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PR-2008-03002
湖南省经济委员会
关于印发《湖南省水泥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湘经运行〔2008〕495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指导我省水泥工业健康有序发展,《湖南省水泥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湖南省水泥产业发展规划》
二○○八年十二月十四日
主题词:计划 规划 通知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湖南省经济委员会办公室 2008年12月14日印发
校对:周碧蓉
附件:
湖南省水泥产业发展规划
水泥产业是我省建材工业的主导产业,其产值占全省建材行业的近一半。2007年全省水泥企业总资产127亿元,水泥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持续近十年位居全国第九、十位。特别是近两年我省水泥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较大成效,行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技术结构、产品结构、资本结构以及区域布局都有所优化。随着全国水泥市场区域划分的轮廓日渐明显,我省水泥工业的后发优势已逐步显现。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我省水泥工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及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精神,结合我省水泥工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省水泥工业发展的现状
(一)水泥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2000年以来,我省水泥工业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与2000年比,全省水泥生产能力增长了120%,达到约7000万吨;产量增长了132%,环比年递增13%,达到5557万吨。七年累计产量25120万吨,保持全国前十位。
(二)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
2001年至2007年,是我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新型干法水泥起步的六年。2004年,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03号)精神,认真组织开展了对水泥行业2002年以来建设项目的清理工作。2006年,省经委、省发改委等七个委局下发了《关于加快全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促进水泥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湘经运行[2006]316号),促进了我省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2007年水泥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5.71亿元,增长69.2%,大大高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全年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资额25.84亿元,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8条。截止到2007年底,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总数已达到21条,熟料产能达到1512万吨,占总产能的比例已达29%,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水泥产能达到1966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产能比重由2000年的2.4%增至28%。其中,日产2000吨及以上规模生产线14条,日产1000~1500吨规模生产线7条。与此同时,资源综合利用也迈出了新步伐,水泥工业综合利用各类工业废渣占可利用废渣的比例为85%左右。我省水泥工业正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做出贡献。
(三)改制重组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我省水泥工业在产权制度改革、资产重组方面取得了新成绩。国有资本逐步退出水泥行业,民营或租赁承包企业比例进一步增大,骨干水泥企业兼并重组进程加快。2003年8月安徽海螺水泥集团并购我省雪峰水泥集团,并在双峰建设了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003年12月湖南东江水泥厂破产改制完成后组建郴州金磊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相继建设2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004年初浙江民营企业兆山新星集团入驻我省,先后投资建设日产2500吨、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这使我省大型水泥企业原有格局被打破,行业重新洗牌,通过并购且新建了一批大型项目,水泥工业集中度有了提高。
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十五”期间我省水泥工业有了较快发展,规模和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
我省现有水泥生产企业443家,到2007年底止已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约380家,分布于全省14个市州的100多个县市区。2007年,我省水泥产能前十名的企业生产能力为1570万吨,约占全省总生产能力的22.4%,产业集中度很低。全省年生产能力在60万吨及以上的企业仅22家(含60万吨/年及以上粉磨站5家),水泥生产能力2512万吨,占全省水泥生产能力的35.9%;年生产能力在20万吨以上及60万吨以下的企业55家(含20万吨/年粉磨站16家),水泥生产能力1447万吨,占全省水泥生产能力的20.7%;年生产能力20万吨以下企业303家,水泥生产能力3041万吨,占全省水泥生产能力的43.4%(其中年生产能力8.8万吨及以下的机立窑企业91家,水泥产能796.8万吨,6.6万吨及以下的机立窑企业86家,水泥产能436.2万吨);如果加上目前仍在生产的60多家无证企业,低产能企业数比例更高。全省有证水泥企业平均产能仅18万吨,远低于全国30万吨的平均水平,在全国排位倒数第六位。
(二)工艺落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2007年,我省新型干法水泥产能仅占28%,而机立窑产能高达53%。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远低于2007年全国平均53%的水平,在全国属于落后省份之一。2007年全省水泥企业平均熟料耗标煤156公斤,比大型新型干法窑高出近50%左右。若按照发展新型干法窑,实行等量淘汰落后的产量测算每年可少消耗实物煤140万吨。我省水泥工业排放粉尘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企业不多,特别是年产10万吨以下立窑企业,粉尘污染问题严重。
(三)资源浪费严重,劳动生产率低
我省生产水泥的石灰石资源非常丰富,资源潜力巨大。但我省水泥生产用石灰石开采方式落后,特别是立窑企业的开采方式基本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以凿岩爆破、汽车运输为主,不少小矿甚至是人工破碎、肩挑手抬;一些水泥企业采富弃贫、采易弃难,形成多处开采局面;部分小企业没有自备矿山,靠收购农民的石灰石生产水泥。这助长了乱采滥挖之风,破坏和浪费资源的现象较为严重,石灰石利用率比正规矿山低一半以上。大多数石灰石岩开采后未能实施矿山环境恢复与还绿工作,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弃石乱堆问题较为严重。
2007年,全省水泥行业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为896吨/人·年,比新型干法窑生产企业的5000吨/人·年相差近6倍。
(四)以立窑为主的落后生产能力过剩,市场竞争激烈,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难度大
大量落后生产能力的存在,使得我省水泥工业“大而不强”,增长方式粗放,能耗大,资源利用率低,粉尘污染严重。这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尚存在很大距离。近两年水泥市场好转,需求大幅增长,在新型干法水泥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增长的情况下,一些无证立窑企业仍在生产,个别地方甚至还在盲目新建、扩建立窑水泥生产线。因立窑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供应农村市场,在市场销售好的时候,立窑企业还有利可图。因此,要在短期内淘汰落后工艺,让小水泥企业完全退出市场还有一定难度。
二、我省水泥工业中长期发展环境及需求预测
(一)产业发展环境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为我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最直接最现实的机遇。我省目前正在加快富民强省的步伐,新型工业化进程在加速推进。依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2006年至2010年全省固定资产平均增长13%,投资计划总额将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十五”期间的2倍;全省共储备612个重大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0年总量突破1万亿,力争到2008年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提前实现翻番目标;同时将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扩容,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素质,计划新上300个投资上亿元的重大产业建设项目;优先开发性能好的水能资源;重点抓好长沙市及长株潭地区城际轨道交通,加快省际间高速公路对接,力争“十一五”末通车里程达3000公里以上;同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这些为水泥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我省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为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水泥工业作为基础性原材料行业,随着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居民住房水平的升级,在国家鼓励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政策的支持下,“十一五”期间我省水泥工业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二)产业发展趋势
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水泥产量已连续二十余年高居世界首位。2007年水泥产量达到13.25亿吨。伴随产量、销售收入的稳步增长,水泥行业利润总额大幅增长,2007年全行业实现利润约240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近年来,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型干法水泥快速发展,立窑等落后生产工艺加速淘汰。新型干法生产线由2000年的128条增加到2007年的790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由2000年的13.1%增长到2007年的51.1%。
未来我国水泥工业将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生产集中度,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实现水泥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发展趋势为:
(1)新型干法水泥将取代传统旋窑和立窑生产工艺。大型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熟料烧成热耗仅为湿法生产工艺的一半,也远低于其他小型干法窑和立窑生产工艺,其劳动生产率是全行业平均水平的5~10倍。由于这一生产技术已进入了成熟期,单位产能投资额大幅下降,规模效益明显,将提高投资吸引力。预计到2010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将达到70%,成为水泥生产的主导工艺。
(2)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水泥企业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大企业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管理水平较低、技术装备落后、达不到经济规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后者成为了大企业快速扩张的重要资源,全国性、区域性大企业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3)更加注重节能、利废和环保。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水泥,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又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于技术上的突破,利用水泥窑废气余热发电正成为近年来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的新亮点。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国内已有吉林亚泰集团等水泥企业开始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有害工业废弃物和污泥等。可以预见,在国家政策的有力引导下,我国水泥行业在节能、利废和环保等方面将做出新的贡献。
(三)产业发展条件
1.资源条件。根据省国土资源厅资料,我省已探明石灰石储量的矿区有49个,累计探明石灰石资源储量为57.44亿吨,保有储量为20.27亿吨,位居全国第十位。据预测,我省石灰石资源量高达2892亿吨,是已探明资源储量的88倍,资源潜力巨大。我省石灰石资源储量分布很广,除岳阳市及洞庭湖区5个县外,其他各市(州)、县均有石灰石探明储量,但主要集中在娄底、常德、怀化、湘潭和郴州等5市,共占全省总探明资源储量的79.4%,保有储量的77.6%。其中娄底市石灰石已探明资源储量和保有资源储量分别占全省的32.8%和33.4%,常德市分别占17.5%和17.8%,怀化市分别占10.7%和10.9%,居全省前三位。株洲市、衡阳市、益阳市石灰石已探明和保有储量较少,居全省倒数三位。长沙市境内累计已探明和保有的石灰石资源储量也较少,仅占全省的3.8%和3.5%,而长沙市水泥企业较多,水泥产量较大,石灰石有供不应求的趋势。全省石灰石资源从规模和质量看,以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为最大最好,娄底及周边地区分布较多。
2.能源条件。我省电力资源正在加快发展,供应平稳。“十一五”期间新增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可达到2500万千瓦,可为我省水泥工业持续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电能。同时,水泥工业通过推广粉磨节电、余热发电等技术,电力自给率将逐年提高。
我省煤炭供应略为偏紧,年原煤产量5000多万吨,2007年煤炭消耗超过6700万吨,供应缺口要从外省调运。目前,我省水泥生产用燃煤每年约需650万吨,2010年将增长到900万吨,其中无烟煤年用量约500万吨,省内基本上能够满足供应;烟煤年用量约在400万吨,主要需由河南、贵州、安徽、内蒙等地供应,烟煤的供应不足将是制约我省新型干法水泥发展的一个因素。
3.交通运输条件。水泥运输的合理半径为:公路100公里,铁路300公里。我省交通基础设施配套条件较好,铁路交通较为发达,京广、湘黔、浙赣、湘桂、石长、枝柳6条铁路干线贯穿全省东西南北,洛湛、渝怀铁路我省段已全线通车。“三纵五横”的高速公路骨架网已基本形成,到2006年底,公路总里程852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已达1403公里,进入全国十强。境内现有国道9条,省道70条,省际联络路18条,形成了以长沙、岳阳、常德、湘潭、衡阳等地为枢纽,联络全省各地99%的乡镇公路网。我省内河航道条件优越,已有航道285条,通航里程10050公里,约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十分之一。全省共有吞吐量1万吨以上的港口107个。岳阳、长沙、湘潭、株洲、衡阳、常德、益阳等港口年吞吐量均在100万吨以上。
水泥是一种质重价廉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原燃料和产成品的运输量很大,我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为水泥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大运量、低成本的交通支撑。
(四)产业发展需求预测
水泥消费量和水泥产量不是同一个概念,前者是指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水泥的实际使用量。水泥消费量的计算公式为:水泥消费量=水泥产量+流入量–流出量。
我省是水泥生产大省,长期以来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水泥输出省,曾在广东等地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周边省份水泥工业迅速发展,我省与周边省区虽有一定数量的水泥相互流通,但已不具备大规模输出的优势和出口条件,因此,根据各市州水泥生产、发展现状,及经济、资源、市场、环境和区域位置,按照水泥本地化和就近供应的原则,将全省划分为长株潭、湘北、湘中、湘南、湘西五个区域市场,依据多年全省水泥实际消费情况和各市州消费情况,对2010年各地市水泥区域市场进行需求平衡测算。
1990年以来全省水泥实际消费量估算值见下表:
我省历年水泥消费量 单位:万吨
年份 |
水泥消费量 |
年份 |
水泥消费量 |
年份 |
水泥消费量 |
1990 |
650 |
1996 |
1400 |
2002 |
2500 |
1991 |
740 |
1997 |
1400 |
2003 |
2800 |
1992 |
850 |
1998 |
1600 |
2004 |
3240 |
1993 |
950 |
1999 |
1800 |
2005 |
3600 |
1994 |
1130 |
2000 |
2000 |
2006 |
4400 |
1995 |
1200 |
2001 |
2290 |
2007 |
5700 |
2007~2015年我省各市水泥消费量测算 单位:万吨
区域 |
市州 |
2007年 |
2010年 |
2015 |
全省消费量 |
|
5700 |
7640 |
11000 |
长株潭地区 |
长沙市 |
1300 |
1560 |
1800 |
株洲市 |
350 |
500 |
900 |
|
湘潭市 |
350 |
500 |
900 |
|
合计 |
2000 |
2560 |
3600 |
|
湘北地区 |
常德市 |
400 |
600 |
700 |
岳阳市 |
450 |
570 |
800 |
|
益阳市 |
300 |
460 |
600 |
|
张家界市 |
100 |
110 |
300 |
|
合计 |
1250 |
1740 |
2400 |
|
湘中地区 |
娄底市 |
350 |
500 |
650 |
衡阳市 |
450 |
600 |
700 |
|
邵阳市 |
350 |
500 |
650 |
|
合计 |
1150 |
1600 |
2000 |
|
湘南地区 |
郴州市 |
480 |
520 |
900 |
永州市 |
350 |
480 |
700 |
|
合计 |
830 |
1000 |
1600 |
|
湘西地区 |
怀化市 |
350 |
500 |
800 |
自治州 |
120 |
240 |
600 |
|
合计 |
470 |
740 |
1400 |
注:测算以2007年我省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为计算基础,全省GDP年均增速按12%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按年均13%计,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消费水泥按1.35吨/万元计,并以淘汰70%机立窑和全部湿法窑等落后水泥工艺为前提,按照回归分析法、消费累计法、同步增长法计算2010年我省水泥需求总量为6700~7200万吨。预测方法见附表。
三、我省水泥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我省水泥工业的中长期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龙头企业带动,推进我省水泥工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理性、有序和快速的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干法工艺,淘汰落后工艺,全面提升我省水泥工业的技术水平;大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我省水泥工业结构的根本性改变,促进我省水泥工业大型化、集团化和现代化;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把水泥工业建设成为我省的绿色工业和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原则
水泥工业属于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市场配置能力较强的领域。为努力实现水泥工业调整、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阶段性目标,今后一个时期,要切实遵循“市场导向、调整结构,合理布局、扶优扶强”的原则。
1、市场导向。从全省资源分布以及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以有效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为目标,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配置作用,支持各种生产要素在产业政策指导下向矿产资源富集地区有序流动,向商品水泥需求旺盛地区适度流动,逐步形成集中生产熟料、合理分散配套粉磨的生产格局。
2、调整结构:坚持科技进步。按照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高效益的方针,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适用工艺装备,努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促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鼓励发展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除交通运输不便、市场容量有限的地区外,限制发展日产2500吨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禁止发展日产2000吨及以下规模的小型新型干法水泥、机立窑水泥生产线。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
3、合理布局。根据我省石灰石资源分布和市场需求,合理对水泥产业进行综合布局,在石灰石资源丰富地区重点布局大型熟料生产基地,在市场容量大,缺乏石灰石资源的地区重点布局大型粉磨站,限制水泥企业在城镇集中区和风景旅游区的发展。逐步控制石灰石资源消耗速度,加大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力度,减轻环境负担,改善水泥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加大水泥粉尘治理力度,加快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
4.扶优扶强。着力培育区域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根据全省水泥工业调整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原则,经过努力,实现以下阶段性目标:
1.水泥总量。全省水泥产量预期由2007年5557万吨增加到2010年770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8%,2015年达到11000万吨左右,基本与同期全省生产总值增幅同步。水泥产能预期2010年达到840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6%;水泥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60亿元,工业增加值10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5亿元,水泥实物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000吨/人·年;到2015年,全省水泥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50亿元,工业增加值160亿元,实现利税50亿元,其中实现利润25亿元。
2.技术装备。力争新型干法水泥产能比重由2007年28%提高到2010年70%以上,2015年提高到95%以上。
3.企业结构。积极推进水泥生产企业兼并重组,逐步减少商品水泥生产企业特别是水泥熟料生产企业个数,使全省水泥企业数量由目前380多家减少到150家左右,企业平均生产规模达60万吨以上。重点培育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集团2~4家,600~1000万吨的水泥企业集团2~3家。
4.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依据2008年6月发布的《水泥工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统计方法》(DB43/399-2008)规范水泥企业生产,水泥企业生产必须达到标准规定的现有和新建水泥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新型干法窑企业熟料标准煤耗112公斤/吨,机立窑企业熟料标准煤耗125公斤/吨;新型干法窑水泥综合电耗90千瓦时/吨,机立窑水泥综合电耗75千瓦时/吨。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必须配套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设施,采用余热发电技术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到80%以上,水泥产品单位综合能耗下降10%。年利用工业废渣(包括粉煤灰、高炉矿渣等)总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石灰石资源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水泥企业矿山复垦率达到70%以上。散装水泥供应量达50%。
5.环境保护。全省水泥企业粉尘排放大幅度减少,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即窑系统粉尘排放浓度小于50mg/Nm3,粉磨、包装系统粉尘排放浓度小于30mg/Nm3,二氧化硫排放浓度≤200mg/N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800mg/Nm3。
(四)发展重点
1. 在技术上,以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为主,配套建设余热发电站,加速淘汰机立窑及其他落后生产工艺;
2. 在品种上,逐渐过渡以42.5级水泥为主,争取在2010年42.5级水泥达到35%以上,新型干法水泥产量比例达到70%以上;积极开发特种水泥新品种。
3. 在布局上,严格按照规划布点的项目重点建设好已开工的大型水泥生产线项目,加快已核准和规划项目的建设;
4.在规模上,支持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在我省的兼并重组和建设发展,支持中国建材集团、中国中材集团、海螺集团、华新集团和本土企业金大地建材公司、益阳东方水泥公司的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5.鼓励利用工业废弃物作为原燃材料生产水泥;鼓励采用各种节能降耗技术;支持水泥企业采取改善环境,利用低品位原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6.大力发展散装水泥,积极发展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以及水泥深加工产品。
四、我省水泥工业发展的整体布局
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我省重点开发长株潭及一点一线地区、各市州县所在地、各类开发区和资源丰富区域,将其逐步建成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的重要载体。“十一五”期间,一点一线地区年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以上,到2010年,GDP占全省总量达到70%,其中长株潭GDP占全省总量达到40%以上。根据我省资源分布特点和市场情况,考虑能源、环境容量等配套条件,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提出我省水泥工业地区布局如下:
1.长株潭地区。本地区是我国“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区,也是我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场需求旺盛但对环境要求较高。
该地区人口2007年末1326万,到2010年人口控制在1400万左右,GDP增幅按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的40%计算,达4194亿元,根据GDP与水泥对应关系(见表三~表八,下同),预计水泥需求为2560万吨左右。
2007年末长、株、潭三市有水泥生产企业93家,水泥生产能力2086万吨,生产水泥1596.97万吨,占全省水泥产量的28.73%,人均水泥已超过1000公斤,大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现已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9条,熟料产能679万吨/年;在建生产线6条,熟料产能822万吨/年;已核准和规划建设的生产线3条,熟料产能465万吨/年;该地区共计布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8条, 熟料产能1965万吨/年,水泥产能2555万吨/年, 基本满足该地区水泥需求, 该地区可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布局水泥粉磨站,但不宜再新布点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目前该地区有近76家机立窑生产企业,生产能力约840万吨,立窑所占比例较大,应在2010年率先淘汰全部机立窑生产线。
2.湘北地区。该地区包括常德、岳阳、益阳、张家界市。
该地区人口2007年末1675万,到2010年人口控制在1700万左右,GDP达2659亿元,预计水泥需求为1500万吨左右。
2007年末本地区有水泥企业94家,产能约1338万吨,生产水泥1324万吨,占全省水泥产量的23.83%,人均水泥823公斤,已建成新型干法线水泥生产线3条,熟料产能146万吨/年;在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条,熟料产能698万吨/年;已核准或规划建设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4条,熟料产能543万吨/年;该地区共计布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3条, 熟料产能1386万吨/年,水泥产能1800万吨/年。 常德、张家界两市基本可满足本地区水泥需求,不宜再新布点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岳阳及洞庭湖区是我省石灰石缺乏地区,水泥工业不发达,应在石灰石资源有保证的前提下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同时在洞庭湖区无石灰石资源的县区合理布局粉磨站。益阳市可在石灰石资源丰富,靠近岳阳市场的地区合理布局水泥熟料生产线。目前该地区机立窑生产能力有1063万吨,市级政府部门应该尽快提出淘汰落后产能时间表。
3.湘中地区。本区包括娄底、衡阳、邵阳市。该区有“三纵五横”的交通枢纽优势,应依托洛湛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推动沿线地区资源深度开发,发展特色经济,改造提升建筑材料产业,使资源产业发展有质的突破,形成特色鲜明的经济增长带。
该地区人口2007年末1895万,到2010年人口控制在1950万左右,GDP达2029亿元,预计水泥需求为1600万吨左右。
2007年末该地区共有水泥企业94家,产能约1776万吨,生产水泥1061万吨,人均水泥563公斤,低于全省水平,已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条,熟料产能434万吨/年;在建生产线3条,熟料产能465万吨/年;已核准或规划建设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条,熟料产能853万吨/年;该地区共计布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4条, 熟料产能1752万吨/年,水泥产能2277万吨/年。该地区目前仍有机立窑生产能力933万吨,布局建设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都能建成投产,水泥产能将严重过剩,其中娄底、邵阳尤为严重,不宜再布点建设新线。邵阳市周边布点新线过密,应在三个已核准项目中选择建设1~2条生产线,同时加大该地区落后产能淘汰力度。该地区衡阳市大型的石灰石矿山资源缺乏,应加大找矿、勘探力度,在石灰石资源有保证的前提下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并合理布局粉磨站。
4.湘南地区。本区包括郴州、永州市。该区有毗邻粤、桂、港、澳的地理优势,是我省的南大门,可全方位参与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合作,也有连接西南地区“西部大开发”的优势。
该地区人口2007年末1047万,到2010年人口控制在1080万左右,GDP达1347亿元,预计水泥需求为1000万吨左右。
2007年末该地区共有水泥企业60家,产能约1148万吨,生产水泥998万吨,人均水泥953公斤。已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4条,熟料产能278万吨/年,在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条,熟料产能589万吨/年;已核准或规划建设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7条,熟料产能853万吨/年;该地区共计布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6条, 熟料产能1721万吨/年,水泥产能2237万吨/年。该地区规划建设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较多,应加快落实资金和项目实施进度。目前该地区机立窑生产能力760万吨,应加大淘汰力度,原则上不再布局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5.湘西地区。本区包括自治州、怀化。我省“十一五”规划强调:加快湘西地区的开放开发,制定湘西开发的滚动规划,加大政策、资金、产业、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挖掘西部区位优势,积极拓展西部市场。
该地区人口2007年末774万,到2010年人口控制在790万左右,GDP达668亿元,预计水泥需求为740万吨左右。
该地区是我省水泥工业发展相对较落后的地区,2007年末有水泥企业38家,产能609万吨,生产水泥578万吨,人均水泥887公斤,已建成新型干法线水泥生产线2条,熟料产能115万吨/年,在建生产线4条,熟料产能270万吨/年;已核准或规划建设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3条,熟料产能233万吨/年;该地区共计布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9条, 熟料产能617万吨/年,水泥产能802万吨/年,还有机立窑生产能力423万吨。湘西自治州已布点三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应加快建设进度,不宜再布点建设新线。
综上分析,新型干法水泥工业投资项目应按以下原则布局:一是长株潭三市、郴州、永州、娄底市新型干法水泥总量已基本满足本地区市场需求,原则上不宜再重新布点,进行新的投资。二是常德、益阳、怀化应重点布局发展新型干法熟料基地,原则上依靠现有大型水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扩建,鼓励在岳阳、衡阳、张家界、自治州建设水泥粉磨站。三是各市州申报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同时都需考虑等量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四是严格控制在城镇中心区、风景旅游区以及环境敏感区域附近新建水泥生产企业,现有水泥企业要逐步关停并转。
五、实现我省水泥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为确保我省水泥工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重点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既要做到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又要避免过度投资,发生重复建设,使全省水泥工业做到理性、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
(一)重点扶持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通过加快淘汰落后水泥工艺,推进市场整合。省有关部门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资源审批、贷款投放等方面优先给予大型水泥企业集团支持,使其成为我省水泥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和投资主体。通过实施对中小企业的收购、兼并和改扩建,实现低成本扩张。优先支持实力较强、对行业发展有带动作用、对市场有导向作用的大型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联合以及股份制等形式发展跨部门、跨地区的企业集团。重点水泥企业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竞争力。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等有关部门对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应在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发展规划、项目核准、股份制改造、企业债券及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严格市场准入,促进产业升级
为加强水泥行业管理,防止盲目投资,新建水泥项目应严格控制规模和布局,加强对水泥项目的准入管理。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制度;切实加强用地和矿山管理,新建、拟建项目用地和采矿区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要求,按规定程序获得采矿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手续。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禁止采用对资源破坏大的开采方式,加强对民办矿山环境的治理和整顿,对民采民运的供应方式进行有效监管。水泥企业对采后矿山必须进行复垦,保护生态环境;切实加强矿山安全评价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严格生产许可证管理,开展无证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企业;进一步研究完善现行的资源综合利用中有关水泥的税收政策。违规建设或达不到环保要求的水泥企业,一律不得享受增值税返还等优惠政策。
(三)加大行业引导,强化监管力度
进一步加强对新建水泥项目的监管力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越权审批、违规建设的水泥项目不予核准,不得办理建设用地和采矿许可手续,不核发排污许可证,不予颁发营业执照,不提供信贷支持,不颁发生产许可证,对已发放的贷款和供应的土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收回。
依法加强对水泥企业和市场流通领域水泥质量的监督检查。无生产许可证的水泥生产企业应坚决取缔。对监督检查中产品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企业限期停产整顿。对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企业,一律依法撤销并予以处理。要及时查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对现有水泥生产企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没有排污许可证的一律不准生产,要加快实施对现有水泥生产线烟气连续监控装置的安装和管理,提高监控能力。对超过国家标准以及省市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水泥生产企业,要按照管理权限对超标企业实施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要实行限产达标排放;限期治理到期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必须停产整治,直至关闭或取缔。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省、市各级水泥行业协会要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主动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加强水泥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和行业预警信息,引导企业投资决策。要推广先进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指导和帮助企业改进管理,挖潜降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利用行业协会的优势,加强行业自律工作,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促进水泥工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四)严格全省水泥工业发展管理
为加强水泥产业有序发展,防止盲目投资,减少资源和能源浪费,做到全省一盘棋,统一规划,统一布局。严格根据资源分布和水泥需求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新建水泥生产线必须有可开采30年以上的资源保证,规范设计,合理开采。核准的新建新型干法建设项目应具备40%自有资金,对市场容量已饱合的地区,原则上限制新建水泥企业。在发展新型干法企业的同时做到等量淘汰,上大压小;对新建粉磨站企业应达到100万吨/年生产规模,对已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县级城市原则上不再建设水泥粉磨站。
(五)加快科研步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鼓励水泥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处理工业、城市垃圾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大型高效粉磨系统、低热值燃料应用、低温余热发电、城市垃圾处理、工业废渣及可燃废弃物的应用、新型绿色水泥基材料等研究,加大科研及开发投入力度,以促进我省水泥工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六)采取综合措施,加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逐步建立和完善落后水泥退出机制,研究制定有利于机立窑水泥有序退出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产业发展政策要求,结合水泥生产许可证管理以及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公布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时间表,明确机立窑等落后生产工艺的退出期限,使相关水泥企业的经营者心中有数,充分做好有序退出的准备。
逐步研究建立淘汰落后产能补偿、补贴机制。妥善解决落后产能退出后的企业职工生存和企业发展问题,对在规定期限内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可按退出时间的先后、生产能力大小、企业对当地贡献等确定不同的补偿标准,做到赏罚分明。
对发展条件不理想、落后生产能力淘汰任务比较重、且可能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的地区,政府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对策,平衡各方利益,以避免出现不顾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盲目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局面。
按市场机制,积极引导机立窑水泥企业有序退出。一是自我转型,即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一些立窑企业,拟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但由于多种原因,资金尚不完全具备的,可按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制成分步改造。二是政府引导转型,即企业退出市场,政府给予企业适当补偿。三是赎壳转型。即利用原企业粉磨设备,从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购进熟料进行粉磨。
(七)加强市场监督,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要加大依法查处力度,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违法生产的水泥企业,禁止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水泥在市场销售。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加强建设工程中水泥使用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大力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限制立窑水泥、制止不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的水泥进入重点建设工程,保证工程质量;研究“水泥产品市场准入实施细则”,修订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商品混凝土、重要建设工程、各类建设工程的重要部位必须使用旋窑水泥(不包括中空旋窑水泥),不得使用立窑水泥;以高质量水泥和掺加工业废渣微粉等手段全面提高水泥制品、构件及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逐步建立起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与监督机制,有效提高建筑物寿命;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条件成熟的地区应限制现场搅拌砂浆,禁止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使用立窑水泥。
附1
2010年和2015年水泥需求量预测模式
(1)基础数据选择。通过宏观经济走势对水泥消费的影响分析,考虑对未来预测值选择的可得性,选取以下指标作为建立预测模型的基础数据:
①历史水泥消费量。选择了1990年以后的水泥消费量数值作为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数据。
②宏观经济指标。1990年以后全省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值,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③我省省“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回归分析法。固定资产投资量的变化对水泥消费的影响很大,通过数据拟合可以看出其相关性非常显著。为此,以固定资产投资为自变量,建立与水泥消费的一元回归模型。经检验方程复相关系数为0.9918,表明水泥消费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回归模型如下:
Yt=627.4781+1.22838X
将“十一五”规划固定资产投资按年均增长13%计算,2010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量为5286亿元。
预测2010年水泥需求量为:Y10=7121万吨
按同一增长速度预测2015年水泥需求量为Y15=12070万吨
(3)人均水泥累积消费量法。人均消费水泥累积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综合考虑我省省情及水泥生产和消费现状,借鉴国际工业化国家和我国经济发达省市水泥消费量变化经验,预测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省水泥消费量都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根据对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水泥消费量的分析,当人均累积消费量达到12~14吨,年人均水泥消费量为600~700公斤时,水泥消费量达到饱和,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开始呈缓慢下滑的趋势。我国台湾为1300公斤,2006年我国水泥产量前五名山东、江苏、河北、浙江、广东年人均水泥产量分别为1782公斤、1441公斤、1250公斤、1997公斤、951公斤。我国2006年水泥总量达12.35亿吨,人均累积消费量约为10.13吨;按发达国家水泥饱和点的分布期域--人均累积消费量10.5~12.3吨对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省人均累积消费量8.16吨,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7吨。“十五”期间我省人均水泥消费量由370公斤增至530公斤,2006年达到650公斤,与发达国家与先进省市比还有较大差距,发展潜力较大。按照我省“十一五”规划总人口控制在7000万(0.75%增长),2007年水泥产量预计达到5300万吨,“十一五”后三年水泥年均增长10%预测,2010年我省水泥需求将达到7000万吨,人均累积消费量达到11.65吨,年人均消费量达到1000公斤;若按照我省人口增长率控制在0.75%以内,水泥增长率按照2010年10%的增长速度每年递减1%预测,2015年我省人均累积消费量将达到17.88吨,还未达到专家预测的水泥需求拐点,所以“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省水泥需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4)与生产总值同步增长法。全省水泥工业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水泥工业发展规模、结构,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房地产业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存在较高水平的“正相关”关系(见附表)。
水泥工业伴随国民经济同步发展。1990~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8%,水泥产量年均增长9.7%,全省生产总值每增长1%(可比价),水泥产量增长0.61%。由于水泥工业属于基础原材料产业,涉及矿山开发,项目建设周期较长,产业转型比较缓慢,因此1991、1992、1999、2001、2002和2006年,水泥增幅曾一度高于全省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但从较长周期来看,水泥工业与国民经济仍保持基本同步的发展规律。按单位投入或产出水泥消耗法计算,结果见下表。
项目 |
2006年 实际基数 |
“十一五”预测 |
单位投入或产出 水泥消耗 |
2010年水泥 需求预测 |
|
方案 |
2010数值 |
||||
地区 生产总值 |
7493. |
高方案12% |
11790 |
0.60 |
7074 |
中方案11% |
11375 |
6825 |
|||
低方案10% |
10971 |
6582 |
|||
全社会 投资 |
3242 |
高方案13% |
5286 |
1.35 |
7136 |
中方案12% |
5102 |
6888 |
|||
低方案11% |
4922 |
6644 |
|||
房地产 投资 |
556 |
高方案13% |
907 |
7.80 |
7075 |
中方案12% |
875 |
6825 |
|||
低方案11% |
844 |
6584 |
注:1.全省“八五”、“九五”及“十五”期间每亿元GDP对应水泥产量1.25万吨、0.76万吨和0.61万吨,每亿元全社会投资对应水泥产量5.21万吨、2.78万吨和2.14万吨,每亿元房地产投资对应水泥产量75.9万吨、47.93万吨和11.97万吨。2.按照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设定“十一五”时期单位投入或产出的水泥消耗,每亿元GDP水泥耗费0.60万吨(2003年0.66万吨,2004年0.60万吨,2005年0.54万吨,2006年0.58万吨,取4年平均植)、每亿元全社会投资水泥耗费1.35万吨(2003年1.96万吨,2004年1.69万吨,2005年1.39万吨, 2006年1.35万吨,取最小植)、每亿元房地产投资消费水泥7.80万吨(2003年13.3万吨,2004年10万吨,2005年7.9万吨, 2006年7.8万吨,取最小值)。3.本表GDP“十一五”预测高中低方案均不包含价格因素,如包含价格因素,水泥需求预测数据还会有所扩大。投资高中低方案中已包含价格因素。
预测结果分析。根据上述三种方法,初步预测出2010年水泥消费量为:回归分析法7121万吨,消费累计法6900万吨,同步法6800万吨左右。
至2015年水泥需求按上述方法预测为10302万吨。
附2 长株潭地区新型干法水泥统计表 |
||||||
项目类别 |
序号 |
公司名称 |
地点 |
规 模(吨/天) |
熟料 (万吨/年) |
熟料小计 (万吨/年) |
已投产项目 |
1 |
兆山新星集团浏阳水泥公司 |
浏阳县 |
5000 |
155 |
678.9 |
2 |
兆山新星集团湖南省水泥公司 |
宁乡县 |
2500 |
77.5 |
||
3 |
印山集团印山水泥厂 |
长沙县 |
1200 |
37.2 |
||
4 |
印山集团印山水泥厂 |
长沙县 |
2500 |
77.5 |
||
5 |
印山集团印山水泥厂 |
长沙县 |
2500 |
77.5 |
||
6 |
长沙河田白石建材有限公司 |
长沙县 |
1200 |
37.2 |
||
7 |
长沙坪塘水泥有限公司 |
望城县 |
2500 |
77.5 |
||
8 |
湖南省韶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
湘乡市 |
2000 |
62 |
||
9 |
湖南省韶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
湘乡市 |
2500 |
77.5 |
||
在建项目 |
1 |
兆山新星集团湖南省水泥公司 |
宁乡县 |
4000 |
124 |
821.5 |
2 |
长沙坪塘水泥有限公司 |
望城县 |
2500 |
77.5 |
||
3 |
中材集团株洲水泥公司 |
株洲市 |
5000 |
155 |
||
4 |
湖南省韶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
湘乡市 |
5000 |
155 |
||
5 |
中材集团湘潭水泥厂 |
湘潭县 |
5000 |
155 |
||
6 |
华新株洲水泥有限公司 |
株洲县 |
5000 |
155 |
||
已核准待建项目 |
1 |
中材集团望城水泥公司 |
望城县 |
5000 |
155 |
465 |
2 |
湖南省南方水泥攸县厂 |
攸县 |
5000 |
155 |
||
3 |
湖南省南方水泥湘潭厂 |
湘潭县 |
5000 |
155 |
||
共计 |
1965.4 |
|||||
说明:据测算,到2010年长株潭地区水泥消费量约2560万吨,目前已建、在建、待建项目产能合计为1965.4×1.3=2555万吨,现仍有机立窑产能840万吨。该地区做为“两型社会”实验区,要加大立窑淘汰步伐,新型干法不宜再布新点。 |
附3
湘北地区新型干法水泥统计表 |
||||||
项目类别 |
序号 |
公司名称 |
地点 |
规模 (吨/天) |
熟料 (万吨/年) |
熟料小计 (万吨/年) |
已投产项目 |
1 |
益阳东方水泥有限公司 |
桃江县 |
1200 |
37.2 |
145.7 |
2 |
益阳东方水泥有限公司 |
桃江县 |
1500 |
46.5 |
||
3 |
张家界巨日水泥有限公司 |
张家界市 |
2000 |
62 |
||
在建项目 |
1 |
石门海螺水泥有限公司 |
石门县 |
5000 |
155 |
697.5 |
2 |
湖南省特种水泥厂 |
石门县 |
2500 |
77.5 |
||
3 |
中材集团常德水泥厂 |
桃源县 |
2500 |
77.5 |
||
4 |
益阳东方水泥有限公司 |
桃江县 |
5000 |
155 |
||
5 |
临澧冀东水泥有限公司 |
临澧县 |
5000 |
155 |
||
6 |
张家界楚霸特种水泥有限公司 |
慈利县 |
2500 |
77.5 |
||
已核准待建项目 |
1 |
张家界天子实业有限公司 |
桑植县 |
2500 |
77.5 |
542.5 |
2 |
临湘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
临湘 |
5000 |
155 |
||
3 |
石门海螺水泥有限公司 |
石门县 |
5000 |
155 |
||
4 |
湖南省南方水泥常德厂 |
鼎城 |
5000 |
155 |
||
共计 |
1385.7 |
|||||
说明:据测算,到2010年湘北地区水泥消费量约1740万吨,目前已建、在建、待建项目产能合计为1385.7×1.3=1800万吨,目前仍有机立窑产能1063万吨。常德、张家界新型干法线已严重过剩,岳阳石灰石资源缺乏,但其通过水路,每年从外省购入100万吨熟料。必须加快机立窑淘汰步伐。 |
附4
湘南地区新型干法水泥统计表 |
||||||
项目类别 |
序号 |
公司名称 |
地点 |
规模 (吨/天) |
熟料 (万吨/年) |
熟料小计 (万吨/年) |
已投产项目 |
1 |
宁远县莲花塘水泥厂 |
宁远县 |
1500 |
46.5 |
279 |
2 |
郴州东江金磊水泥有限公司 |
资兴市 |
2500 |
77.5 |
||
3 |
郴州东江金磊水泥有限公司 |
资兴市 |
2500 |
77.5 |
||
4 |
郴州良田水泥厂 |
苏仙区 |
2500 |
77.5 |
||
在建项目 |
1 |
湖南省玉山水泥有限公司 |
苏仙区 |
2500 |
77.5 |
589 |
2 |
湖南省九嶷骄阳水泥有限公司 |
冷水滩市 |
2500 |
77.5 |
||
3 |
华新北湖水泥有限公司 |
北湖区 |
5000 |
155 |
||
4 |
湖南省鸿溧水泥实业有限公司 |
祁阳县 |
5000 |
155 |
||
5 |
康达水泥有限公司 |
宜章县 |
4000 |
124 |
||
已核准待建项目 |
1 |
江华创普水泥有限公司 |
江华 |
2500 |
77.5 |
852.5 |
2 |
华新水泥(道县)有限公司 |
道县 |
5000 |
155 |
||
3 |
安仁县龙海兴杰水泥有限公司 |
安仁县 |
2500 |
77.5 |
||
4 |
嘉禾南岭水泥有限公司 |
嘉禾县 |
5000 |
155 |
||
5 |
湖南省东安星宇水泥有限公司 |
东安县 |
5000 |
155 |
||
6 |
郴州市增益建材实业有限公司 |
桂阳县 |
2500 |
77.5 |
||
7 |
永州莲花水泥有限公司 |
宁远县 |
5000 |
155 |
||
共计 |
1720.5 |
|||||
说明:据测算,到2010年湘南地区水泥消费量约900万吨,目前已建、在建、待建项目产能合计为1720.5×1.3=2237万吨,尚有机立窑产能760万吨,产能已严重过剩,其中郴州和永州新型干法过剩均超过600万吨,要加大机立窑淘汰力度,不宜再布新线。 |
附5
湘西地区新型干法水泥统计表 |
||||||
项目类别 |
序号 |
公司名称 |
地点 |
规模 (吨/天) |
熟料 (万吨/年) |
熟料小计 (万吨/年) |
已投产项目 |
1 |
怀化金大地水泥有限公司 |
怀化市 |
2500 |
77.5 |
114.7 |
2 |
怀化东兴集团华中水泥分公司 |
辰溪县 |
1200 |
37.2 |
||
在建项目 |
1 |
湘维水泥有限公司 |
溆浦县 |
1200 |
37.2 |
269.7 |
2 |
怀化金大地材料有限公司 |
怀化市 |
2500 |
77.5 |
||
3 |
北京德物华公司 |
古丈县 |
2500 |
77.5 |
||
4 |
湘西自治州天源建材有限公司 |
吉首市 |
2500 |
77.5 |
||
已核准待建项目 |
1 |
怀化东兴集团华中水泥分公司 |
辰溪县 |
2500 |
77.5 |
232.5 |
2 |
怀化金大地材料有限公司 |
靖州 |
2500 |
77.5 |
||
3 |
湘西自治州成美建材有限公司 |
龙山县 |
2500 |
77.5 |
||
共计 |
|
|
616.9 |
|||
说明:据测算,到2010年湘西地区水泥消费量约740万吨,目前已建、在建、待建项目产能合计为616.9×1.3=802万吨,还有机立窑产能423万吨,在部分不宜发展大型新型干法企业的山区,可适当保留部分机立窑生产能力。 |
附6
湘中地区新型干法水泥统计表 |
||||||
项目类别 |
序号 |
公司名称 |
地点 |
规模(吨/天) |
熟料 (万吨/年) |
熟料小计 (万吨/年) |
已投产项目 |
1 |
双峰海螺水泥有限公司 |
双峰县 |
5000 |
155 |
434 |
2 |
武冈市云峰水泥有限公司 |
武冈市 |
2500 |
77.5 |
||
3 |
耒阳东兴水泥有限公司 |
耒阳市 |
2500 |
77.5 |
||
4 |
祁东洪城水泥有限公司 |
祁东县 |
1500 |
46.5 |
||
5 |
邵阳市雪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
隆回县 |
2500 |
77.5 |
||
在建项目 |
1 |
双峰海螺水泥有限公司 |
双峰县 |
5000 |
155 |
465 |
2 |
雪峰海螺水泥有限公司 |
新化县 |
5000 |
155 |
||
3 |
国产实业(湖南省)水泥有限公司 |
涟源市 |
5000 |
155 |
||
已核准待、规划建设项目 |
1 |
武冈市云峰水泥有限公司 |
大祥区 |
5000 |
155 |
852.5 |
2 |
邵阳长城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
邵阳市 |
5000 |
155 |
||
3 |
邵阳金磊水泥有限公司 |
邵阳县 |
5000 |
155 |
||
4 |
耒阳东兴水泥有限公司 |
耒阳市 |
5000 |
155 |
||
5 |
衡阳浙浦水泥有限公司 |
衡南县 |
5000 |
155 |
||
6 |
冷水江波月水泥有限公司 |
冷水江市 |
2500 |
77.5 |
||
共计 |
1751.5 |
|||||
说明:据测算,到2010年湘中地区水泥消费量约1600万吨,目前所有已建、在建、待建项目产能合计为1751.5×1.3=2277万吨,目前仍有机立窑产能933万吨,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其中娄底、邵阳新型干法过剩均超过478万吨,邵阳市周边布点过密,应在三个已核准项目中选择建设1-2条生产线,同时要加大该地区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宜再布点新线。 |
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