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14年全省粮食生产的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14年全省粮食生产的意见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4-04-10 11:06 【字体:

湖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抓好2014年全省粮食生产的意见

湘政发〔2014〕10号

HNPR—2014—00011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工作部署,确保全省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经省人民政府研究,现就抓好2014年全省粮食生产提出以下意见。

  一、坚定不移稳定粮食面积。一是大力推进水稻压单扩双。把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作为双季稻区防灾避灾的重要措施,采取集中育秧,高产创建,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化服务等有效举措,大力实施水稻“单改双”,稳定发展水稻生产。二是大力发展玉米等旱粮生产。充分利用高岸田、天水田、矿区渗漏田等,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引导大中城市、风景旅游区建立适度规模、产销对接的鲜食玉米生产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玉米间作套种。三是大力推进耕地抛荒整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引导缺劳力、缺技术的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最大限度减少季节性抛荒,杜绝全年性抛荒,坚决制止耕地流转后非农化。

  二、纵深推进粮食高产创建。以转变生产、组织及服务方式为突破口,落实“科技、机制”创新,实施“整体、整建制”协同推进及粮油作物高产创建“1142”工程(即1个万亩示范片联结1个龙头企业、4个以上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20个以上适度规模种粮大户),全力推广“七改”增产技术,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同步发展。积极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中低产田建设工程,加强粮食丰产技术的综合集成和系统配套,建立粮食大面积丰产高效技术体系,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积极开展良种示范,帮助种粮农民、大户、专业化合作组织选择优良品种。扩大水稻全程机械化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范围,开展双季双超(超级稻)双机插双过600公斤的“四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示范,以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为突破口,加大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全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力争全省粮食高产创建规模达到1200万亩,平均单产增产5%以上,实现超级稻推广面积1600万亩以上。把高产创建示范片打造成为技术集成的洼地、产量效益的高地、规模经营和专业化服务的展示基地。

  三、大力开展水稻集中育秧。以压单扩双、控制直播、遏制抛荒为主要目标,以培育壮大育插秧专业户(公司)、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等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为突破口,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整建制推进”的总体要求,坚持与土地流转、规模化生产及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等相结合,在全省开展水稻软盘抛秧、机插秧集中育秧示范,示范面积力争突破1000万亩,其中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达到150万亩,整村整建制解决“双改单”、水稻直播、耕地抛荒等双季稻生产难题。实现早稻面积稳中有增,进一步减少耕地抛荒。要通过集中育秧,全力控制早稻直播和杜绝晚稻直播,力争全省再压减水稻直播100万亩以上。

  四、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选育高档优质稻新品种,增强“标准化基地建设、企业竞争力培育”两翼功能,推进湘米产业“一点两翼”协调发展。一是品种选育攻关。培育一批抗性强、米质优、产量高的苗头品种,力争通过省级审定的1—2个高档优质稻新品种,实现主栽品种由常规稻向杂交稻转变。并研究形成与高档优质杂交稻相适应的保优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加强水稻低镉品种筛选,尽快筛选出适应镉污染区种植的低镉品种。二是建设标准基地。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要求,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购加工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建设产销对接标准化高档优质稻基地150万亩,带动全省发展高中档优质稻基地1000万亩。三是舞活产业龙头。着力打造4家年加工10万吨大米以上龙头企业,加强对中小大米加工企业的引导与支持,实现50%以上大米加工企业原料实行订单生产,将基地准出与企业准入有机对接,实现上市大米品牌化和优质化。扎实打造“农民主动种植、企业主动收购、农业和科研部门主动服务”的产业发展新平台。

  五、切实加强病虫综合防控。重点抓好水稻病虫害监测预警和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曲病、稻瘟病为主的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大力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强化科学合理用药,协调运用灯光诱杀、性信息素、生物农药、生态调控等非化学调控技术,普及种子拌药预防病虫害技术;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在60个县开展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连片示范,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实行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全覆盖。

  六、整体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统一认定配方肥推广试点企业,健全配方肥营销体系,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位率。加强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建设,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达100%。强化对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一对一”个性化施肥指导服务,做到承包耕地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全部“按方施肥”,全省年均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6000万亩以上。

  七、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转变粮食生产方式、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着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和社会化服务,引导土地流转到真正想种粮、会种粮的大户手中,促进种粮大户健康有序发展。重点扶持30—300亩的种粮大户和150亩左右的家庭农场发展。着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要通过培育具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功能的农村合作组织,解决当前粮食生产中存在的农民不想种、不会种、不能种的难题,增加农民务工收入。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植保、农资、农技等专业化服务组织,既为种粮大户、也为分散农民提供“套餐式”或“点菜式”专业化服务,启动和推进1000家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按照耕、种、收、植保、运输、烘干六个环节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的要求配置先进适用机具,打造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样板。

  八、分类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全省按洞庭湖、湘中、湘南和湘西四个片区,组成技术指导专家组,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生产一线,蹲点包片,有针对性的开展生产指导服务。积极探索和实践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的新机制和新模式,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一线开展粮食丰产科技服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组织万名农技干部深入生产一线,办好高产示范片,种好高产展示田,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品种、新技术。建立完善灾害性天气预警联动机制,加强预警预报和苗情监测,有针对性地提出防灾减灾应对措施。重点围绕预防3月寒潮造成早稻烂种烂秧、7月高温干旱造成玉米枯杆、9月寒露风造成晚稻结实率下降,抓好相关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做到科学避灾防灾减灾。宣传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运用“12316”农业服务热线、“12396”科技服务热线,及时咨询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在重金属污染区开展低吸镉品种、合理灌溉与土壤pH值调控为主的VIP控镉技术的试点示范。同时,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制度,切实加强粮食进入加工企业或市场前的全程质量监管。

  九、稳定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加大对中央强农惠农稳粮政策的宣传,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加强粮食购销体系建设,落实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粮价合理水平。国家新增的各种粮食生产补贴资金,要优先向产粮大县、粮食生产先进县、种粮大户倾斜。各地要加大对粮食生产投入,进一步健全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体系和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完善补贴、贴息、奖励、税费减免等政策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粮食生产。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中安排一部分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强对粮食生产基础建设、粮食规模生产和粮食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大力宣传和推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农业保险政府投入,提高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保险承保面,鼓励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业保险合规监管。

  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时讲话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承担起粮食主产区的责任,牢牢守住全省耕地数量不减少这条红线和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这条底线,层层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要围绕“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提升效益”的总体思路,切实加强领导,努力整合资源,强化政策扶持,推动各项措施落实。继续将粮食生产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作为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参考。要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考核奖励机制,加强对粮食生产工作的阶段性督查考核,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稳粮兴粮积极性。尤其要鼓励乡镇村基层组织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主动作为,引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要大力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和“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推动粮食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14年3月1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湖南政报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