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国者必重治水。
1927年,青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到“十四件事”,其中一件便是修道路、修塘坝。
1934年,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即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著名论断。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历经70多年奋斗,全国各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大举治水对大江南北的改造,堪称其中最显著、最直观的变化之一。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以南,河湖众多,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洞庭湖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并在三峡下游吞吐长江,历来是全国治水的重点和难点。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湖南人民除水害、兴水利、护水美,谱写了一曲曲气吞山河的壮丽凯歌,功盖前人,利在当代,泽被千秋!
除水害
【特写·荆江分洪工程北闸】
6月10日,记者从长沙市驱车前往湖北省公安县,抵达位于虎渡河太平口附近的荆江分洪工程北闸(进洪闸)。
北闸管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徐文彬介绍,荆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国兴建的第一个重大水利工程,北闸是其标志性建筑。湘鄂边陲黄山头附近的南闸为节制闸,控制虎渡河进入洞庭湖的流量不超过3800立方米每秒,保障洞庭湖区安全。
站在总长1054米的北闸上,但见54扇弧形钢铁闸门,如同一把巨型枷锁,日夜看管着不远处曾肆虐千年的长江洪水,守护着荆江大堤、沿岸百姓和江汉平原的安全。
【长镜头·分洪和不分洪都是为了广大人民利益】
长江自湖北枝城至湖南洞庭湖口城陵矶段,古时属荆州,故被称为荆江。荆江形如“九曲回肠”。从三峡奔腾而下的江水,在此段宣泄不畅,泥沙连年沉积。荆江南岸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分流部分江水注入洞庭湖。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在新中国成立前的300多年间,荆江大堤溃决34次,沿岸百姓深受其害。1931年长江大水,中下游堤防漫溢、溃决无数,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等大部被淹,死亡人数达14.54万。
为缓解长江水患对湖南、湖北的威胁,毛主席、周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拍板决定,在湖北省公安县境内兴建荆江分洪工程。
1952年4月5日,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开工。来自两湖的民工、技术人员,以及解放军21兵团的官兵,军民共30万人携手奋战,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荆江分洪工程第一期主体工程,设计蓄洪容积达54亿立方米。
家住慈利县赵家岗土家族乡双河村的唐芳球老人,当年以解放军战士的身份参与建设荆江分洪工程。时年19岁的他,身材不高大,但凭借顽强的意志战胜疾病、战胜困难,拼命挑土,被评为荆江分洪工程特等劳动模范,当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两年后,他又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唐老告诉记者,当年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题词锦旗在建设者面前展示时,工地上一片欢腾,军民奋战的热情更加高涨。毛主席的题词是“为广大人民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周总理的题词是“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
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题词,以及包括唐芳球在内的928位建设英模的姓名,都镌刻在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上。但唐芳球“深藏身与名”,退伍后回到家乡默默务农,直到今年“五一”小长假,才在女儿、女婿的陪伴下,前往北闸管理所查阅自己的相关档案。徐文彬告诉唐老:“您的大名在纪念碑上第七排第一个。”
就在荆江分洪工程建好不久后的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大洪水,荆江分洪区内百姓安全转移后,工程随即首次运用,先后三次开闸分洪,总分洪量达122.6亿立方米,确保了荆江大堤和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眼看江水水位节节攀升,党和政府组织荆江分洪区内几十万百姓开始往安全区转移。当沙市站水位达到荆江分洪设计数值时,炸药已经在北闸外的拦淤堤上埋好。党中央听取水利专家的意见,作出不分洪的决策。最终,广大党员、解放军战士和群众用血肉之躯顶住了大洪水,保住了荆江大堤,沿线力保的重点垸也无一溃决。
省水利厅老专家、1998年全国抗洪英模聂芳容说,1954年分洪和1998年不分洪,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决策,都是科学的、正确的,都是为了广大人民利益,都实现了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画外音·湖南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
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陈文平说,湖南曾饱受洪涝之苦,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持续不断投身除水害之伟业,“一江一湖四水”才逐步转向安澜。2006年全线建成的三峡大坝,更是成为缚住长江中下游洪魔的有力长缨。
目前,湖南形成了以河湖堤防为基础,湘资沅澧四水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等工程措施与水文预报、山洪灾害预警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随着该体系不断完善,湖南在遭受与历史相同或类似洪灾的年份,灾害损失明显减少。
除水害的斗争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眼下,洞庭湖区的钱粮湖、大通湖东、共双茶三垸蓄洪工程建设均已接近尾声,设计总蓄洪容积50亿立方米,接近荆江分洪区蓄洪容积。
兴水利
【特写·“三湘分流”工程】
今年6月2日是韶山灌区通水55周年的日子。当天,记者前往湘乡市东郊乡,探访韶山灌区及其标志性配套工程“三湘分流”。
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四清介绍,韶山灌区总干渠自洋潭水库引水坝起至蒿子坪,分为南干渠、北干渠,北干渠的水注入眼前这方大约1万平方米的“池塘”后,再在“池塘”另外两侧分流注入左干渠、右干渠,所以这个工程被命名为“三湘分流”。
左干渠灌溉韶山、宁乡等地,右干渠灌溉湘潭等地。眼下正是早稻拔节生长的季节,汩汩甘泉经“三湘分流”调配,滋润着下游40万亩农田。
【长镜头·“南有韶山灌区”】
湘乡、湘潭、宁乡三县市交界的丘陵地带,过去常受旱灾威胁,庄稼连年歉收,老百姓食不果腹。
1958年,涟水上修建了水府庙水库,但无力配套渠系,老百姓只能望水叹惜:水在河里流,人在岸上愁。
1965年6月28日,湖南省委决定以水府庙水库发电尾水、涟水支流侧水等为水源,修建涟水渠道,灌溉韶山及周边地区100万亩农田。这片区域因此被命名为“韶山灌区”。省委还决定,由时任省委书记处书记华国锋担任省指挥部总指挥长。
省委的决定下发3天后,韶山灌区建设正式开工。随即,华国锋步行8天,到各施工现场摸情况,以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等大事。
当年,曾纪鑫正好从省水利水电学校毕业,直接被调到工地搞建设。曾纪鑫回忆,当时工地上红旗招展,锣鼓震天,大家白天干活,晚上搞政治学习。第一堂学习课的主题是,把工程质量好坏作为衡量党性、革命性强不强的标准。
曾纪鑫把一辈子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韶山灌区。他后来在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局长任上退休,如今已是81岁高龄。曾老告诉记者,从四面八方汇集来的10万建设大军,凭着“愚公有移山之志,我们有穿山之勇”的豪情,经过10个月艰苦卓绝的奋斗,完成了洋潭引水坝、总干渠、北干渠等主体工程。1966年6月2日,北干渠首次通水,标志着韶山灌区开始发挥灌溉效益。
1966年2月下旬,毛泽东主席回到长沙。张平化等省领导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报告了韶山灌区工程进展情况,并想趁此机会请毛主席为灌区题词。毛主席听了汇报后,高兴地说:“修得好,修得快,但还要看工程发挥的效益,粮食要增产,要高产才算。”
又过了几天,张平化趁毛主席还没离开长沙,请他为通往韶山的渡槽“韶山银河”题词。毛主席沉思了一会,对张平化说:“现在不写,灵了再写。”
1967年2月,韶山灌区南干渠竣工,整个灌区灌溉面积进一步扩大。时至今日,韶山灌区仍是我省已建成的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
因工程质量好、建设速度快、布局很科学、灌溉效益高,韶山灌区成为全国水利战线经久不衰的学习典型,素有“北有红旗渠,南有韶山灌区”之称。
【画外音·灌溉、农村饮水和发电】
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颜学毛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大兴水利,湖南全省上下紧跟党走,一代接一代,筑大坝、挖渠道、建水塔,充分利用水资源灌溉农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并适当开发水电,取得卓越成效。
截至目前,湖南共建成水库1.37万余座(占全国七分之一),以及165万多口塘坝。全省各类蓄水、引水、提水工程每年可灌溉水量达409亿立方米,农田灌溉面积近5000万亩,占全省耕地近八成。不断完善的水利设施,为湖南农业高产稳产特别是粮食持续多年丰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十一五”至“十三五”时期,湖南水利部门牵头持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目前,湖南已建成各类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近4万处,现行标准下农村集中供水率超过90%。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为全省农村人口覆盖面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惠民工程之一。
2020年7月,犬木塘水库工程正式开工,“衡邵干旱走廊”中心地带的老百姓和农田均有望在5年后“解渴”。
部分水库、河道还建起了水电站。湖南水电装机容量从1949年的1.53万千瓦发展到目前的逾1600万千瓦,在全省电力装机中的比重超过40%。水电不但缓解了湖南能源紧缺局面,而且促进了地方工农业生产发展。
护水美
【特写·浏阳河双江口】
大溪河、小溪河在浏阳市高坪镇双江口汇聚成浏阳河干流。端午节前,正是水量充沛却又未涨大水的时节,记者来到双江口,但见山峦叠翠、河畅水美,犹如一幅飘逸空灵的泼墨山水画。
长沙市副市长、浏阳河市级河长李蔚介绍,这里原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小作坊早已取缔,现在建成了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是新晋的“网红打卡地”,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先进典型。
从双江口一路西行,至浏阳河入湘江口,一路岸绿景美,“一河诗画”。
【长镜头·流域面积最大的全国示范河湖】
浏阳河流经长沙的浏阳市、长沙县、芙蓉区、雨花区、开福区5个县市区,承载着湖湘儿女浓浓的乡愁。但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两岸的工业生产废水、养殖粪污等让浏阳河一度成为“臭水沟”。
2017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实施河长制的号令。长沙市将浏阳河保护与治理作为河长制工作第一突破口,以“截污、提标、调水、监管”八字方针治水,力求早日恢复母亲河本来面貌。
上游实施生态涵养。探索实施浏阳河流域水质、水量生态补偿,从源头保护浏阳河。2019年,浏阳河在浏阳市出境断面(金牌村)水质达Ⅱ类,长沙市对浏阳市给予1000万元的生态奖补。
中游实施控源截污。采取“全截污、全收集、全处理”的治理方式,千方百计减少污水下河。2017年以来,浏阳河流域配套建设污水干支流管网140余公里,沿线所有乡镇污水处理厂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沿河规定范围内畜禽规模养殖退出达2493户。
下游实施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工程建设,2018年以来,流域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5.9万吨每天。同时,全力推进两岸堤防达标和风光带建设,两岸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针对一些水质经常为Ⅴ类及劣Ⅴ类的支流,长沙市级河长办以多种形式督促相关县级河长开展整改。2018年以来,市级层面共下发各类批示抄清、交办、督办、警示函85份,整改效果明显。同时,聚焦小微水体管护,长沙市实现了全市所有小微水体管护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力求“让水留下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
2018年以来,长沙市在浏阳河累计铺排年度任务181项,安排各类资金逾70亿元。
2018年,浏阳河入湘江口(三角洲国控断面)年度水质自2004年有监测数据以来首次达到综合Ⅲ类标准。2019年,浏阳河10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2019年2月以来,浏阳河入湘江口国控断面月度水质连续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
2020年11月,浏阳河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建设验收。长沙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浏阳河的流域面积达4244平方公里,在全国首批17条示范河湖中是最大的,相应的治理难度也堪称最大,但相关各级党组织坚决落实中央大政方针,沿河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护水美,成功将其打造成了一条美丽的幸福河。
【画外音·守护好一江碧水】
2017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号令。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洞庭湖时又提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具体要求。
牢记殷殷嘱托,湖南在全国首创省总河长令,省委书记、省长签发6道省总河长令,聚焦“僵尸船”清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湖“四乱”治理、大通湖治理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因河湖管护成效明显,湖南河湖长制工作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
事实上,湖南在2013年即启动实施了湘江保护与治理省“一号重点工程”,以3个“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湘江保护与治理的攻坚战和持久战,誓还湘江千里碧水,带动全省将美丽的“一江一湖四水”留给子孙后代。目前,省“一号重点工程”已取得辉煌战果。
■记者手记
获评特等劳模之后
6月10日下午,记者在湖北省公安县荆江分洪工程北闸管理所临时获得唐芳球老人的故事线索后,立即驱车近300公里前往唐老所在的慈利县赵家岗土家族乡双河村。
赶到唐老家里,已是晚上9时许。今年88岁的他,拿出一本1954年编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军区英雄模范代表会议纪念刊》,就着电灯兴奋地向记者讲述自己当年参与建设荆江分洪工程的激情岁月。
唐老清楚地记得,工程开工正是油菜花开的季节,毛主席的题词锦旗有一块宽大的门板那么高大,他们新战士在工地上75天只有一身衣服,他带病每天出工12个小时,是全排唯一的“百担英雄”……记者深刻感受到,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老百姓被中国共产党激发出来的巨大热情,足以改天换地。
获评荆江分洪工程特等劳动模范之后,年轻的唐芳球随后又在抗美援朝志愿军后方部队中立二等功一次。但是,他并没有躺在这些功劳簿上睡大觉,或者向组织上提要求、要待遇。
他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档案,“应该还留在常德津市”。他从津市回到家乡慈利之后,当村干部、务农,一如既往地喜欢动脑筋、舍得出苦力,养育满堂儿孙,赢得全村尊重。他在上世纪70年代,才偶然得知自己的名字刻在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上。又过了40来年,直到2021年女儿、女婿闲下来了,才由他们在“五一”小长假陪着到北闸管理所去看看纪念碑,查查自己的档案。
没有上过学的唐老,应该不知道李白写过“深藏身与名”的诗句,应该也不是那样刻意为之。唯一能“解释”清楚的是,水利万物而不争,是中国共产党赋予这位有着近70年党龄的普通党员的天然基因。
(文/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