国现场会在我省召开。比如在光伏扶贫方面,对没有纳入国家财政补助目录的341个项目,对照问题清单及时整改,迅速重新进行了申报。同时,切实管好用好已建电站,规范收益分配,确保作用可持续发挥。

  六、坚持从严要求,持续加强脱贫攻坚作风和能力建设。贯穿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引导推动各级干部以用心用脑、精准精细的作风抓脱贫攻坚。一是坚决整治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省委出台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意见和20条措施,扶贫系统出台10条具体规定,明确2019年开到县级以下的扶贫会议减少30-50%,改省级常态化联点督查一月一次为一季一次,市一级原则上使用省对县级考核评估结果,切实减轻基层迎检、填表报数等负担。二是加强扶贫领域教育培训。建立了省级示范培训、市州专题培训、县市区普遍轮训的三级培训体系。上半年,全省共举办各类扶贫培训班近439期,培训扶贫干部近21.7万人次。其中,省级层面组织培训9期,参训人员近0.2万人次;市县层面组织培训44期,参训人员近1.2万人次。5月份全国脱贫攻坚培训工作研讨班在我省召开。三是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继续围绕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格等6个方面28项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治理,坚决查处截留私分、虚报冒领、优亲厚友和不作为、乱作为的典型。

  七、广泛凝聚合力,推动形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一是增强东西部扶贫协作主动性。加强山东济南对口帮扶湘西州和中央驻湘单位定点扶贫的衔接服务,4月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红专赴山东省对接。同时,先后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调会和推进会,完善了扶贫协作考核方案和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加大了省内对口帮扶和携手奔小康力度,切实提高了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今年,济南市援助湘西州财政资金3.08亿元,较去年增长10%;互派党政领导干部53人,专业技术人才89名;新引进企业5家,湘西特色产品济南销售额达960余万元;输送181名贫困劳动力赴济南务工,帮助1191贫困劳动力省外务工就业,1.2万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二是加大“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工作力度。组建省级管理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具体业务交由第三方负责,提升管理规范度;统筹推进“中国社会扶贫网”、消费扶贫、“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行动,全面提升社会力量帮扶活跃度;将上线工作纳入扶贫成效考核范畴,切实提升工作关注度。截止6月10日,我省注册数据总数近600万,发布贫困需求162.6.万条,对接成功率72%。三是营造良好攻坚氛围。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等批示精神,积极协调中央主流媒体深入湘西州采访报道,在省内主要媒体重要版面时段开设“牢记殷切嘱托 决战脱贫攻坚”专栏,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宣传报道。组织开展“记者在扶贫一线”行动,20余名省直新闻单位记者深入深度贫困地区挂职蹲点。建立健全了全省脱贫攻坚典型宣传案例库,组织拍摄了扶贫日志、扶贫纪实片、不负人民等扶贫题材影视作品,坚持每月挂出“脱贫攻坚群英谱”,上半年,中央和省主流媒体深度报道湖南精准扶贫5千余篇。同时,加大脱贫攻坚典型推介力度,杨淑亭、彭育晚等5名同志及宜章县入选全国脱贫攻坚奖初评候选人(单位)。

  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9年6月30日

信息来源: 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责任编辑: 范博洋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2019年上半年湖南省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

1007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