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烟花爆竹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15年)
二○○九年四月
目 录
一、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1
(一)国内外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概况……………1
(二)湖南省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三)湖南省烟花爆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8
二、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8
(一)指导思路…………………………………………………8
(二)基本原则…………………………………………………9
(三)发展方向…………………………………………………10
(四)重点项目…………………………………………………10
(五)主要目标…………………………………………………13
三、促进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15
(一)加强宏观调控,严格市场准入…………………………15
(二)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18
(三)加强产业整合,培育产业集群…………………………19
(四)以技术进步推进标准化和机械化………………………20
(五)建设技术支撑体系………………………………………21
(六)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22
(七)建立健全投融资、担保、保险体系……………………23
(八)规范财税政策,优化产业环境…………………………23
(九)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24
(十)组建湖南省烟花爆竹行业协会…………………………24
(十一)加强宣传教育,打击非法生产………………………24
湖南省烟花爆竹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15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烟花爆竹产业“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进程,优化烟花爆竹产业结构,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构建平安和谐湖南,根据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湖南省“十一·五”安全发展规划》、《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意见》(湘政发〔2007〕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烟花爆竹和煤矿安全监管及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湘府阅〔2007〕114号)的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烟花爆竹主要是利用烟火药,通过燃烧或爆炸发出声、光、色等效果,以供观赏的火工娱乐产品,是中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烟花爆竹产业具有三个典型特征:传统文化娱乐产品、劳动密集型产业、高危险性产业。我省既是烟花爆竹的发源地,又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一)国内外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概况
国内外生产情况:烟花爆竹的主要生产国是中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等国家也有生产,但由于生产的高危险性,烟花爆竹的生产逐步从发达国家退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国和出口国,出口烟花爆竹占中国大陆以外市场份额的近90%。

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6557家,生产企业数量超过或接近100家的地区有8个(表1),全国烟花爆竹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出口额约占总产值的1/4左右。全国现有烟花爆竹批发企业3335家,零售单位约40万个,从业人员180多万人,96%以上为农村务工人员。从全国烟花爆竹主要产区生产企业年均产值分布图看(图1),全国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平均年产值仅300万元左右。
国内外市场概况: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烟花爆竹出口交货值为54亿元,主要的出口销售国家和地区为美国、香港转口市场、德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且近几年来烟花爆竹消费平均以15%的速度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从国内烟花爆竹消费市场看,随着北京等城市烟花爆竹燃放的“禁改限”和“解禁”,国内烟花爆竹的消费在逐年增长,市场前景进一步趋好。
(二)湖南省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产业发展现状
湖南省是烟花爆竹的发源地,有14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全球烟花爆竹的最大生产基地,生产品种类别齐全,包含国标中全部四大类14个类别的近2000个规格的产品,产品质量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烟花爆竹作为湖南省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产业,为湖南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和出口创汇作出了较大贡献。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全省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748家,批发经营公司342家,零售网点37000多个,分别占全国的41%、10%和9%。2006年,全省烟花爆竹年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2008年达到120亿元,产值占全国的60%(见表1),年出口交货额达40多亿元,占全国的80%,年创税10亿元,从业人员61万,并逐步形成了以金生烟花集团、东信集团、熊猫烟花等为核心的浏阳烟花爆竹产业集群。
(1)生产企业的区域分布
湖南省有14个行政市(州),除湘潭市明确不发展烟花爆竹产业外,全省13个市州均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形成了浏阳、醴陵、祁东、祁阳、宜章、临澧、宁乡等主要产区,辐射长沙、株洲、衡阳、永州、郴州、常德、岳阳等13个

市州79个县市的分布格局,其中有25个县市有10家以上的生产企业,有6个市州和6个县市生产企业数达到或超过100家(见表2)。
(2)企业规模和品牌建设

目前,全省烟花爆竹企业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200家,其中金生、东信、飞鹰、庆泰、官渡、文家玩具、神马等7家花炮集团产值突破1亿元,吉腾、河口等9 家花炮集团产值超5000万元;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有555家,年产值在300万元以下的有 1100家。“浏阳花炮”,“东信烟花”等被誉为中国驰名商标(见表3),已有5家企业取得省级名牌认证。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区域集中度低。全省2748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平均年产值437万元,分布在13个市州的79个县市,既不利于烟花爆竹原辅材料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也加大了高危产业的安全监管难度。另一方面,随着浏阳烟花企业向外地投资建厂的增多,一些非传统产区甚至一些原来不生产烟花爆竹的市县也在发展烟花爆竹产业,进一步分散了烟花爆竹产业布局。
(2)低水平重复建设多,行业恶性竞争严重。尽管浏阳花炮享誉全球,但随着非主产区烟花爆竹产业的发展,烟花爆竹产品同质性竞争严重,特别是在鞭炮产业,小规模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行业利润在逐年下降,无法体现高风险产业的高收益,且产业利润主要集中在流通领域,生产企业无力增加安全投入。
(3)科研投入严重不足,技术创新力量弱。烟花爆竹由于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小,国家和政府的基础研发投入少,企业自身赢利能力弱,行业整体素质偏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新型安全环保型药物缺乏,特别是焰火燃放由于缺乏设计、编排、音乐、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燃放技术还没有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4)产品标准、原材料质量标准及焰火燃放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严重滞后。烟花爆竹产品无标可依,新产品研发自由度过大,为满足市场的刺激性需求,产品中药量已超出娱乐性安全产品范畴;原材料质量标准采用普通工业品标准,不适合烟花爆竹生产安全质量需要;冷光烟花、舞台烟花等产品的制作和燃放无标可依;烟花爆竹生产用机械设备标准严重缺失。烟花爆竹标准化工作的滞后,已严重影响全省烟花爆竹产业升级和生产燃放安全。
(5)非法生产仍然存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烟花爆竹企业从家庭作坊规范而来,其生产工艺的简单和原材料的易得是烟花爆竹非法生产存在的客观原因。在烟花爆竹的传统产区,非法生产仍不同程度存在。尽管全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由2003年的143人下降到2008年的53人,年均下降幅度达12.6%,亿元产值死亡率0.48,但事故总量仍处于全国前列。
(6)部分地区烟花爆竹已成为政府和社会负担。除浏阳、醴陵主产区和少数传统产区外,烟花爆竹对农民就业的贡献已越来越小,随着农民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和对烟花爆竹高危险性的认识,愿意从业的人员大幅下降,主产区员工缺口达30%,其他县市区达50-60%,部分厂家聘用年老体弱人员,增加了安全隐患。在税收贡献方面,一些非主产区企业年纳税不足1万元,与政府的监管成本、事故发生后政府的救助费支出形成巨大反差。
(三)湖南省烟花爆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世界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大型庆典活动的开展带动了全球焰火专业燃放的发展,也刺激了全球烟花爆竹的生产消费。在国内,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200多个城市烟花爆竹燃放的“禁改限”,北京奥运焰火圆满燃放带来的喜庆感染,以及部分省市退出烟花爆竹生产,湖南烟花爆竹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以人为本与安全发展的政府执政理念的深入,安全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烟花爆竹出口通道受阻等问题成为烟花爆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此外,湖南作为烟花爆竹出口大省,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大幅降低也给湖南烟花爆竹出口带来困难。
二、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基本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意见》和《湖南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坚持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严控制、全面提升、确保安全、稳步发展”的方针,通过科技创新加快烟花爆竹传统产业改造步伐,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湖南烟花爆竹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合理布局。立足烟花爆竹主产区和重点产区,科学规划,控制总量,按照核心产区适度发展,重点产区控制发展,其它地区限制发展的思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现集约化生产。
2、淘汰落后。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有关政策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坚决淘汰不符合集约化发展方向,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改、扩建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必须在500万元以上,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3、扶优扶强。重点选择安全生产条件达标、市场竞争力强、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促进其做优做强。
4、科技创新。坚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安全环保型烟火药和新设备的开发,鼓励烟花爆竹新工艺、焰火燃放新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5、安全发展。走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之路,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力争2015年前将亿元产值死亡率由目前的0.48控制在0.2以内。
(三)发展方向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整顿改造传统烟花爆竹产业,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能力,实现烟花爆竹产业的标准化和集约化;鼓励科技创新,促进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速产业升级,大力提高烟花爆竹产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着力培植质量安全过硬的名牌产品,拓展烟花文化内涵,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变单纯依靠产量增加产值的增长方式,提高烟花爆竹产业发展质量和科技含量;努力打造湖南烟花爆竹产业带,将浏-醴烟花爆竹产业带建设成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原辅材料集散中心、世界烟花爆竹贸易中心、生产设备及产品研发中心、烟花爆竹安全质量环保认证中心、焰火燃放艺术设计中心,培育具有较高经济效益、较高安全度、较强竞争力的烟花爆竹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和巩固湖南烟花爆竹产业的国际地位并引领世界烟花潮流。
(四)、重点项目
1、重点建设项目
(1)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建立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过程动态监控平台及网络系统,建立完善危货运输GPS安全跟踪系统。在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储存等环节逐步建设和完善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和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监察信息传递反馈系统,实现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以及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2)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建设省级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完善市级、县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完善烟花爆竹集群企业应急救援基地以及骨干专业救援队伍。制作应急救援蓝本,明确职责、任务、程序,完善宣传报道、现场处置、善后处理、社会维稳、事故调查联动机制,确保应急救援及时、准确、高效。
(3)建设烟花爆竹省级科研中心。建设湖南职业安全技术学院烟花爆竹实验室为省级烟花爆竹重点实验室,扶持20个左右骨干企业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湖南省烟花爆竹机械研发中心。利用浏阳市、醴陵市在烟花爆竹机械研发领域的基础,开展烟花爆竹机械研究和推广应用。
(4)打造国际烟花爆竹名城浏阳烟花爆竹中央商务区。在浏阳建成烟花爆竹生产、储存、质检、商检、物流、出口一条龙服务的浏阳烟花爆竹中央商务区,为浏阳烟花爆竹直接与国际烟花爆竹市场对接提供全方位服务。
(5)建立浏阳、醴陵出口通关安全通道,按照“产地监装、定点查验、集中封柜、直接通关”建好烟花爆竹转运基础设施和长沙霞凝港、岳阳港、株洲醴陵火车货场,提高烟花爆竹出口通关效率,并以主产区及港口为依托建设国家级烟花爆竹物流仓储中心。
(6)建设全球烟花爆竹质量检测中心。整合全省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检验检测力量,在湖南建成全球公认的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检验检测的权威机构。
(7)、建设浏阳国际烟花爆竹展示交易中心。完善烟花爆竹燃放表演设施,提升两年一届的烟花节为省级重点节会,在运作模式、经贸洽谈、焰火燃放艺术、烟花新品种的研发、评比和推介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努力把这一节会办成全球烟花盛会,为烟花经贸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
(8)、原材料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建设。扶持大瑶原材料交易大市场、醴陵白兔潭交易市场、大瑶再生纸基地、浏阳烟花爆竹精品园等基地和市场,支持其做大做强。
2、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1)、适用新技术新材料。重点研发钝感、导电导热性强、稳定性好的新型安全原辅材料;重点研发低毒、微烟、环保型材料;重点研发其它领域的废弃材料在花炮行业的循环利用技术。
(2)、生产新工艺新机械:重点研究烟花爆竹关键工序和危险工序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机械,通过技术革新,采用安全、可靠、适用的自动化装备,减少危险工序的作业人数,提高劳动效率,实现安全高效生产。重点开发烟花爆竹生产和药机,爆竹生产和药装药机,礼花弹自动糊球机,利用碎纸废纸替代纸张制版作烟花爆竹纸筒技术以及安全系数高、防潮能力强的定速引线技术,具有造型创意效果的芯片礼花弹技术等。
(3)、燃放新技术:重点研究远程、多点发射计算机应用技术;膛压定向发射技术;燃放方案设计电脑软件;安全点火药技术;噪声控制技术等。
(五)主要目标
1、产业规模和结构。
重点发展以烟花生产、经营、燃放及原辅材料供应于一体的浏阳烟花爆竹产业集群,培育以烟花爆竹生产、机械设备制造和仓储运输为核心的醴陵烟花爆竹产业集群。调整烟花、爆竹结构比例,重点发展仓储物流、机械设备、专业燃放。到2010年,实现全省烟花爆竹及相关工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烟花爆竹制品产值200亿元,原辅材料产值60亿元,其它产值20亿元。到2015年,实现全省烟花爆竹及相关工业总产值420亿元,焰火燃放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达80%,产品出口贸易额占全国的80%。
2、产品品牌
着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着力打造“浏阳花炮”,“醴陵花炮”、“郴州红炮”等地理品牌和地理标志,重点培育浏阳国际花炮会展品牌,扶持醴陵花炮机械品牌,一批产品通过国际注册,真正以自主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到2015年形成以“浏阳花炮”品牌为龙头,培育在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10个以上,积极培育花炮产业配套产业品牌。
3、企业结构
到2012年,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控制在2000家以内,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数量达到或超过1000家,淘汰关闭年产值500万元以下的生产企业。培育3-5个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10-15个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争取有一批本土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化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燃放骨干企业,鼓励企业做专做精做强主导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4、创新体系建设和技术发展
政府加大烟花爆竹基础安全科技投入,把浏阳、醴陵作为烟花爆竹安全科技研究的重点依托地,建成烟花爆竹安全科技示范基地。同时,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引导科研院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烟花爆竹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面提高行业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使规模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发挥科研院所、设计机构、评价机构、行业协会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
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相结合,重点攻克本质安全型药物配方和危险工序远距离控制机械化作业技术,扩大信息化技术在烟花爆竹生产、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5、标准化体系完善
加大烟花爆竹产品、药物和机械设备标准制修订工作,努力使湖南成为全球烟花爆竹标准制订中心,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6、安全生产
到2015年,实现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认证率70%,严格禁止使用氯酸钾生产烟花爆竹(国家标准有例外的除外),亿元产值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以8%逐年下降,到2015年实现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0.2以内。
三、促进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宏观调控,严格市场准入
1、合理布局,总量控制
除长沙、株洲、郴州、永州、衡阳、常德、岳阳、邵阳、娄底、益阳、怀化、自治州12个市(州)有烟花爆竹的县市外不再新增产区,张家界市、长沙市的岳麓区和望城县等部分县市区要逐步退出烟花爆竹生产。各市、县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只减不增,到2012年底,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控制在2000家以内(详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