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衡阳市免费产前筛查任务数是47145人, 截止到6月20日,全市已为25250名孕产妇提供孕中期免费产前筛查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为53.56%,其中达到54%以上的县市区有:雁峰区(70.28%)、蒸湘区(64.23%)、石鼓区(63.92%)、珠晖区(62.56%)、南岳区(61.21%)、衡南县(55.45%)。
1. 加强组织领导。为认真落实省、市政府2018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衡阳市卫生计生委召开了全市项目启动会,联合市财政局制定下发了全市2018年产筛实施方案, 将项目工作完成情况纳入计划生育年度目标考核和卫生重点工作考核。
2、紧扣任务目标。按照省里年初设定的任务目标,制定《衡阳市2018年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项目工作进度安排表》,按月调度,按季考核,切实加大工作进度,确保各项指标任务按时圆满完成。
3、加强工作保障。根据衡阳市2018年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市财政按标准足额安排项目的配套经费,同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用于开展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宣传教育等工作。
4、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强化网络建设。利用卫生计生部门合并的契机,充分整合网底资源,明确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在免费产前筛查工作中承担的职责。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优势互补。二是规范工作流程。全市各级助产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产前筛查工作的血标本采集、宣传引导等;各县市区妇幼保健院为产前筛查管理中心,负责辖区产前筛查血样标本的验收、质控、递送、信息统计等。衡阳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全市的产前筛查和诊断机构负责全市产前血清学筛查及诊断技术服务,承担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信息统计、人员培训等业务管理工作。三是严格室间质评。产前筛查项目质量多次接受国家和省级实验室质量抽查,成绩优良。四是加强信息管理。市卫计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全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信息员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和信息质控等安全制度的通知》,明确了2名市级出生缺陷防控工作信息审核员,确保了免费产前筛查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及准确性。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完成产前筛查对象的档案建立及各类工作台账。
5、加强高危干预。积极引导产前筛查结果是高风险、和临界风险的对象落实干预措施,减少缺陷儿出生。2017年1月份,一位42岁的孕妇拿着“结果显示高风险”的免费产前筛查报告单前来咨询,接诊医师看了报告单后建议对象马上进行介入性孕中期羊水产前诊断,20天后,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性染色体异常(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通过遗传咨询,孕妇夫妇经过知情选择最终终止妊娠。该对象非常感谢衡阳市产前诊断中心及早诊断了胎儿的异常,避免了这种悲剧在她身上发生。现在,她也成了免费产前筛查项目的志愿服务者。我市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中心成立以来,共有2000余例先天缺陷胎儿经其父母知情选择后终止妊娠,对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6、注重宣传实效。为营造社会宣传氛围,我委制定了《衡阳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工作宣传方案》,编制了《全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工作手册》及《产前筛查知识问答》折页;制作了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专题宣传片,发放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举办多次义诊咨询活动;在《衡阳晚报》、《衡阳日报》及《衡阳妇幼》报刊上设置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专栏;每年举办产前诊断相关知识培训班,学员覆盖全市开展助产机构的临床、保健、业务管理人员,组织相关专家在全市范围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工作健康宣传巡回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