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

索引号:430S00/2013-01368 文号:湘发〔2013〕6号 统一登记号: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信息时效期: 签署日期: 登记日期: 所属机构: 所属主题: 发文日期:2013-08-22 公开责任部门:

  (2013年8月22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实现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确保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分类指导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揽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据初步测算,2012年全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5.9%,比2000年提高27.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3个百分点。但由于受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区位交通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全面小康进程梯度明显、差距很大。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党的十八大“两个翻番”目标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以分类指导、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现阶段推进“四化两型”“四个湖南”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正视区域差距、务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我省“两个加快、两个率先”总任务,紧扣“四化两型”“四个湖南”建设总战略,按照“三量齐升”总要求,以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抓手,更加注重目标引领和具体路径,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和协调推进,切实加快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努力谱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 

  2.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始终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使全省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更优美的环境、更幸福的生活,真正实现全面小康。 

  ——三量齐升、优化发展。始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实现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和人均均量同步提升,注重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安全发展,着力提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着力夯实全面小康的物质基础。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全省各区域、各市州、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小康建设进程,进一步明确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实行以县市区为主体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监测,侧重各县市区特点,强化分类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突破重点难点,鼓励发展先进县市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支持发展中等县市区尽快建成小康社会、帮助发展困难县市区如期建成小康社会。 

  ——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坚持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以及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各项工作。协同全省上下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全面小康建设,充分发挥好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创新争先、能快则快,鼓励后发赶超、竞相发展。 

  二、实行区域分类指导 

  1.区域分类。针对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功能定位和区域全面小康进程等实际,将全省全面小康建设划分为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四大区域板块。据初步测算,四大区域板块2012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分别为:长株潭地区93.3%,包括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洞庭湖地区83.1%,包括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湘南地区78.9%,包括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大湘西地区74.1%,包括邵阳市、娄底市、怀化市、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 

  2.区域发展目标和重点。坚持把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四大区域板块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长株潭地区,重点以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为引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城市群建设,提高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到2017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到2020年率先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率先建成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洞庭湖地区,紧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湖区生态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加快融入长江经济走廊,到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湘南地区,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平台,大力促进开放开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建成连接粤港澳和东盟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到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0%以上,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小康。大湘西地区,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为契机,全面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战略和政策措施,加大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到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5%以上,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3.分区域指导工作。根据四大区域板块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和各自发展特点,加强对区域的分类指导,把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全面小康建设统一起来,把实施国家战略与各区域全面小康建设统一起来,把对区域和市州的指导与市州对县市区的管理统一起来,使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责任更好地对接区域板块、对接各市州,更好地调动市州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市州对县市区的行政领导、组织指导作用。要把组织领导与具体指导结合起来,省里分四大区域板块成立四个指导小组,分别设立办公室,分块指导各责任区的全面小康建设。 

  三、建立完善以县市区为主体的分类考评指标体系 

  坚持把县市区作为全面小康建设的主体,实行目标任务到县市区、政策措施到县市区、工作责任到县市区、考评监测到县市区。根据经济发展类型、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对接四大区域板块和主体功能区,将全省122个县市区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中心城市城区(城镇化率75%以上)和长株潭经济强县市,共27个县市区,基本对接长株潭地区和重点开发区。第二类为城乡复合型县市区,共47个县市区,基本对接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和限制开发区。第三类为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48个县市区,基本对接大湘西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为充分体现县级全面小康建设个性特点和分类指导的要求,在国家统一制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我省县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指标体系。一是考评指标。考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和生态文明五大项,其中第一类县市区设22个考评指标,第二类县市区设23个考评指标,第三类县市区设24个考评指标。二是目标值。按照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两个翻番”的要求进行测定,每个年度设定考评目标值。三是指标权重。“经济发展”指标设定45分权重,“人民生活”指标设定19分权重,“社会发展”指标设定15分权重,“民主法治”指标设定11分权重,“生态文明”指标设定10分权重。今后,根据实施情况,将增加指标或者减少指标,对个别指标的目标值和权重作适当调整。 

  四、加强市县两级考评监测工作 

  1.市州考评监测。市州是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层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责任主体。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全面小康建设指标体系,确定各市州年度考评的目标值。省委、省人民政府每年根据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和年度指标的提升幅度,对14个市州进行综合考评排名,并以适当方式向全省公布考评结果。对年度考评综合排名前三位的市州,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对年度考评排名后三位的市州,要求其说明情况,并提出整改措施。 

  2.县级考评监测。省里按照省定的县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指标体系,对县市区进行考评监测。每年根据年度考评结果进行奖惩。三种类型的县市区分两种情况由省财政给予奖励。一是根据实现程度考评排名,第一类县市区取前两名,第二、三类县市区分别取前四名;二是根据提高幅度考评排名,第一类县市区取前两名,第二、三类县市区分别取前四名。对连续三年排第一类县市区前两名,排第二、三类县市区前四名的党政领导在提拔任用时给予重点关注、优先考虑。对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县市区,在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严格执行分级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对122个县市区以外参照县级管理的区,由各市州进行考评。 

  3.整合同类考评。按照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工作作为“牛鼻子”,有效整合其他同类考评项目和力量,凡同一事项,不重复考评,既减少重复检查考评、降低工作成本,又强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工作的权威性,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同时,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革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考核方式的要求,把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扶贫考核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当中。 

  五、强化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大推进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省里成立由省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的综合协调、联络指导、考评监测、奖评督查等具体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由省委政研室牵头,省农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统计局等部门共同参与,实行联合办公,分工负责有关工作。各市州、县市区相应成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班子,形成省、市、县、乡、村联动的推进机制和工作格局。 

  2.强化部门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工作职能,认真落实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责任。各部门要出台相应的工作方案,特别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直接对应的部门,要进行重点监测,落实推进措施,解决突出问题。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和成效来衡量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并与年度绩效评估相挂钩。 

  3.完善支持政策。围绕县域经济、“三农”发展和扶贫开发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方面,完善落实差异化的支持政策。产业政策,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化、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等;财税、金融、用地政策,重点支持关系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方面,重点建设项目投入要向县域、向“三农”、向大湘西地区倾斜;扶贫帮困政策,针对我省贫困面大、贫困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低等实际,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政策帮扶力度,继续实施对口扶持;人才科技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措施,引导鼓励各类专业人才和科技成果支持“三农”和贫困地区。省直各相关部门要制定政策扶持的具体措施。 

  4.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全省上下要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一步调,凝聚力量。各级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要强化正面宣传报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效、经验,推介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中国梦湖南篇章的浓厚氛围。 

    附件:1.湖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县市区分类名单 

            2.湖南省县市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指标体系 

     

    附件1: 

  湖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县市区分类名单 

  第一类:中心城市城区(城镇化率75%以上)和长株潭经济强县市,共计27个。包括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石峰区、荷塘区、芦淞区、天元区、醴陵市、雨湖区、岳塘区、韶山市、岳阳楼区、武陵区、鹤城区、双清区、珠晖区、蒸湘区、雁峰区、石鼓区、北湖区、娄星区。  

  第二类:城乡复合发展县市区,共计47个。包括株洲县、攸县、湘潭县、湘乡市、君山区、云溪区、华容县、岳阳县、湘阴县、临湘市、汨罗市、鼎城区、安乡县、津市市、临澧县、汉寿县、澧县、桃源县、赫山区、资阳区、沅江市、南县、桃江县、苏仙区、桂阳县、永兴县、嘉禾县、资兴市、临武县、冷水滩区、零陵区、道县、东安县、蓝山县、祁阳县、南岳区、衡阳县、衡山县、耒阳市、衡南县、衡东县、常宁市、大祥区、北塔区、邵东县、冷水江市、洪江市。 

  第三类:扶贫开发县市区,共计48个。包括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沅陵县、通道县、麻阳县、辰溪县、新晃县、芷江县、会同县、靖州县、中方县、溆浦县、隆回县、邵阳县、城步县、新宁县、新邵县、武冈市、洞口县、绥宁县、新化县、涟源市、双峰县、平江县、安化县、炎陵县、茶陵县、祁东县、石门县、桂东县、汝城县、宜章县、安仁县、新田县、江华县、宁远县、双牌县、江永县。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胡顺国
打印 收藏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

747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