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水稻:道县玉蟾岩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的5粒稻谷,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已12000多年。该考古发现先后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和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中国最早的城:澧县城头山遗址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古城遗址,面积18.7公顷,距今6000多年,1991年至2012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先后进行了13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9000多平方米,发现了距今6500年前的古稻田,距今6100年前的夯土城墙、护城河、以及生活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大型祭坛等遗迹遗存,出土文物1万6千多件,1992年、1997年两次被评为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头山-中国最早的城市”特制模型作为中国馆第一景展出。该考古发现先后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和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马王堆汉墓: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分别是汉初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利苍的妻子辛追及他们的儿子利豨的墓,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距今2100多年的女尸。女尸外形完整,出土时关节可以弯动,肌肤尚有弹性,堪称世界考古发现的奇迹;出土的帛书帛画帛地图,是中国古代典籍的一次空前发现,被誉为“地下图书馆”。该考古发现先后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和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龙山里耶秦简:2002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遗址一号井出土3.7万余枚简牍,是秦朝洞庭郡迁陵县官署档案遗存,内容涉及邮传、历术、法律、军事等各个方面,是秦代典籍的一次大发现,为研究秦代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文献资料,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1996年10月出土于长沙市走马楼建设工地的一口古井,共14万枚,数量超过此前我国出土简牍的总和,是继殷墟甲骨卜辞、敦煌文书之后,古文献资料考古的又一重大成果。主要有券书、司法文书、长沙郡所属人名民簿、名刺和官刺、账簿五类,涵盖了古代基层人民的社会生活、经济关系、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该考古发现被评为“199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长沙铜官窑:简称长沙窑,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石渚湖沿岸及湘江东岸一带,兴起于中唐(约八九世纪之交),衰落于五代。遗址发现于1958年,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长沙窑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结合北方三彩工艺形成的彩瓷窑,打破了当时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以多彩和模印贴花装饰著称,褐绿红蓝等彩绘画、题诗于瓷是其最大创新,为瓷器装饰开启新的篇章。早期产品主要用于外销,鼎盛时期内外销两旺。迄今为止,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及东北非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长沙窑产品,其中印尼海域发现的黑石号沉船出水长沙窑瓷器达57000余件。国内有十六个省市自治区发现了长沙窑产品。
江永女书:主要流传在永州市江永县上江圩镇。这种文字只在女性群体内使用,是世界上唯一确证的以性别划分的文字。书写体势呈由右向左略倾斜长菱形状;字型细长,似蚊似蚁,在民间有“蚊形字”之称。女书记录的是当地的土话,诵读时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按内容主要分为结交书、三朝书和苦情书三大类。女书的存在和当地独有的习俗有密切的关系。女书习俗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