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进展及主要成效
(一)工作进展。全市免费产前筛查任务数是47145人, 截止到10月20日,全市已为43909名孕产妇提供孕中期免费产前筛查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为93.13%,其中达到90%以上的县市区有: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南岳区、衡阳县、衡东县、祁东县。(二)主要成效。项目实施以来,人民群众对出生缺陷和妇女“两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主动参与并接受免费检查的自觉性均明显上升。截至10月20日,全市发现产前筛查高危孕妇 7868人,其中6678人已接受干预诊断,全市高危人群的干预诊断率为 84.88 %,高危人群的妊娠结局随访率是99.5%,有效减少了缺陷儿的出生。
二、工作做法及具体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务实推进。一是层层压实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实事工作,成立了市重点民生实事考核领导小组,将免费产前筛查项目和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纳入市政府对区、县(市)政府绩效考核。市卫生计生委及时调整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市妇联、市财政局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将两项民生实事项目纳入全市卫生计生重点工作考核。县与乡、乡与村均签订了工作责任状,层层传递压力,层层明确责任,推动项目有序开展。全市上下形成了“责任逐级明确、项目定人定责、工作分工负责、实事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制定工作方案。我委制定了《衡阳市2018年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项目工作进度安排表》按月明确进度要求,联合市财政局下发了《衡阳市2018年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衡卫发〔2018〕56号),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健全完善“政府组织、财政保障、部门协作、卫计实施、妇幼承办、绩效跟踪”的工作机制。三是保障项目经费。今年承担免费产前筛查项目的12个县市区共拨付省、市财政下达的专项经费和本级财政安排的配套经费合计659万元。为保障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县两级财政在项目专项经费和配套经费全部拨付到位的基础上还安排了工作经费,衡阳市财政按照“每完成一例奖励10元”的标准对产筛任务完成好的县市区给予奖励,南岳区财政对产筛高风险对象全额报销无创DNA检测费用,衡东县财政对产筛高风险对象按每例1200元的标准补助无创DNA检测费用。四是强化工作调度。为确保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民生项目实施专题会和调度会,将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月调度工作的重要内容。市卫生计生委先后召开项目启动会和推进会,对做好民生实事工作进行重点部署,要求各县市区、各医疗机构充分调动整合优势资源,采用“分批连片、逐乡推进”的方式开展两项民生实事工作,严格按照工作目标把握进度,确保质量。
(二)夯实“软、硬”基础,保障项目质量。一是高度重视项目“软基础”。今年来,我市认真做好实事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进一步健全项目的统计报表、统计台账、基层表、原始记录和相关资料,做到数据来源清楚、依据齐全。二是严格抓好项目“硬基础”。严把实事项目的技术培训关和质量控制关,一方面,市、县两级分别开展了专题业务培训。今年,全市免费产筛项目培训班专程邀请省级专家重点围绕筛查、诊断和干预问题进行指导;各期培训班集信息反馈、经验交流、业务培训、工作指导为一体,为项目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市、县两级分别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今年7月,我市采取现场质控、检验复核、资料抽查等方式,对项目县市的实验室质量进行了全面质控。市产前诊断中心坚持开展室内质控,主动参加国家、省级室间质评,确保免费产前筛查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三)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工作落实。一是严格督导检查。今年我委已组织开展了2次项目工作督导,针对督导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举办了全市项目管理质量讲评班,采取专家讲评及授课答疑的形式,有效提升项目的管理质量。为督促助产机构依法落实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项目,今年8月,我委联合监督执法机构,重点针对无创DNA违规开展情况进行全市清理清查,现场下发行政提示书,要求各助产机构主动宣传免费产前筛查项目,依法采集送检标本,杜绝无创DNA的非法采血和检测行为。二是建立通报约谈机制。为推进民生实事如期完成,市政府按月通报全市重点民生项目的工作进展,市卫计委建立民生项目工作约谈机制,对工作进度滞后,连续两个月排位垫底的项目单位进行约谈,截至9月底,已约谈5个项目县市。三是强化考核评估。市卫计委将重点民生实事工作与全市卫生计生重点工作相结合,实行“双重管理、双重考核”,在考核结果上,采取日常督导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实行“月调度、季自评、年中考评、年底验收”,以此充分调动各县市区的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广泛宣传发动,营造社会氛围。为使民生项目家喻户晓,营造社会宣传氛围,我委制定了《衡阳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工作宣传方案》,编制了《全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工作手册》及《产前筛查知识问答》折页,联合衡阳市电视台制作了专题宣传片发放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并在电视媒体进行播放。市妇幼保健院在《衡阳晚报》、《衡阳妇幼》报刊上设置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专栏,科普免费产前筛查知识,并组织专家到各县市区巡回开展出生缺陷防治知识专题讲座。各县市区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广泛开展两项民生实事工作的政策宣传和健康宣教,提高群众对项目的知晓率和主动参检意识。石鼓区利用多种平台开展免费产前筛查宣教工作:制作了宣传栏,张贴海报,发放宣传折页,同时利用微信、QQ工作群进行免费产前筛查工作宣教。衡阳县为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通过电视媒体、义诊、粘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孕妇学校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广大百姓对产前筛查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动员全社会、家庭积极参与和支持产前筛查工作。
(五)、加强工作调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部分完成任务滞后的县市区,通过召开调度会、督导等形式加快了项目工作任务,如常宁市领导高度重视,并将任务按月分解到各相关单位,进一步强化管理,加强监督,建立工作群,每月进行工作通报,加强了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先后多次举办了“免费产前筛查服务培训班”,组织县乡村三级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就预防出生缺陷基本知识,减少先天缺陷和残疾儿出生率,开展出生缺陷干预项目的意义和在筛查工作中工作人员优生指导,宣传工作的理论等进行培训学习,帮助乡村两级干部明确出生干预的目标及乡村二级的工作职责,各乡镇也适时召开了调度会,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也及时进行反馈。祁东县卫计局在妇幼保健院在门诊5楼会议室召开产筛工作紧急调度会,会上陈局长通报了我县产前筛查工作开展情况,并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工作要求。一是强化领导,认识上再上高度;二是明确任务,工作再加力度。三是广泛动员,宣传再添深度。10月中旬,由雁峰区卫生计生局公卫股牵头,区妇幼保健院负责产筛的工作人员对各社卫中心的产前筛查高危孕妇接受干预诊断率进行了电话调查,督导中工作人员与督查单位分管领导进行面对面交流,强调做好民生项目的重要性,同时明确要求各单位负责产筛的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做好与产筛对象交流、指导。
(六)、加强高危管理,落实高危干预。10月10日耒阳市政府督查室、统计局等相关单位在耒阳市卫计局局督导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工作,并要求将工作指标按照乡镇和医疗保健机构两条工作线进行分解,其中:医疗保健机构要求做到不放过每一位前来就诊的孕15-20周孕妇,做到人人产筛,乡镇主要是做好本辖区内的孕15-20周孕妇摸底造册,并向其宣传动员到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及时进行产前筛查,争取不漏筛一例,双线并进,全力提升筛查率,做好早发现早干预。衡南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健全服务流程,确保任务落实,制定了免费产筛的服务流程,各医疗保健机构均按流程开展免费产前筛查检测工作。县妇幼保健院项目负责人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筛查对象,对检测发现高危人群及时宣传,落实干预。衡东县卫生计生局创新工作方法,一是以卫计机构融合优势推动免费产筛工作。由于外出务工年轻夫妻比较多,增大了医疗机构早孕孕情掌握难度,充分发挥卫生计生双线基层网络优势,分线开展早孕孕情摸底清查,及时信息共享,按照时间节点建立台帐,确保筛查对象在最佳时间段到机构接受服务,对跨省外出孕产妇,由乡镇卫计办负责组织村卫生计生专干做好孕产妇信息跟踪管理,及时督促管理对象在务工地进行筛查,跟踪随访回收筛查结果报告单,并按流程回补孕妇产筛补助140元/人,二是以创新机制破解免费产筛工作难点。由于农村一些群众优生优育意识不强,对筛查出高风险孕情危害性认识严重不足,加上目前产前诊断干预费用较高,个别经济困难孕妇家庭存在饶幸心理,不遵医生建议接受干预诊断,为了提高全县产筛高风险干预诊断率,切实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经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县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农村二孩高风险(含临界风险)孕产妇干预诊断财政补助长效机制,县财政解决专项补助资金40万元,对符合补助条件的服务对象给予补助1200元,极大提升了群众受惠政府民生实事政策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