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统计局
2010年4月6日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省委、省政府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领导全省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计划,结合湖南实际,创造性地统筹做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各项工作,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293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9.67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5682.19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5278.83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226元,增长13.1%。
新型工业化推进成效明显。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2%,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3%。省级及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1443.19亿元,增长19.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高加工度行业增加值1280.43亿元,增长29.6%,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9.1个百分点;高技术行业实现增加值188.69亿元,增长22.5%,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2.0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1510.18亿元,增长13.9%,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慢6.6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5.5%,比上年降低4.4个百分点。全省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1380.85亿元,增长14.7%。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作用较强,实现增加值2339.63亿元,增长11.9%,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2%,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全省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5.2:43.9:40.9,其中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0.4个和0.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099.2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9%;增长15.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451.77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57.7%,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增长27.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长株潭三市通信实现并网升位、同城收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核心增长极日益突出。初步核算,长株潭三市生产总值5506.71亿元,增长14.5%;“3+5”地区生产总值10347.52亿元,增长14.0%。大湘西地区开发加快,实现生产总值1696.4亿元,增长13.0%。湘南地区实现生产总值2629.59亿元,增长14.9%,成为区域发展的新亮点。
民生有新改善。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32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4.25%,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5.69万户,洞庭湖区无房专业捕捞渔民安居2332户。建设乡镇卫生院431所,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40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试点县市达5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41.44%,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达到137元和47元,分别超过目标任务27元和2元。免费送戏下乡6746场,超过计划746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外需低迷、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民间投资跟进较慢、农民增收较难、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省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3.5%,实现连续6年增产。油料作物产量增长34.0%;蔬菜产量增长10.3%;棉花种植面积减少12.3%,产量减少2.2%;烟叶产量增长12.7%。肉类总产量增长4.7%。其中,牛肉产量增长6.7%,羊肉产量增长0.8%,禽肉产量增长7.6%。禽蛋产量增长5.2%;牛奶产量增长2%。水产养殖面积增长3.4%,水产品产量增长5.6%。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4.8万家,增长2.3%,实现销售收入2560亿元。315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500亿元,增长25.5%;实现利润55.8亿元,增长14.8%。农业休闲企业经营收入47亿元,增长23.7%。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275个,增长10.3%;合作组织成员140万户。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15.26亿元,增长24.6%。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262.62亿元,增长23.6%。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3.9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9千公顷,分别增长64%和36%。农村用电量86.61亿千瓦时,增长6.3%。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352.64万千瓦,增长7.9%。
新农村建设有新进展。全省改造县乡公路2639公里,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9653公里。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00个,新建农村沼气池17.41万口。解决了316.39万人的饮水困难及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834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854个,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行政村2057个。全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含本乡镇)1210万人,实现在外务工收入670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481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比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4250.06亿元,增长20.5%,比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1394.52亿元,增长19.6%;重工业增加值2855.54亿元,增长20.9%。规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8.44%。全省规模工业38个大类行业中,生产增长贡献率居前5位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7.1%、28.7%、29.8%、16.8%和33.4%,合计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4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41.0%。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省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中,混凝土机械产量增长68.1%,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59.0%,大米增长28.1%,农用化肥增长27.3%,变压器增长25.1%,水泥增长23.2%,原煤增长20.4%,发电量增长16.3%,汽车增长47.0%,钢材增长15.4%。
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省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利润保持增长,1个行业扭亏为盈。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769.40亿元,增长18.7%;实现利税1379.53亿元,增长30.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71.90亿元,增长46.1%,扭转了上年下降14%的不利局面。
建筑业加快增长。全省建筑业总产值2504.9亿元,增长18.4%,比上年加快2.6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867.79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6.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57.2亿元,增长40.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540.8万平方米,增长9.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924.8万平方米,增长9.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5.35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7%,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880.09亿元,增长3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0.95亿元,增长105%;第二产业投资2845.07亿元,增长39.5%;第三产业投资3904.06亿元,增长35%。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省城镇投资中,工业投资2758.62亿元,增长38.4%,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40.1%;民生工程投资292.51亿元,增长46.3%;生态环境投资240亿元,增长140.3%;基础设施投资2154.17亿元,增长40.8%。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省176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3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6%。投资亿元以上的在建项目1458项,完成投资2335.48亿元,增长28.1%。新开工高速公路14条,邵永、衡炎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227公里。
房地产市场回暖。全省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513.72万平方米,增长32.3%,扭转了上年下降2.9%的局面;商品房销售额941.60亿元,增长54.0%,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1084.66亿元,增长13.5%。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城乡消费市场繁荣。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剔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21.1%。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2896.73亿元,增长19.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02亿元,增长19.3%。
消费热点突出。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汽车类零售额273.40亿元,增长45.3%,比上年加快22.2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零售额82.46亿元,增长30.3%,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化妆品类零售额16.93亿元,增长34.5%;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7.26亿元,增长30.3%;通讯器材类零售额15.96亿元,增长18.7%。
物价总水平略有下降。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4%。其中,城市下降0.3%,农村下降0.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下降5%。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5.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下降7.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下降0.3%,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水平下降9.4%。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遭受严重冲击。全省进出口总额101.5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1%。其中,出口54.92亿美元,下降34.7%;进口46.59亿美元,增长12.9%。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47.66亿美元,下降36.9%;加工贸易出口6.82亿美元,下降17.0%。出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资源性产品出口大幅下降,钢材出口下降56.1%,未锻造的锰出口下降65.8%;农产品出口小幅下降1.5%;机电产品出口下降33.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小幅增长6.5%;烟花、爆竹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增幅达9.1%。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98亿美元,增长14.8%。其中,工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18亿美元,增长22.9%。年末,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7家在湘落户。全省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1442.98亿元,增长17.3%。其中,工业引进资金895.72亿元,增长20.7%。全省实际引进到位资金亿元以上项目194个,实际到位资金363.94亿元。
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丰硕成果。全省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15.62亿美元,下降36.9%;实现营业额10.79亿美元,增长2.2%;外派劳务3.42万人,增长35.3%。新批境外投资企业94家,合同投资额53.43亿美元,增长10.2倍;实际对外投资10.16亿美元,增长1.2倍。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15934.16万人次,增长25.3%;接待入境旅游者130.87万人次,增长17.9%。实现旅游总收入1099.47亿元,增长29.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053.52亿元,增长30.3%;旅游外汇收入6.73亿美元,增长9.0%。年末全省共有等级旅游区(点)233家。其中,4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43家,比上年新增5家。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省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538.3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6%。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1030.77亿吨公里,下降0.5%;公路货物周转量1259.91亿吨公里,增长16.1%。旅客周转量1329.18亿人公里,增长3.1%。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664.68亿人公里,下降1.5%;公路旅客周转量601.11亿人公里,增长6.3%;民航旅客周转量62.37亿人公里,增长30.7%。
年末全省汽车保有量178.22万辆,增长26.0%。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38.28万辆,增长34.4%。民用轿车保有量75.42万辆,增长35.9%。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62.2万辆,增长43.3%。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省邮电业务总量894.56亿元,增长18.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8.95亿元,增长14.2%;电信业务总量855.61亿元,增长19.2%。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207.5万门,下降1.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66.9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6.91户/百人,每百人减少1.46户;移动电话用户2872.69万户,增长27.0%。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1.63户/百人,每百人增加8.6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303.16万户,增长36.4%。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再上新水平。全省财政总收入150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44.96亿元,增长16.9%;上划中央“两税”538.23亿元,增长14.3%;上划中央所得税121.39亿元,增长0.5%。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50.88亿元,下降0.4%。
信贷投放再创新高。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536.62亿元,比年初新增2527.59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多增1242.2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274.83亿元,新增428.00亿元,同比多增50.8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687.67亿元,新增1912.31亿元,同比多增1192.82亿元。
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增加。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025.54亿元,比年初新增3050.94亿元,同比多增1234.78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新增1264.15亿元,同比多增942.4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新增1263.24亿元,同比多增37.90亿元。
证券市场融资获得突破。年末全省上市公司数量64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54家,比上年增加5家;境外上市公司10家,比上年增加5家。全年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442.2亿元,增长62.5%。年末全省证券公司营业网点142家,比上年增加4家;证券交易额22486.60亿元,增长80.9%。期货公司26家,比上年增加7家,成交金额27527.14亿元,增长115.4%。企业证券市场融资99.17亿元,增长11.91倍。其中,首发上市融资62.42亿元,增长4.12倍。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省原保险保费收入348.45亿元,增长11.5%。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47.77亿元,增长8.2%;健康险保费收入17.33亿元,增长16.4%;意外险保费收入8.38亿元,增长21.2%;财产险保费收入74.97亿元,增长21.7%。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86.62亿元,下降8.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强省迈出坚实步伐。农村合格学校建设全面推进,全省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1313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共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42.08亿元,680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益;共发放国家奖学金、助学金10.55亿元,资助高校学生18.42万名和中职学生43.94万名。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幼儿园在园幼儿120.79万人,比上年增长14.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62%,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66%。普通高校100所。各类民办学校6337所,增长15.2%;在校学生166.23万人,增长17.0%。民办普通高校13所,在校学生19.67万人。民办独立学院15所,在校学生10.73万人。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区域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及重大科技专项大力推进,新增2个国家级、2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4个国家级、6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湖南技术转移中心启动运转。全省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91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48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27.09亿元,增长24.7%。签订技术合同525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4.04亿元。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982项;完成省级及以上新产品开发项目2841项,增长1.2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成果30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5项。成功研制“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大功率机车、高压电抗器、220吨自动轮卸车等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新产品成功投产。长沙高新区进入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行列。年末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2件。其中,新增15件。
知识产权事业继续发展。全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落户湖南。长沙、株洲、湘潭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行列,湘潭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城市”。6个县(市)、3个园区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和试点园区,38家企事业单位进入国家试点示范行列。《湖南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正式颁布实施,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全省专利申请量15948件,授权量8309件,分别增长13.8%和35.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416件,职务申请量8732件,分别占全省申请总量的27.7%和54.8%。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申请量分别增长46.6%、27.1%和38.5%,授权量分别增长66.1%、55.2%和10.1%。
综合技术服务得到规范。年末全省共有实验室1236个,新增47个。其中,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9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03个,特种设备检验机构102个。完成定期食品质量监督抽查2.74万批次,完成定期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4.61万批次。其中,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91.3%。全年共参与制定国家标准88项,组织制定地方标准113项。全省测绘部门公开出版地图155种,测绘图书67种。大地成果1307点,航摄成果1424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6932幅。地震、水文、气象等技术服务工作进一步发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全省建成730个乡镇文化站和3900家农家书屋,为42个县以上剧团免费配送流动舞台车。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9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0个,公共图书馆120个,博物馆、纪念馆67个。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3.11万场。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5座。有线电视用户606.39万户,增加62.46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1.6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11%,分别比上年提高0.53个和0.45个百分点。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0个,省级保护项目221个。花鼓戏《老表轶事》入选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台重点资助剧目,实现了在国家级精品剧目评选零的突破。大型山水实景节目《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成功上演。
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全省新闻出版业销售收入222亿元,利润总额20.53亿元,分别增长20.0%和16.0%。全省出版图书4033种,报纸86种,期刊238种。图书出版量2.60亿册,报纸出版量12.17亿份,期刊出版量1.24亿册。湖南广电集团、湖南出版集团连续4年进入全国文化企业50强。“湘字号”文化品牌占《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发布总数的21%。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开始实施,城乡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全省卫生机构1438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0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83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20.3万张,增长16.7%。卫生技术人员24.8万人,增长6.9%。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0万人,增长4.2%;注册护士8.3万人,增长13.7%。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和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累计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112万人。
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全省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640项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2060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1758个。全省运动员获得9个世界冠军、20个亚洲冠军和59个全国冠军,获得10枚亚锦赛金牌和9项东亚运动会冠军。在十一届全运会上夺得18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10位,时隔8年后再次跻身全国十强。全省体育场地21359个。其中,体育馆160座,运动场656个,游泳池189个,各种训练房20354个。湖南运动员熊倪入选“最具影响力的新中国体育人物”。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得到平衡。全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实施省以上投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35个,建设规模1.6万公顷。基础设施、重大产业、民生工程以及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等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得到保障。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3万公顷。全省基本农田稳定在336.72万公顷。全省批准建设用地28280.85公顷,建设占用耕地6688.2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7901.07公顷,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矿产资源勘探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新成果。全省完成11个重要矿种、107个重点矿区的资源整合。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287个,实施资源危机矿山找矿项目15个,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2处,取得一批新的找矿成果。国家地质公园6个,地质遗迹保护区12个。成功避让地质灾害56起,避免伤亡3900人,避免财产损失4685万元。
生态保护有新成效。“十一五”以来,全省已关停小火电机组138.5万千瓦,分别淘汰炼钢、炼铁、水泥落后产能255万吨、263万吨和1400万吨。湘江重金属治理列入国家专项治理规划。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59.2%,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6.6%,分别比年初目标提高4.2个和2.6个百分点。有12个市州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比上年增加2个;地表水96个监测断面满足III类标准的断面比例87.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洞庭湖水质进一步好转,监测断面均属Ⅱ、Ⅲ类水质。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3个。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125.03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99.04千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519.36千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为56.43%,比上年提高0.57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有新进展。全省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3.7%,单位GDP电耗比上年下降3.01%。列入国家“千家节能企业”的28家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2.3%,比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低1.7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37.6%。全省“百家节能企业”(不含国家“千家节能企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1.8%,比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低5.8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17.4%。全省年综合能耗在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耗能工业企业上报的68种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有45种下降,占66.2%。全省化学需氧量减排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提前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任务。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省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0886起,下降11.5%;死亡3198人,下降17.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25人,下降28.6%;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事故死亡人数2.99人,下降16.3%;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4.07人,下降19.4%。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444起,死亡2154人,分别下降2.5%和15.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3.8人,下降34.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406万人。全省总人口6900.2万人,比上年增加55万人,增长0.8%。其中,城镇人口2980.89万人,乡村人口3919.31万人。人口出生率13.05‰,比上年提高0.37个千分点;死亡率6.94‰,下降0.3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11‰,比上年提高0.71个千分点。人口年龄构成中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16.5%、74.3%和9.2%,与上年比较,0-14岁人口比重上升0.2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下降0.4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16个百分点。年末全省就业劳动力3935万人,比上年增加24.92万人。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10元,增长8.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3%。其中,工资性收入2234.01元,增长12.2%。本乡地域内务工收入较快增长,增幅达16.0%,超过外出从业收入5.5个百分点。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分别增长18.0 %和14.0%。人均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417.7元,增长22.1%。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84.31元,比上年增加1258.80元,增长9.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5%。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8979.96元,增长6.7%;经营净收入1744.37元,增长10.7%;转移性收入3940.80元,增长12.2%;财产性收入419.17元,增长32.4%。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828.23元,增长8.9%。其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衣着和食品支出分别增长18.3%、5.1%和5.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20.87元,增长5.7%。其中,食品、衣着和居住分别增长1.0%、7.9%和9.8%。全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9%。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0.2平方米,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69平方米,增长2.4%。
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明显。年末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879.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1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633.0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46.13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1828.79万人,增加480.30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46.3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82.4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92.01万人,增加1.8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472.08万人,增加68.5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502.04万人,增加70.4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巩固,参合人数达4618.2万人,参合率91.2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14个试点县全面启动,106万60岁以上老年农民领取了基本养老金。年末全省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18.16万人。全年145万城镇居民和262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年末全省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1.86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0.12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0.95万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38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0.4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86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0.38亿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其中能耗数据为国家统计局初步审核数据。
2.湖南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本公报所使用的2009年常住人口数为本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断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