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报翔:坚持“两个健康”主题 服务富民强省大局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2-06-27 08:22 【字体:

  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如何使工商联组织在服务富民强省大局中积极作为,为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更大贡献?近日,《湖南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副省长、省工商联主席何报翔。

  把“两个健康”作为事业之基

  截至2011年底,全省非公有制企业达到21.91万户,比2006年底增长118.1%;个体工商户153.67万户,比2006年底增长56.93%;从业人员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6年的83.7%提高到87.8%。2011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11218.65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7.1%,上缴税金占全社会实缴税金比重达53.1%。

  “非公经济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何报翔认为,各级工商联组织要突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作主题,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抓服务支持,促进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引导其科学发展;抓教育引导,建设一支素质高、影响大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着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身素质,引导其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何报翔说,只有坚持“两个健康”这一工作主题,才能更好地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保证工商联事业的勃勃生机。

  把解放思想作为动力之源

  “解放思想是工作创新的动力源泉。”何报翔说,作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先行领域,非公有制经济和工商联事业发展,更需敢为人先、引领风气。

  “首先,要以更高的目标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何报翔认为,我省非公有制经济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产业处于国际分工低端,企业规模小、实力较弱,必须增强发展动力,确立更高目标,鼓励试、支持闯、保护干,掀起新一轮发展创业的热潮。要突破体制机制壁垒,拓宽市场准入,激发创业活力。要在抓好总量扩张的同时,以更高标准推动质量提升、转型升级。要大力引导企业围绕新型工业化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

  “其次,要以更宽的眼界推进工商联事业。”何报翔说,要办大商会,进一步健全网络,扩大企业会员、团体会员比重,加强与国外商会的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要培育大实力,坚持统战性,突出经济性,扩大民间性,把商会工作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前沿,积极探索会企合作新模式,努力增强自身发展能力。要拓展新职能,大力拓展研究咨询、市场开拓、行业标准制定、技术技能考核、项目评估推荐、投融资引导、行业规划整合等服务职能。

  把优化服务作为立会之本

  只有常怀服务之心,常思服务之策,常兴服务之举,工商联才能在服务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才能塑造形象、凝聚人心,赢得支持,提升地位。

  何报翔指出,各级工商联组织要把服务和引导中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抓实抓好。充分利用工商联组织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服务。加强与世界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交流与合作,强化“走出去”、“引进来”。要推进“万企联村、共同发展”、中心城镇整体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建设、“知名企业湖南行”、创业富民等主体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服务“四化两型”建设。要着力完善信息、融资、人才、技术、政策等服务机制,推动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平台,积极参与企业人才培训工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完善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政策措施,积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政策环境。

  把共建和谐作为应尽之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何报翔说,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同心工程”,促进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抢抓发展机遇,做大做强企业,吸纳更多就业人员,夯实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要正确协调处理投资者利益和劳动者权益的关系,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情系‘三区’感恩社会光彩大行动”、“招工扶贫”工作,参与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工程,开展 “同心系湘江,共护母亲河”活动,做致富思源、共同富裕的促进者,做服务大局、产业报国的实践者,做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倡导者,为推动富民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盛甫
相关阅读

何报翔:坚持“两个健康”主题 服务富民强省大局

75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