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敢相信这是我的家乡,感觉自己在旅游。”在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岳阳网友“陈粽子”在家门口逛出“诗和远方”。
11月1日,该街区举办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有传统的武术表演、非遗展示,也有时尚的乐队献唱、萨克斯演奏。自今年5月省旅发大会期间开业后,这个街区的火爆人气始终不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近年来,湖南各地大力挖掘和发展传统文化、特色文化,聚焦答好“两道融合命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老街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面貌,成为文化传承新场域、旅游发展新动能。
岳阳市民倪绩勋告诉记者:“洞庭南路过去是岳阳最繁华的地方之一,靠近码头,鱼市促成了这里的繁荣。不过随着后来城市发展重心转移,街区渐渐没落。”经过当地政府改造,作为岳阳市区内唯一的历史街区,洞庭南路擦亮历史记忆,重回市民视野。据岳阳市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底开街以来已接待游客455万人次,今年营收已达3.03亿元。
常德河街是近两年湖南最热门的老街之一。街区以老常德时期沅江畔的河街为原型,依据历史故事、文化、雕塑和建筑,以餐饮、文化、民俗休闲、住宿等为主,打造集旅游、商业、文化、历史于一身的古街。目前,常德河街已招引83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进驻,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3个,加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街区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尤其是今年推出的大型行进式实景演出《常德往事》,进一步唤醒了历史深处的常德。
常德市经投资管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国英透露,去年3月以来,河街总客流量达2610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街区总营业额18.16亿元。
益阳明清古巷是今年湖南老街里的一匹“黑马”。今年国庆假期,街区以“非遗+国潮+美食+足球”四核驱动模式,打造了一场集非遗、潮流、美食与运动于一体的假日盛宴,假期总客流超50万人次,日均达6.5万次。
明清古巷历史上曾属于老益阳三堡,兴起于明代,是益阳秦汉古城西延的结果,也是益阳古城的发源地之一。项目涵盖文化展示、非遗传承、文创体验、休闲娱乐及特色餐饮等业态,力争打造成洞庭湖区、资水河畔独特地域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文化体验街区。“自今年1月开业以来,客流量超50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2万人次。”明清古巷运营公司副总经理徐跃楚介绍。
郴州苏仙区的瓦窑坪历史文化街区在省旅发大会的东风中苏醒。在当地的“唤醒老屋”行动中,瓦窑坪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改造了16栋老屋,建设沉浸式非遗小镇,引进非遗陶艺、非遗桂阳剪纸、活字印刷、特色小吃等业态,每年吸引了200多万游客慕名而来,年综合营收近千万元,带动村民创收500万元。
在全省各地,这样被唤醒的老街还有很多。文旅赋能,让这些老街恢复了往昔的热闹;苏醒的老街又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窗口、新场所。
(文/刘涛 龙文泱)


湘公网安备:43010302000524号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