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 | 留住青山方赢得金山

  仲夏,行走在张家界,三千奇峰绿意盎然,八百秀水碧波荡漾。雨后放晴,“张家界蓝”频频刷爆市民朋友圈。

  与风景媲美的,还有一份份喜人的环保成绩单:国家地表水质考核3月份全国排名第六,城市环境空气质量1至5月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

  制度创新,勇开全国先河

  6月22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天子山街道泗南峪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明和综治专干王云一组,以“河长+警长”形式,开始每月一天的例行巡河。

  从2018年开始,张家界建立并推行“河长+警长”工作机制,强化环保宣讲教育,严厉查处涉河(湖)等违法行为,守护好一江碧水。

  以严格的执法惩治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行为,以完备的体制、机制来保障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张家界努力的目标。

  今年3月,张家界与常德签订澧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若当月断面水质达到Ⅰ类标准,或较上年有所提升,常德出资补偿张家界;若为Ⅱ类,互不补偿;若为Ⅲ类,张家界将补偿常德。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动力,促进澧水水质持续向好。在今年3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张家界居全国第六,创历年最好成绩。

  生态环境局局长朱敷建介绍,张家界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推动绿色发展,曾创造多个全国、全省第一:200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2005年起,每年向人大报告环保工作,开全国先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行四级“河长制”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出台全省市州首部城镇绿化条例、全省首部专门治理扬尘污染的地方性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5大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6月,张家界雨水连绵不断。“以前雨下多了涨水,水面会漂浮许多垃圾。如今大部分垃圾是冲刷而下的枯枝树叶,而且很快会被保洁队清理。”在张家界市永定区茅岩河渔潭库区,茅岩河镇茅岗村村民胡世新说。

  过去,在茅岩河库区有大量网箱养鱼,加上上游漂流而下的树枝和生活垃圾,水质十分糟糕。这些年,随着碧水守护行动大力推进,开展“退养还河”环保专项治理,网箱拆除了,垃圾清走了,茅岩河的颜值提升了。

  治水只是环境整治的一个方面。从2018年开始,张家界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线,推进生态绿色张家界建设,重点抓好碧水守护、蓝天保卫、净土攻坚、大地增绿、城乡洁净5大行动,把张家界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长江流域绿色发展先导区,成为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幸福美好家园、峰奇水秀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

  近两年来,张家界完成重点行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73个,集中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入河排污口21个,关闭、搬迁畜禽规模养殖场(专业养殖户)583家,退养各类网箱100余万平方米,关闭退出采石场、采砂场等“散乱污”企业24家,累计建成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86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5座。

  “我们村里,水绿了,山青了,日子过得很舒服。”在武陵源区中湖乡石家峪村,村民张维新一脸幸福地说,如今在村里,村民争当美丽家园的保护者。

  通过实施5大行动,张家界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截至6月15日,该市今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70.98%。去年,张家界被评为“中国美丽山水城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美丽资源,催生美丽经济

  “做梦也想不到,这从小习以为常的青山绿水,还能‘卖’出钱来,帮我们致富。”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罗潭村67岁的村民吴远香感慨道。

  罗潭村通过开发农业产业园、发展乡村游,将一个田园荒芜、破败落后的贫困村,变成环境整洁、宜居宜游的“网红村”。每逢双休日、节假日,大量城里人来该村休闲度假。

  “把环境卫生搞清爽,农家菜对客人胃口,生意很好。”50多岁的村民唐西望干了一辈子建筑,村里旅游发展起来后,他把房子装修成民宿,搞起了餐饮,一年收入30多万元。如今,罗潭村村民旅游收入占总收入70%以上。

  在张家界,许多地方依托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取得很好效果。永定区石堰坪村、马头溪村将美丽山水串联成线、成片,打造“苏木绰”新景;武陵源区龙尾巴村改善人居环境,建起高端民宿群,80%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桑植县利用生态优势,开发白茶、粽叶、蜂蜜等生态产品,带动近7万人脱贫……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去年,张家界共接待游客8162.0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90.8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0.09%、28.38%。

  “擦亮绿水青山‘金字’招牌。”张家界市委书记虢正贵表示,该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线,将进一步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呵护好三千奇峰、守护好一江碧水,为美丽中国建设书写精彩的“张家界答卷”。

  (文/田育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