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民航业发展的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民航业发展的意见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4-11-20 15:23 【字体: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民航业发展的意见

湘政办发〔2014〕87号

HNPR—2014—01079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省民航业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但当前民航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为促进全省民航业持续健康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服务全省“四化两型”建设为导向,充分发挥民航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战略和先导作用。以建设民航和航空经济强省为目标,把民航业放在优先和重点发展位置。提升发展定位,科学规划机场布局,做大客流,强化货运,培育壮大民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临空经济区和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

  (二)发展目标。

  1、机场布局。加大机场建设力度,构建干线、支线、通用机场协调发展的多层级机场网络体系,到2020年全省民航运输机场(含通用机场)达到20个以上。

  2、运输服务。积极培育航空市场,引进航空运力,构建国际国内多枢纽、多层次、高效率的航空运输网络,实现全省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增长。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保持在中部地区的领先地位,货邮吞吐量处于中部前列,全省90%的县级行政区、90%的人口享受到航空服务。

  3、临空经济。依托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枢纽集聚和辐射效应,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平台,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湖南“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湖南临空产业,培育1个国家级、2—3个省级临空经济区,聚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外向型经济。

  4、航空枢纽。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为中心,加强与机场衔接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系统等配套建设,构建全国示范性民航、铁路、公路和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机场布局建设。

  1、提升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在全球航空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确保建设成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辐射面最广、航空服务功能最丰富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和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机场。“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飞行区东扩工程,飞行区等级由4E提升为4F。加快完善航空枢纽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联接机场的磁浮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干道等重点项目。抓紧完善市政和便民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扩大辐射范围。启动T3航站楼及地面交通系统、飞行区相关功能区等配套工程规划和前期工作。

  2、完善支线机场布局网络。强化支线机场在全省和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的功能,“十二五”期间完成张家界、常德、怀化机场改扩建工程,启动永州机场改扩建或迁建工程,将张家界机场建设成为全国重点旅游示范机场,将怀化机场建设成为湘贵交界区域重要的航空客货运中心,抓好衡阳南岳机场的试运行并将其建设成为湘南地区的航空客货运中心,加快推进邵阳、岳阳、湘西、郴州、娄底等机场规划和前期工作。远景规划研究长株潭第二机场。

  3、发展通用(通勤)机场。“十二五”建成长沙黄花机场通航基地和株洲市、衡东县、长沙县等省内试点通用机场。“十三五”期间争取每个市州拥有1—2个通用(通勤)功能的机场,满足地方产业发展及城市功能提升的需求。

  (二)壮大运输市场。

  1、扩充运力。抢抓民航客货运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机遇,增强我省民航运输能力,加大基地航空公司引进力度,鼓励和吸引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航空公司在我省建立基地,设立分公司。以加大运力投放为重点,不断扩大南航湖南分公司、厦航湖南分公司和奥凯航湖南分公司在湖南省的基地规模,积极引进国航、东航、海航等航空公司在湖南设立分公司,加快推进地区性航空公司和支线航空公司在湖南设立基地。到2020年,在我省过夜飞机达50架以上。

  2、扩展网络。鼓励和引进中、外航空公司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和新开国际航线,形成完善的对外开放空中通道。到2020年,全省各机场开通的固定航线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0%以上。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开通全球重要国家和城市直达航线,2020年开通除亚洲外四大洲航线10条以上。借助张家界、衡山、崀山等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开通全国知名旅游景区的航线,将张家界机场打造成亚洲地区主要的旅游示范机场。

  3、拓展客流。优化航班航线,巩固和拓展客源范围,实现航线网络服务覆盖最大化。加快发展支线航空,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为中心,运用合理适用的机型及经营模式,采取联程、直飞、串飞等形式,以干带支、以支促干、干支联动,加大航线网络服务覆盖范围,增强客源基础。按照航空大众化的发展趋势,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积极引进以低成本航空运行模式为主的国内民企航空公司及亚洲、欧美低成本公司在我省建立基地和飞行航班。引入公务机运输等具有特殊服务功能的航空公司落户我省机场。

  4、强化货运。根据临空经济发展需要,强化航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快航空货运的组织和发展,通过改组、兼并货运销售企业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有品牌的航空物流网络。利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地理区位优势,打造国际快递业巨头在中国的航空物流中转枢纽,鼓励设立国内、外基地货运航空公司,支持和鼓励航空货运企业及国内大型快递企业建设航空货运枢纽、货运集散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和快件处理中心。加强与海关等联检部门的协作,实行便利通关、异地清关,提高货物通关效率和国际货运能力。

  5、组建公司。根据民航市场发展需要,采用重组或单独组建的方式,加快省属化航空公司的组建。进一步强化我省调度支配航空运力能力,完善我省航空市场竞争机制,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前,组建1—2家在我省注册的航空公司、1家航空货运公司,通用航空公司注册数量、飞机数量、服务水平等处于中部前列。

  (三)构建长株潭航空经济两型示范区。强化长沙空港城功能,加强空港物流园区、通用航空产业、机场配套及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积极探索实践我省临空“飞地经济”新模式。加大长株潭临空经济宣传推广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全球临空经济发展好的国家、地区和园区对接,积极参与分工合作,条件具备时可采用“飞地”模式,直接移植引进国内外园区到长株潭发展。积极引进全球领先水平的高新、高端制造企业,全球综合实力强大的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制造企业,全球知名金融保险、研发设计、中介咨询等服务企业,支持其快速发展成为湖南临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充分利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辐射功能,衡阳、岳阳、常德、怀化等拥有支线机场的市州,要利用既有的机场资源,或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积极参与长株潭临空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合作,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临空经济。

  (四)发展通用航空事业。抢抓我国低空空域放权管制的机遇,充分利用全省支线机场、通用(通勤)机场资源和发展基础,立足本省及中部地区需求市场,打造通航服务、制造、运营、维修等为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集群。拓展新型服务范围,优先发展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社会公益性通用航空,积极培育和拓展商务、政务、航空运动等商业性通用航空市场。利用全省制造业、旅游业优势,加快株洲、长沙等地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发展,结合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条件和环境,支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省内通用航空产业,参与通用航空机场及运行保障设施建设。条件具备时,可引进国外知名通用航空制造、服务企业落户我省。

  (五)加快全省民航管理体制改革。按政企、政事分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和改革我省民航业管理体制。按照公益性基础设施的资产性质进行机场管理和考核,机场实施产权多元化,运输机场生产运营行使专业化统筹管理,通用机场实施行业监管。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实现民航产业园区式集群发展。创新投融资管理模式,建立由政府投融资平台、机场及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股份制开发平台,形成推动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市场化运营机制。

  (六)建立空中交通综合管理系统。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为中心,各地民航及通用机场为节点,建立空中交通综合管理体系,统一规划各类航空器飞行航线,确保空中飞行安全及空域资源高效使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全省民航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统筹制定全省民航发展规划及临空经济发展规划,并与省、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

  (二)加大扶持力度。

  1、争取国家加大扶持力度。争取行业主管部门加大对我省民航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争取国家加大民航基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省内机场的建设支持力度,增加全省机场的国有资产投资比重。

  2、保障民航发展用地。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新建和扩建机场(含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航空公司(含基地航空公司、通用航空公司)、民航监管、空管、航油供应、临空经济区、航空制造和维修企业等用地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所需用地符合划拨用地供地目录的应直接划拨。各机场所在地市州、县市区两级人民政府负责机场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

  3、实施优惠政策。所有机场(含通用、通勤机场)、机场重大配套设施、临空产业园等民航项目,列入相应级别的重点工程,享受优惠政策。

  4、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大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民航建设项目和相关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支持各地临空经济区内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

  (三)优化发展环境。

  1、优化空域环境。加快协调湖南省军民航空域管理,通过空域划分、飞行程序调整方式协调军民空域结构,缓解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目前空域冲突导致机场容量限制问题。积极推动我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改善低空空域使用条件,划分各类空域的适用范围并出台使用准则,完善通用机场布局规划,促进我省通用航空加快发展。

  2、加强基础和保障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枢纽设施建设与各类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支线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和支线机场内通用航空机库、空管、维修等保障设施的建设。有序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加快飞行服务站建设和引进机场固定基地服务商,改善通用机场运营和保障条件。

  3、强化科教和人才支撑。充分利用我省高校及科研单位优势,深化“产、学、研”相结合,加强航空业相关新型设备及空中交通综合管理科研工作。制定和落实人才引进和配套服务政策。

  (四)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全面推进省内机场对外、对民营资本的战略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探索支线机场生存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吸引战略投资和社会资本,成立本地航空公司,促进旅游和支线航空发展。鼓励省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投资通勤通用航空机场及通用航空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或个人购买和使用小型航空器,缓解民航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整合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和地方政府掌握的临空经济资源,将长沙临空经济区升级为省级临空经济区,争取发展成为国家级园区。积极发挥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在开发临空经济区和引进航空相关企业方面的经验优势,创新临空经济区投融资及发展模式,支持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各支线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以部分板块独立开发或者与地方政府成立合资公司及吸收社会资本进入等方式,推动各地航空经济发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10月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湖南政报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