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PR-2012-05004
湘经信投资〔2012〕53号
关于印发《湖南省建材工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州经(工)信委,各县市经(工)信局:
省建材行管办编制的《湖南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我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二月十三日
主题词:计划 规划 通知
抄送:工业和信息化部,省委常委,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直有关单位。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校对:颜 佳
湖南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一章 湖南省建材工业发展现状
一、湖南省建材工业现状
“十一五”以来,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我省实施一化三基战略的有力推动下,湖南省建材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省已有规模以上建材企业1557家,从业人员28.59万人,资产总计731.6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95.14亿元,工业增加值423.3亿元,利税总额113.91亿元。2010年,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材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6.81%;实现工业增加值占7.19%;实现利税总额占5.94%,从业人数占11.17%,是全省的七个产值过千亿的工业行业之一,在湖南传统优势产业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一)主要产品产量和效益大幅提高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建材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的五年。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建材工业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水泥产量8701万吨,平板玻璃产量1756万重量箱,建筑陶瓷产量8358.2万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433.4万件,年均分别增长19.75%、11.72%、1446.9%和15.14%。2010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82.5亿元,实现利润61.0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8.6%和59.3%。
(二)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迈出新步伐
“十一五”以来,全省建材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水泥工业的新型干法技术和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快速发展,浮法玻璃生产工艺得到全面推广,建筑卫生陶瓷生产技术装备、产品装饰与造型设计配套能力不断提升,新型墙体材料先进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五年间全省建材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8.96亿元,完成投资额年均增长64.2%。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十一五”我省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突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实力明显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生产已占主导地位,大型建筑陶瓷工规模,重点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建材集团、海螺集团、华新水泥、冀东水泥、中材集团、台湾国产实业等一批知名企业的进入以及本土的金大地股份有限公司、印山实业集团、武冈云峰水泥有限公司等积极布局、迅速扩张推动我省新型干法水泥快速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省水泥行业已投产新型干法生产线52条,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由2005年的555万吨迅速提高至5075万吨,新型干法熟料比重达到64.77%,行业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区域布局得到优化,整体素质逐步提高。玻璃产业快速升级,全省最大的二家玻璃生产企业株洲旗滨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和郴州八达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浮法玻璃已占全省玻璃产量的86.1%,长株潭玻璃深加工中心正在形成。通过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新中源、兆邦、东鹏等一批知名陶瓷企业纷纷在衡阳、岳阳、常德落户,一批年生产规模200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企业建成投产,促进了湖南建筑陶瓷产业的大发展。新型墙材革新工作不断推进,新型墙体材料的比例由2006年的42%提高到2010年的61.5%,逐步形成了以加气混凝土、页岩烧结砖、混凝土多孔砖和混凝土空心砌块为主的产业格局,石膏砌块、轻质板材和煤矸石砖等产业也初具规模。
(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据初步统计,“十一五”我省建材工业年利用工业废渣近3000万吨,利用固体废弃物占全省工业利用固体废弃物的70%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浮法玻璃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截止2010年底,全省有35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建设的纯低温余热发电设施已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约200 MW,带低温余热发电的生产线比例达到67.3%。三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也均配套建设了纯低温余热发电设施。2010年,全省散装水泥供应量达4077万吨,跃居全国第十位,水泥散装率由2005年末的30%提高到2010年的46%。据测算,2010年我省水泥单位综合能耗约120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4.5%;玻璃单位综合能耗19千克标准煤/重量箱,下降约10%。
序号 |
名 称 |
单位 |
2005年 |
2010年 |
年均增速 |
1 |
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263.69 |
1295.14 |
37.48 |
2 |
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77.17 |
423.30 |
40.55 |
3 |
利税总额 |
亿元 |
20.95 |
113.91 |
40.31 |
4 |
利润总额 |
亿元 |
7.75 |
61.03 |
59.28 |
5 |
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48.72 |
373.2 |
64.2 |
6 |
水泥产量 |
万吨 |
3533 |
8701 |
19.75 |
7 |
其中:新型干法熟料产量 |
万吨 |
329.9 |
3743 |
39.6 |
8 |
散装水泥量 |
万吨 |
1083.93 |
4077.45 |
30.48 |
9 |
平板玻璃产量 |
万重量箱 |
1009 |
1756 |
11.72 |
10 |
其中:浮法玻璃 |
万重量箱 |
870.5 |
1511.4 |
15.45 |
11 |
卫生陶瓷产量 |
万件 |
214 |
433 |
15.14 |
12 |
建筑陶瓷产量 |
万平方米 |
2.2 |
8358.3 |
1446.9 |
13 |
新型墙材产量 |
亿标块 |
145.08 |
164 |
2.5 |
14 |
新型干法熟料比重 |
% |
13.04 |
64.77 |
[51.7]* |
15 |
新型墙体材料比重 |
% |
48 |
61 |
[13]* |
16 |
前5家水泥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 |
(%) |
16 |
49.64 |
[33.6]* |
17 |
水泥生产企业平均规模 |
万吨 |
10.7 |
28.3 |
|
18 |
低温余热发电生产线比例 |
(%) |
|
67.3 |
|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为2010年比2005年增加或减少的百分点。 |
虽然近年来湖南省建材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但由于基础差、起步晚,行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量落后产能的存在,使湖南建材工业“大而不强”,存在增长方式粗放、能耗大、资源利用率低、粉尘污染严重等问题,与科学发展观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产业发展不均衡。无机非金属新材料虽有所发展,但不成气候,能适应建筑节能和改善建筑功能的墙体材料较少,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建筑装饰材料企业布局较分散,尚未形成规模经济和集群效应,并且产业链短,产品结构较单调,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化学建材产品结构档次较低,高档型材、管材比例少,防腐、防火等绿色功能涂料和新型防水卷材还未成为主流,与当今建筑业发展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企业平均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全省还有水泥企业316家,企业平均年产量27.53万吨,较全国平均水平40.05万吨低31.28%。全省非金属矿山平均生产规模仅为2.6万吨/年,未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分析石第二章 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分析
一、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带动建材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39.8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81万亿元。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未来10~15年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总量和规模将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建材工业是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每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消费水泥约0.68吨,同时,工程建设还需要配套供应大量的墙体材料、屋面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我国已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预计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率将达到60%以上。我国大规模建设时期峰值有可能在2020年左右出现,整个大规模建设期可能持续到2040年左右。建材工业作为建筑业的上游产业,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已启动积极的应对方案,包括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保障房建设计划,并将建设重点转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继续实施的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但促进了全社会的共同繁荣和协调发展,也给我国建材工业带来稳定的市场需求。
2、实施中部崛起规划,为湖南省建材工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006年中央下发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要求和原则,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30号),标志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进入实施阶段。规划提出加快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以有效解决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此外,湖南省将重点开发长株潭城市群及“一点一线”地区、各市州县所在地、各类开发区和资源丰富区域。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实质性融城,打造城市圈增长极;实施省内东、中、西部互动,加快“一点一线”地区发展,着力促进湖南省中部地区崛起。区域内水利、交通、电力、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将拉动各类建材产品的市场需求,为湖南省建材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3、建筑业及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既拉动建材消费,又对建材产品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作为建筑和房地产业的上游产业,建筑业近35%和装饰装修业50%左右的产值是由建筑材料提供的。我国城市化率逐年提高,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城乡住宅建设正在逐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对建材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为满足现代建筑业的需求,要求建材工业推广应用建筑综合节能保温体系和技术,加快向加工业制品业发展转变,为建筑现代化提供全面的材料支撑,从而不断地推动建材产品的升级换代。
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对建材工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传统建材工业作为资源能源密集型和环境敏感型的产业,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和能源,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建材工业面临的挑战。
建设两型社会同时也为建材工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建筑材料不仅包含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墙体材料等传统的基础性原材料,还包含满足不同功能、特性和用途需求的各类深加工制品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应用范围涵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随着我国能源、冶金、化工、城乡建设等领域的改造升级和发展,对节能、环保、功能性优质绿色建材产品将产生很大需求,其在众多工业领域产业转型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也为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二)湖南省经济环境分析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经济总量年平均增速达到13.5%,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中部六省中的排位居于前列。
湖南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有效促进建材产品的消费,保持建材市场呈稳定上升的态势;另外,随着湖南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住宅建设、居民消费等方面都将拉动建材产品的消费,并要求其加快发展。可以预见,湖南省未来经济的较快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对建材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需要建材工业与之配套发展。
(三)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1、国外建材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概况
近20年来,世界建材工业新技术主要体现在降低热耗、能耗,提高自动化程度、扩大生产规模、利用废弃物、有效控制烟尘、粉尘、有害气体的排放、产品深加工等方面,促进了建材产品的数量、品种、质量、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能耗不断降低,同时在减少环境污染和综合利废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开始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在本国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对传统的建材产业实施战略调整,利用合资、独资、合作等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建厂,实现了建材工业这种资源型、耗能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从生产工艺上来看,世界水泥生产中,窑外分解技术已占80%以上,生产能耗不断降低,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其中水泥窑单线最大生产规模已经达到日产12000吨;平板玻璃生产中,浮法工艺比重超过90%,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涌现;新型建材正在向绿色产业的目标发展;在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生产中,以发展健康建材和加大工业废渣利用为重点。为配合生态建筑的发展,不少国家还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法规,促进了生态型建材产品的发展。
从产品贸易上看,随着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际建材贸易以欧洲为主的格局被打破,开始向亚洲及环太平洋地区转移。我国建材工业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并保持着多种形式的贸易往来,开展了对外工程承包、技术服务、劳务合作等业务,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我国是世界建材出口大国,天然石材、玻璃纤维纱、平板玻璃等产品的出口占世界贸易量的40%~60%,加工玻璃、高岭土等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10%~30%。我国在世界建材市场上已建立了一定基础,产品已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材出口商品结构朝着高附加值和低能耗方向发展。
(2)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深化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国际竞争更趋激烈。随着各国市场、投融资领域的进一步开放,生产要素将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世界建材工业总体发展趋势为:产业链不断延伸,各种材质、各种性能和功能的建材新产品不断涌现;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建材产品的生产及使用过程更加突出体现健康、环保、资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为了应付市场竞争,集团化趋势和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大公司通过资本、技术、管理、品牌的输出,在消费需求集中、要素成本低的地区实施本土化生产战略,国际建材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份额有所增加。
2、我国建材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现状
目前我国建材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基本配套,共有80余类,1400多个品种和规格的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材工业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主要建材产品产量多年居世界首位。
我国建材工业技术及装备水平快速提高,不仅掌握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泥窑外分解、平板玻璃浮法技术,而且日产5000吨级新型干法生产线工艺技术和装备已实现国产化,窑外分解水泥的成套技术、装备已批量出口。建材工业技术装备在数量上快速增长的同时,在技术水平上也取得了有质的飞跃。到2010年,我国水泥工业生产中窑外分解工艺已占81%;平板玻璃生产中浮法工艺已达到87%,玻璃纤维纱生产中池窑工艺占84.8%。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工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建筑材料、非金属矿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制品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如汽车工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石化工业、机电工业等部门,对建材产品特别是新型建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我国新型建筑材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初步形成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正成为建材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墙体材料中新型墙材比例已经达到55%。非金属矿的一些优势矿种的加工技术不断提高,高岭土、滑石、石墨、石英、碳酸钙产品等的提纯与超细技术已达到世界水平。
建材工业在节能降耗、治理粉尘等污染的同时,还变废为宝,为改善环境贡献着力量。建材行业对粉煤灰、煤矸石的综合利用量已占全社会利用量的50%以上。
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7万亿元,全国水泥产量18.8亿吨,平板玻璃产量6.3亿重量箱,建筑陶瓷产量78亿平方米,其它建材产品产量也大幅度提高。与1978年相比,水泥产量增加27倍;平板玻璃产量增加34倍;卫生陶瓷产量增加75倍;陶瓷砖产量增加1429倍;玻璃纤维产量增加64倍。
(2)发展趋势
①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我国建材工业将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加快发展。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改造和提升建材工业,向建材工业现代化迈进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水泥工业为例,预计到2015年,全国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将达到90%以上。
②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已成为建材工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2006年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中,将提高产业集中度作为促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全国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把优化组织结构作为未来几年的发展重点,将继续支持水泥、玻璃等规模效益明显行业的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
③延伸产业链,增加花色品种,发展加工制品业
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材工业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产业链越来越长,产品越来越丰富。建筑业的发展对建筑施工技术、施工速度、以及施工现场粉尘和噪音等环境保护要求提高,预拌商品混凝土和干混砂浆将得到快速发展。平板玻璃加工产品越来越多,除比较传统的钢化、镀膜、中空、夹层等建筑业和汽车业用加工玻璃外,在电子、通讯、办公、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层出不穷。建筑卫生陶瓷为追求不同消费层次、不同风格和审美理念的消费需求更是推陈出新、丰富多彩。为满足建筑节能和建筑业现代化的要求,节能型门窗、复合墙板等新型建筑围护材料正成为新的发展重点。其它装饰装修材料更是花样繁多、功能丰富。
随着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和建筑装饰装修业的快速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建筑保温材料、玻璃深加工产品、建筑门窗、涂料、铺地材料、建筑五金以及各种装饰材料等将快速发展,并成为我国建材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④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实现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和向生态化转型,建材工业将从源头上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能源的消耗,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资源、能源。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和推广节能技术和装备是今后一段时期行业工作的重点。提高建材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更多地为消费者提供生态型建材产品;发挥建材工业可消纳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优势,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⑤以服务建筑业为重点,加强建材工业与建筑业的联动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及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对建筑业将保持持续旺盛的需求;建筑业的发展将拉动建材工业的发展,并同时带动建材产品升级换代,促使建材产品的部品化发展。
⑥向品牌产品发展
现代建材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生产的产品,通过积极的市场营销、服务,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产品逐步从区域品牌、国家品牌走向国际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当今的建材产品,已不仅仅是传统概念上的“砖瓦灰砂石”材料,而是集成了传统与现代、一般性生产工艺技术和高科技,既包含普通建筑材料产品,又包括了以普通建材生产原料或工艺为基础,延伸到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各个领域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
二、发展条件分析
(一)资源条件
湖南省具有丰富的建材和非金属矿资源,为建材和非金属矿工业发展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1、石灰石资源
湖南省石灰石资源储量大、矿石品质优良,在中南地区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截至2007年底,已探明的各种灰岩保有资源量为37.9亿吨,其中水泥用灰岩为30.8亿吨。
湖南省各地市都分布有水泥用灰岩,其中常德、郴州、怀化、娄底、长沙、湘潭、邵阳和永州等地市已探明资源量较大。
2、其它非金属矿资源
湖南省非金属矿资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矿种多,质量好,且矿床埋藏浅,矿石类型简单,开采加工容易。 主要矿种包括:玻璃硅质原料、石膏、石墨、高岭土、饰面石材、萤石、白云岩、滑石、海泡石、雄黄、石榴子石、麦饭石、粉石英、金刚石、铝土矿、重晶石、硅灰石、高纯石英、膨润土、透辉石、透闪石、红柱石、硅藻土、菱镁矿、石棉、凹凸棒石、硼矿、毒重石、云母、沸石、浮石、水晶、钾长石、纳长石、方解石、叶腊石、页岩等。
湖南省多种非金属矿产已查明资源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萤石、隐晶质石墨、海泡石、石榴子石、玻璃用白云岩、陶粒页岩等6种矿产的保有(已查明)资源储量占全国首位,重晶石、玻璃用砂岩等矿产的保有(已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第2位,在国内具有优势或潜在优势的矿种有石膏、高岭土、芒硝,金刚石、玻璃用砂等。其中,隐晶质石墨资源占全国已探明的微晶石墨总储量的72.5%,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郴州市北湖区鲁塘矿区,其品位高,含固定碳一般在80%左右,最高达到92%。
根据湖南省非金属矿资源条件及非金属矿产业发展基础,已形成产业优势的非金属矿品种有石墨、石膏、萤石、重晶石、长石、高岭土、各类硅质原料、碳酸钙产品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非金属矿产品还有膨润土、海泡石等。
(二)政策条件
湖南省位于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两大交通大动脉上,是南下北上的桥头堡。中部崛起的政策支持,“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以及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加强泛珠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措施的实施,都将有利于湖南省突出区位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
(三)交通条件
1、公路
截止2010年底,湖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386公里,已基本形成了以“一纵三横”高速公路为主骨架。
在公路交通上,形成了东西连接、南北贯通、通达城乡、结构趋于合理的公路网络,全省65%的县市区、70%左右的人口都能享受高速公路带来的便利。全省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已通公路,99.8%的乡镇和81.5%的建制村已通水泥、沥青路。
2、铁路
湖南省有京广、焦柳铁路纵贯南北,浙赣、湘黔、湘桂、石长铁路连接东西,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洛湛及渝怀铁路建成通车,长昆专线开工建设,长株潭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启动实施,铁路营运总里程3693公里,此外,省内还有地方铁路醴(陵)浏(阳)铁路、郴(州)嘉(禾)铁路、益阳铁路和专用铁路1200余公里。全省14个市、州和大部分县(市)都有铁路经过,株洲、怀化是大型货运编组站。
3、水运
全省通航总里程11968公里,其中等级航道4215公里,内河港口千吨级以上泊位达90个,基本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四水干流为主干的航道网络。大力建设与开发湘江千吨级航道,已建成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和株洲航电枢纽。
交通运输设施的完善,为湖南建材产品的生产销售及省内外运输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流基础。
(四)能源供应条件
湖南省是我国南方地区产煤较多的省份。目前,全省保有煤炭资源储量32.2亿吨,预测资源量45亿吨,全省2010年实际生产7670万吨。
截止2010年底,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2912万千瓦,完成发电量1186.44亿千瓦小时。湖南省的火力发电厂也在不断新建、扩建,以桃花江核电为标志的新能源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特高压输变电建设与农村电网改造扎实推进。
湖南电网已覆盖省内90%以上的地域。 “十一五”基本完善以500千伏为骨干的主网架,形成了“纵穿南北,横贯东西”的较为坚强的500千伏主网架结构,较大幅度提高湖南受端电网在不同运行方式下消纳外区电力的能力,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以500千伏站为依托,逐步构建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行灵活”的220千伏电网, 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都较“十五”末有较大提高。
(五)劳动力资源
湖南省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充分利用湖南省的人力资源优势,抓住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契机,有利于湖南建材工业的做强做大。
第三章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规划布局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为主题,积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资源消耗型、环境敏感型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变,由原材料制造业为主向加工制品业为主转变,由资本驱动型产业向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原则,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建材产品;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化和分工专业化,形成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生产性服务企业配套支撑,产业产品链式发展,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配套能力的区域品牌;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企业,提高生产集中度,培育品牌企业,全面提升湖南省建材工业发展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二、发展目标(2015年)
“十二五”时期建材工业主要发展目标
类别 |
指标 |
2010年 |
2015年 |
|
经济发展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1295.14 |
3200 |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423.3 |
1000 |
||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
37.48 |
20 |
||
主要产品产量 |
水泥(万吨) |
8701 |
11500 |
|
平板玻璃(万重箱) |
1756 |
2500 |
||
卫生陶瓷(万件) |
433 |
2100 |
||
新型墙体材料(亿标块) |
164 |
180 |
||
结构调整 |
技术结构调整 |
新型干法水泥比重(%) |
68.9 |
>90 |
浮法玻璃的比重(%) |
86.1 |
100 |
||
产品结构调整 |
散装水泥比例(%) |
46 |
>60 |
|
平板玻璃深加工率(%) |
|
>45 |
||
新型墙体材料产量比重(%) |
61.5 |
>70 |
||
|
企业结构调整 |
前5家水泥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 |
39.3 |
75 |
前2家玻璃企业生产集中度(%) |
|
90 |
||
淘汰落后产能 |
水泥(万吨) |
|
[3000] |
|
平板玻璃(万重箱) |
|
[130] |
||
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 |
全行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 |
|
[18] |
|
利用各类工业固体废弃(万吨) |
2000 |
3000 |
||
水泥、玻璃、陶瓷行业污染物排放 |
基本达标 |
达标 |
注:[ ]内指标为五年累计完成指标
三、规划布局
(一)水泥及水泥制品工业
水泥工业要综合考虑各地的资源分布、交通条件、市场需求和环境容量等情况,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我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规划布局已基本完成,但需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水泥粉磨站的建设应遵循按市场需求有序布局原则进行,原则上人口超过40万以上的县市布点一个60万吨/年以上的粉磨站,优先现有机立窑企业升级改造,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县市不再布点粉磨站。
(二)玻璃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工业
以株洲旗滨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和郴州八达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积极发展功能性玻璃、新型玻璃产品深加工,形成株洲、郴州两个综合性生产基地。
利用株洲地区现有的产业基础,以及汽车、太阳能装备等下游产业发展形成的良好市场环境,努力打造技术含量高、产品特色鲜明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基地。
(三)建筑卫生陶瓷和耐火材料工业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形成岳阳、常德、衡阳、永州4个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在湘潭依托四维洁具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以中高档卫生陶瓷、卫浴配套等相关产品为主的卫生陶瓷生产基地。在怀化中方花桥工业园,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引进有影响力的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入园,形成怀化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
以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娄底冷水江、永州冷水滩现有耐火材料产业为基础,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湘潭瑞泰高端耐火材料生产基地,以及冷水江玻璃用耐火材料和冷水滩水泥用耐火材料生产基地。
(四)新型墙体材料工业
结合资源分布尤其是废渣资源分布特点,在长株潭、常德、岳阳、益阳、娄底等电力能源相对集聚地区,积极发展粉煤灰综合及脱硫石膏综合利用产品;在娄底、郴州及邵阳等省内主要煤炭产区,积极发展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在衡阳、湘潭、邵阳等地,积极发展页岩烧结砖等非黏土类产品;区域中心城市可围绕城市综合利废,积极发展灰渣砖、轻质墙板等产品,消纳城市建筑垃圾和工业废弃物。
(五)装饰装修材料工业
重点支持经阁铝业、华天铝业等核心企业,形成以长沙为核心的建筑装饰精加工产业集群。以娄底经济开发区建材工业园为基础,以当地钢铁产业为依托,借助建材城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形成娄底建筑装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结合现有基础、骨干企业和资源条件,形成以株洲、湘潭、岳阳、常德、衡阳、怀化等区域性建筑装饰材料聚集区。
(六)化学建材工业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建设以塑料建材为主的岳阳、怀化、株洲和长沙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以高档氟碳树脂、氟碳涂料、建筑密封粘结材料、塑料加工助剂和防水材料等化学建材产品为主的岳阳、长沙、常德生产基地。
(七)非金属矿工业
根据资源的具体分布,支持石膏、高岭土、芒硝,金刚石、玻璃用砂等优势矿种的规模化开发和深加工。如常德、邵阳的石膏,郴州的萤石和石墨,长沙、湘潭和常德的海泡石,怀化市和湘西州的重晶石,长沙、岳阳、娄底、怀化、自治州的装饰石材,怀化、常德的硅砂,娄底市耐火粘土,衡阳的长石,永州、株洲的高岭土等。将郴州优质隐晶质石墨的开发利用作为“十二五”期间湖南省非金属矿工业发展的重点。
第四章 重点行业发展规划
一、水泥及水泥制品工业
(一)发展思路
1、以构建“两型”社会为宗旨,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加强总量控制,加大以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生产集中度;积极推广散装水泥,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水泥产品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坚持技术进步,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适用工艺装备,促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按照新型干法水泥等量置换原则,限量发展日产5000吨及以上规模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线或新型干法熟料基地,新增生产能力要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加快淘汰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不达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落后水泥生产线和水泥粉磨站。
2、以构建“两型”社会为宗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鼓励水泥企业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废渣、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加大水泥粉尘治理力度,倡导文明生产;加强矿山管理,规范矿山开采秩序,提高石灰石资源利用率。
3、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支持各种生产要素在产业政策指导下向矿产资源富集地区有序流动,向市场需求旺盛地区适度流动,逐步形成有效满足经济建设对水泥需求的生产格局。
4、坚持扶优扶强原则,重点支持中国建材集团、海螺集团、华新水泥、中材集团、湖南金大地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印山实业集团、湖南云峰水泥公司等企业发展,鼓励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5、积极推广散装水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鼓励水泥企业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水泥加工制品和建筑骨料等,提高企业市场控制力和竞争力。
(二)市场需求
根据2000~2010年湖南省水泥消费量和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建立水泥消费模型,并考虑未来经济发展相关变化因素,预测2015年全省水泥消费量约11500万吨左右。
(三)发展目标(2015年)
1、总体目标。全省水泥及制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元。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7750万吨(折合水泥产能115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90%以上。水泥散装率达到60%以上。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淘汰水泥落后产能。
2、企业结构。积极推进水泥生产企业兼并重组,逐步减少商品水泥生产企业特别是水泥熟料生产企业个数,使全省水泥企业数量由目前350多家减少到150家以内,企业平均生产规模达100万吨以上。重点培育年产2000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集团1~2家,1000~2000万吨的水泥企业集团1~2家。前5家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75%以上。
3、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吨熟料标准煤耗≤112公斤,吨水泥综合电耗≤90千瓦时。
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必须配套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设施;采用余热发电技术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到80%以上。
年利用工业废渣总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石灰石资源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散装水泥供应率达60%。
在长株潭城市群及中心城市利用现有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通过技术改造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和废弃物协同处置示范线。
4、环境保护。全省水泥企业粉尘排放大幅度减少,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2013年底,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脱硝效率达到环保要求。
规范矿山开采,实现矿山开采后的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
(四)产业布局
全省水泥工业布局划分为长株潭、湘北、湘南、湘中、湘西五大区域,各地应根据资源分布、交通条件、市场需求和环境容量等情况,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二、玻璃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工业
(一)发展思路
玻璃工业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艺技术水平,降低能源与资源消耗;积极发展新型玻璃与功能玻璃,建立配套完善的加工玻璃生产基地,实现玻璃原片和加工玻璃生产一体化;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一批技术先进、产品适用、成长性好的中小型加工玻璃生产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产业重心由浮法玻璃生产向加工玻璃生产的转移。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工业要强调差异化发展,把握好当前汽车、风电、船艇等下游产业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入驻,切实提升技术水平与产品附加值,实现湖南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工业的跨跃式发展。
(二)市场定位
平板玻璃要立足省内市场,适度开拓广西、江西、湖北、重庆、贵州等周边市场;玻璃深加工、玻纤复合材料等新产品要面向更广阔的市场。
(三)发展目标(2015年)
1、总体目标
全省玻璃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其中,玻璃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0亿元。
浮法玻璃生产能力达到2500万重量箱, 浮法玻璃比重达到100%。主要生产汽车级、镀膜级、超薄与超白浮法玻璃。
玻璃深加工率达到45%。建筑及建筑装饰用加工玻璃,汽车用加工玻璃,光伏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用玻璃产品等迅速发展。
平板玻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6.5公斤标准煤/重量箱。
2、主要产品产能
玻璃工业
A、浮法玻璃
全省浮法玻璃生产能力达到2500万重量箱。主要生产汽车级、镀膜级、超薄与超白浮法玻璃。
B、加工玻璃
镀膜玻璃:生产能力600万m2,主要产品品种有低辐射玻璃、阳光控制膜玻璃、反射控制低辐射膜玻璃等
中空玻璃:900万m2
钢化、夹层玻璃:1100万m2
表面处理、自洁净、抗菌与防火玻璃:450万m2
汽车玻璃:80万套汽车玻璃
彩色液晶显示器玻璃基材:300万m2
ITO导电玻璃:300万片
光伏玻璃:800万m2
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用玻璃、建筑及建筑装饰用加工玻璃、汽车用加工玻璃为主要经济增长点,市场适用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配套齐全的产品体系。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工业
复合材料车身部件:年产5000吨(65万件);
1.5MW及以上级复合材料风机叶片:200付(600片)/年;
户用6.0m3玻璃钢沼气池:年产2.5万个;
玻璃钢门窗:窗户15万平方米/年。
形成以复合材料车身部件和风机叶片为主要经济增长点,市场适用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体系。
3、技术目标
新建生产线(浮法)的生产技术、控制技术以及产品质量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建生产线争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先进的环保节能型平板玻璃工业。
新建玻璃深加工项目的技术装备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要重视对光伏玻璃、LCD玻璃基材与导电玻璃等新型玻璃加工设备的选择。
玻纤复合材料生产要采用先进的机械成型技术,如风机叶片的LCM复合材料液体模塑成型技术、沼气池的模压成型工艺与复合材料车身部件的模塑成型工艺等。
(四)发展重点
1、重点发展高档的传统玻璃、功能玻璃与新型玻璃
为满足日益发展的光伏产业、建筑节能与建筑装饰业、汽车业的需要,超薄、超白与在线镀膜玻璃等高档优质浮法玻璃是近期的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可通过新建、改造等方式,重点发展高品质浮法玻璃。采取玻璃原片生产与玻璃深加工集群发展的模式,拉长传统玻璃与新型玻璃的产业链。
2、规模化生产高附加值的玻璃深加工产品
以国产加工设备为主,并与引进加工设备和自我开发相结合,提高加工玻璃的生产和应用技术水平,在发展优质中空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等传统加工玻璃制品的同时,努力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适用性强、代表市场发展方向的具有安全、节能、环保、隔音、生态等功能的加工玻璃新产品,扩大加工玻璃产业在玻璃工业中的比重。要开拓平板玻璃的应用领域,推动加工玻璃产品的配套化、系列化与特色化,生产包括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自洁净玻璃、LCD玻璃基材、导电玻璃以及具有复合功能的加工玻璃产品。
鼓励形成与建筑体系、汽车产业、光伏发电与电子信息产业相配套,以先进技术和设备为主体,以综合基地为产业形式的各类规模化玻璃生产体系。
3、重点发展玻纤复合材料产品
以本省大力发展的汽车、风电与船艇业,以及建筑节能对玻纤产品的需求增长为契机,重点开发生产衍生玻纤织物与玻璃钢产品,通过规模化经营,形成快速增长、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
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具有技术、人才、品牌优势的大企业到湖南投资建设,带动全省玻纤复合材料工业的发展。
4、重点发展高性能摩擦材料
以博运新材公司为重点,发展好高性能环保型飞机、火车、汽车制动摩擦制品产业。
(五)产业布局
1、形成株洲、郴州两个综合性玻璃生产基地
以株洲旗滨玻璃集团有限公司为基础,在株洲东部综合工业园建设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超白浮法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透明导电玻璃生产线和电子信息产业用玻璃产品生产线,配套建设建筑加工玻璃、整车配套玻璃、光伏玻璃、装饰玻璃生产线,形成以电子信息、光伏玻璃、高级装饰玻璃与功能玻璃为产业龙头的株洲浮法玻璃综合性产业基地。
以郴州八达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现有生产线与厂区为基础,以改造提升生产技术水平为手段,配套建设以用于建筑业、汽车业为主的节能玻璃产品加工生产线,形成郴州节能浮法玻璃产业基地。
2、形成株洲玻纤复合材料生产基地
以株洲为依托,重点发展汽车用复合材料制品、复合材料风机叶片等项目,通过引进优势企业,实现跨跃式发展。
三、建筑卫生陶瓷及耐火材料工业
(一)发展思路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要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知名品牌,走产业集群发展道路。要支持产业园区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形成产业集聚的优势发展要素,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洼地。要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核心企业,引入配套企业,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创建知名产品品牌和区域品牌。要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努力开发低消耗、高性能、多功能、高附加值的新型建筑卫生陶瓷产品。
耐火材料和特种陶瓷工业要强化产学研结合,重点支持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支持优势企业的发展和兼并重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二)市场定位
建筑卫生陶瓷要立足本省市场,积极开拓湖北、江西、重庆、贵州、广西等周边市场;耐火材料要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
(三)发展目标(2015年)
1、总体目标。全省建筑卫生陶瓷和耐火材料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0亿元, 其中,建筑陶瓷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卫生陶瓷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8亿元。
2、产能目标。2015年,建筑陶瓷产能达到2.5亿㎡;卫生瓷产能达到2100万件,卫生陶瓷五金件、塑料件等卫浴配套年生产能力600万套。
3、组织结构。充分发挥核心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大中小企业聚集功能互补作用和生产性服务业基础支撑作用,形成合理的产业配套体系。到2015年,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10~15个,其中,建筑陶瓷行业9个、卫生陶瓷行业1~2个、特种陶瓷行业1个、耐火材料行业1~2个。
5、能耗指标。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耗满足《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2-2007)的先进值要求。
6、环境保护。所有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按《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2010)的规定执行。
(四)发展重点
1、建筑卫生陶瓷
结合市场实际,以龙头产品带动相关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建筑陶瓷着重发展墙地砖,包括内外墙砖、地砖,延伸发展瓷片、陶瓷幕墙板、陶瓷薄板、陶瓷幕墙挂件以及具备防静电、抗菌、自洁、耐磨、净化空气等功能的功能性陶瓷产品;卫生陶瓷着重发展具备节水、静音等功能的卫生洁具,包括座便器、面盆、水箱、淋浴盆等,延伸发展五金配件、塑料件、色釉料、软管、各类阀门和管件等产品。此外,还应对部分产品进行部品化开发,如整体厨房、整体浴室以及建筑外装饰陶瓷幕墙等。
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大力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如选用先进的节能型窑炉以及球磨系统、采用大型喷雾干燥塔、大吨位压砖机和新型空压机、采用一次烧成技术及低温快烧工艺、选用保温性能良好的窑体材料和涂料、余热利用、使用变频装置等。
2、特种陶瓷
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耐磨陶瓷等优势产品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电子陶瓷和高难度的陶瓷结构件等高技术陶瓷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加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3、耐火材料
重点发展熔铸耐火材料、硅质耐火材料,大力开发、推广使用各种优质节能高效不定形耐火材料,逐步扩大不定形耐火材料比重。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型企业发展,加快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广使用节能、高效设备,加强耐火材料生产过程中节能系统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五)产业布局
1、形成岳阳、常德、衡阳、永州4个建筑陶瓷生产基地。
在岳阳新墙建筑陶瓷工业园、永州宁远建材陶瓷工业城,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接纳、聚集一批沿海建筑陶瓷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形成集群效应;在常德、衡阳,突出核心企业临澧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衡阳衡利丰建筑陶瓷有限公司,带动配套企业和相关产业发展。
2、形成湘潭卫生陶瓷生产基地
依托四维洁具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基础,扩大生产规模,建设以中高档卫生陶瓷、卫浴配套等相关产品为中心的卫生陶瓷生产基地。
3、形成怀化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
在怀化中方花桥工业园,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改善园区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入驻和相关产业发展。支持园区内企业的重组兼并,实现优胜劣汰,着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档次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形成湘潭、冷水江和永州3个耐火材料生产基地
在湘潭,支持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在娄底冷水江市,充分利用“冷耐高硅”的品牌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支持现有企业的搬迁入园,形成以冷水江市耐火材料厂为龙头的、以玻璃用耐火材料为主导产品的产业集群。在永州冷水滩,支持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逐渐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以水泥用耐火材料为主导产品的产业集群。
5、在长沙市,重点支持湖南精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形成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特种陶瓷龙头企业。在新化县重点支持电子陶瓷产业的发展。
四、新型墙体材料工业
(一)发展思路
以节能利废,节约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理念,提高工业废弃物、城市建筑垃圾、江河污泥等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积极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开展节能降耗,促进全省墙材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综合省内墙材资源的分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墙材产品的有效市场范围,因地制宜确定各地区发展新型墙材的主导方向。
坚持“扶优汰劣”并举的原则,积极培育有实力、前景好的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坚决淘汰落后工艺,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集约化发展,提升全省墙材工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市场定位
墙体材料合理销售半径小,市场定位应以本省市场为主要目标。其中,加气混凝土、烧结空心砖、空心砌块等产品主要定位当地市场;轻质石膏板等附加值相对较高产品除满足省内市场外,还可适度辐射临近的周边省份地区。
(三)发展目标(2015年)
1、总体目标
全省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
新型墙体材料年产量达到180亿块标准砖;
新型墙体材料比例达到70%。
2、利废目标
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工业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
3、节地目标
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工业年节地28000亩。
4、节能目标
到2015年,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工业年节能折标煤达106万吨。
5、结构调整目标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积极推进行业技术进步,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有效提升行业集中度;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档次结构,使全省墙材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要坚持合理规模,单线生产能力达到国家产业政策规定要求,其中石膏砌块不小于8万立方米/年,加气混凝土不小于15万立方米/年,混凝土砌块单板生产能力不小于5万立方米/年,烧结砖不小于3000万块/年。
(四)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工业利废新型墙体材料。充分利用省内丰富的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炉渣等工业废弃物资源,重点发展蒸压加气混凝土、煤矸石烧结空心砖、石膏砌块、条板等新型墙材,减少实心黏土砖的生产,保护宝贵的耕地资源。
着力发展非黏土类新型墙材。结合各地区资源情况,积极发展页岩多孔砖、石膏砌块和条板;适度发展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轻质墙板、灰砂砖等。
积极发展功能性新型墙材。积极发展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复合墙板、空心砖等适应建筑节能设计要求,且资源消耗量少、自重轻、具有保温隔热新性能的新型墙体材料。
重视建筑垃圾等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积极消化建筑垃圾,节约资源、保护生态。
(五)产业布局
长株潭、常德、岳阳、益阳、娄底等电力能源相对集聚,要积极发展粉煤灰综合及脱硫石膏综合利用产业,重点发展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粉煤灰陶粒、无石棉粉煤灰硅酸钙建筑板材及纸面石膏板、石膏砌块等轻质节能利废项目。
娄底、郴州及邵阳等地煤炭资源丰富,可结合煤矸石资源综合利废,重点发展高强度、高废渣掺加量、高保温隔热性能的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等项目,并积极研发填充玻化微珠、闭孔珍珠岩等无机保温材料的复合型保温煤矸石砖以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
衡阳、湘潭、邵阳等地可结合地区资源特征,积极发展页岩烧结砖等非黏土类产品,页岩烧结陶粒自保温砌块(砖)是轻质节能新型墙材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区域中心城市可围绕城市综合利废。积极发展灰渣砖、轻质墙板等,消纳城市建筑垃圾和工业废弃物。
五、装饰装修材料工业
(一)发展思路
以延伸装饰建材加工产业链和价值链为主线,进一步整合资源配置,推动装修材料产业走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以市场为导向,综合省内装饰建材的产业基础、资源分布以及地区经济消费水平等因素,明确发展定位,形成若干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集群;
以装饰建材精深加工为龙头,以优势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为支撑,形成上中下游配套和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格局,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发展目标(2015年)
1、总体目标
全省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0亿元。
门窗产业、建筑装饰精加工、金属装饰制品、环保型竹木装饰产业等迅速发展。
2、主要产品产能
断桥铝合金型材加工能力15万吨;
断桥铝合金窗组装能力800万平方米;
铝塑窗组装能力200万平方米;
铝合金单板加工能力200万平方米;
铝塑复合板加工能力500万平方米;
铝箔年生产能力3万吨;
木地板生产能力1500万平方米;
木门生产能力100万件;
防盗门生产100万扇;
3、节能和环保目标
新建项目耗能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主要产品电耗指标为:
铝型材电耗小于2300kwh/t;
木塑型材电耗小于400kwh/t;
所有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达到环保要求。
4、结构调整目标
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装饰材料加工产业的整体水平,骨干企业的综合技术装备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力争培育4—5家核心骨干企业和地区品牌。
(三)发展重点
1、优化提升门窗产业结构。在适度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到门窗加工的产业链,重点发展符合现代建筑发展需要的中高档节能型铝合金门窗、铝塑门窗和木塑门窗等产品,构筑符合产业政策和建筑节能要求,满足社会不同需求的门窗产品体系。
2、集约发展建筑装饰精加工产业。结合省内铝材基础,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铝板带箔和铝塑复合板精加工装饰产品,引入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和生产服务企业,形成集供产销于一体的产业价值链。
3、积极发展金属装饰制品。以省内良好的钢铁产业为基础,积极发展金属防盗门、不锈钢装饰制品产业,逐步完善五金、锁具等配套产业的发展。
4、发展环保型竹木装饰产业。依托省内丰富的竹木资源,重点发展竹木地板、室内装饰木门产业,同时,形成配套产业、主要原材料产品联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链。
(四)产业布局
形成以长沙为核心的建筑装饰精加工产业集群。重点支持经阁铝业、华天铝业等核心企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通过抓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品牌和市场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发展市场需求大、辐射能力强、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高的产品;积极引入配套企业,提高产业聚集水平,打造产业区域品牌,构建湖南建筑装饰产业的竞争高地。
形成娄底建筑装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以薄板深加工、金属防盗门、金属装饰制品产业,逐步完善五金、锁具等配套产业发展和进一步延伸,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金属制品产业集群。
形成以株洲、湘潭、岳阳、常德、衡阳、怀化等区域性建筑装饰材料聚集区。结合现有基础、骨干企业和资源条件,有选择地发展节能、环保型的断桥隔热铝型材和铝塑型材及门窗组装产业,并以门窗组装为龙头延伸产业链,逐步配套五金、玻璃深加工及密封材料等产业体系;发展环保、绿色、产品附加值较高的装饰铝单板、铝塑板及铝箔产品;发展拼装式木地板、护墙板,各类实木和拼花门板、线条等制品,实现木制品装修材料的工厂化、产业化生产;发展金属门、不锈钢制品等金属装饰材料,形成一批省内知名、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六、化学建材工业
(一)发展思路
以服务建筑业发展为宗旨,注重产业节能和建筑节能、绿色产品和清洁生产相结合,形成产品结构合理、产品生产及应用体系完善的新兴产业体系。
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为突破口,积极培育、壮大优势骨干企业。
(二)发展目标(2015年)
1、总体目标
全省化学建材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0亿元。
塑料建材、建筑涂料、防水材料、保温材料、密封材料等取得较快发展。
2、主要产品产能
高档塑料型材加工能力15万吨;塑料管材生产能力8万吨;无溶剂硬质聚氨酯保温材料1万吨;水性氟碳涂料生产能力5万吨;SBS防水卷材能力800万平方米;渗透结晶防水材料3万吨;建筑功能密封胶500万支;
3、结构调整目标
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形成从原材料到延伸加工的产业体系,满足社会不同需求的化学建材产品结构。主要产品中,水性环保涂料占涂料总量的80%以上,新型防水卷材占80%以上。
(三)发展重点
进一步做大做强塑料建材产业。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研发,大力发展双色共挤、彩色、高档白色型材及多腔型材,并配套塑料门窗组装能力。塑料管材要增加品种、规格,加大耐温、耐压型管材发展力度,积极发展PP大口径塑料下水管、燃气管和静音管,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推进塑料装饰板材和制品的产业化发展,使塑料建材向系列化、功能化和高档化发展。
在建筑涂料总体规模适度增长的基础上,提高产业集中度,向环保、功能、降耗方向发展。应依托湖南省现有的涂料产业基础,着重做大做强氟碳涂料、防火涂料及防腐涂料产业,同时,加强对高固体份、水性和无溶剂涂料的研发,特别是产品的高性能和专用性能,如耐高温腐蚀的陶瓷涂料、导电涂料和生化防霉涂料等。
防水材料以SBS型防水卷材为主,形成以新型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材料与水泥基防水材料相结合的产业格局。在此基础上,积极研发聚氯乙烯和氯化聚乙烯卷材、聚氨脂、丙稀酸脂、有机硅等防水材料。
围绕建筑节能和延伸化学建材产业链,积极发展中空玻璃密封胶(硅酮及聚氨脂类密封胶)和环保型保温材料行业,形成分工明确,协作紧密的配套产业。
(四)产业布局
以岳阳、怀化、株洲和长沙地区为主要产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扩大其塑料建材产业规模,建设以塑料型材、塑料门窗组装、塑料管材及塑料装饰板材为主的塑料建材生产加工基地。
依托岳阳、长沙、常德地区现有企业基础,重点建设以高档氟碳树脂和氟碳涂料为主,集产、科、研于一体的新材料产业研发基地;积极发展建筑密封粘结材料、塑料加工助剂、环保型涂料和防水材料产业,形成以精细化工为主的化学建材生产基地。
七、非金属矿工业
(一)发展思路
1、重点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一定产业基础的非金属矿产品,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产品。
2、以大型企业为核心,在适度扩大原矿生产能力的同时,重点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建立产品系列配套的产业体系。
3、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进行重组联合,组建开发集团,扩大矿山平均生产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对矿业开发进行全面整顿,合理控制矿山数量,实现矿产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将矿山环境保护作为工作的重点。
(二)发展目标(2015年)
1、总体目标
全省非金属矿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
重点非金属矿开采总量达到3500万吨,产品深加工率达到40%;
2、产量目标
主要非金属矿产品及产量目标如下表。
表3-12 湖南省重点非金属矿产品及产量目标
|
原矿或选洗产品 (万吨) |
加工产品 |
石膏及深加工产品 |
900 |
包括石膏超细微粉在内的各种石膏粉200万吨; 石膏砌块100万m2; 粉刷石膏、粘结石膏、石膏腻子 、石膏基自流平砂浆等石膏产品20万吨 |
各类碳酸钙产品 |
600 |
重钙120万吨; 轻钙30万吨; 其它碳酸钙粉450万吨 |
高岭土 |
200 |
|
硅质原料及精加工产品 |
400 |
高纯石英砂、硅微粉、水玻璃、石英粉等、纳米SiO2等100万吨。 |
装饰石材 |
荒料50万m3 |
500万m2 |
萤石及萤石粉 |
80 |
萤石精粉60万吨 |
重晶石、重晶石粉及相关制品 |
120 |
重晶石粉50万吨 碳酸钡20万吨 硫酸钡和其它产品20万吨 |
长石及长石粉 |
400 |
|
石墨及石墨制品 |
80 |
石墨粉、石墨粒、石墨球、石墨电极、石墨坩埚、特碳等高纯微晶石墨等深加工产品40-50万吨 |
耐火粘土及高档 耐火材料 |
100 |
各类高档耐火材料50万吨 |
海泡石及制品 |
20 |
海泡石绒、海泡石粉、海泡石涂料等产品10万吨 |
其他非金属矿产品 |
450 |
200万吨 |
合计 |
3500万吨 |
1400万吨左右 |
(三)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石墨及石墨制品、石膏及深加工产品、各类碳酸钙制品、高岭土、石英岩(砂)及精加工产品、装饰石材、萤石及萤石加工产品、重晶石和重晶石深加工产品、长石及长石粉、耐火粘土及高档耐火材料、海泡石及制品等11大类的非金属矿产品。同时积极开发其它非金属矿产品。
(四)产业布局
1、石墨及石墨制品
发挥资源优势,支持中国建材南方石墨有限公司对郴州石墨资源的整合,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打造高纯超细石墨—锂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核能用石墨材料产业链,将郴州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石墨重要产区。
2、石膏
形成以常德、邵阳为核心的重点发展区域。除增加不同级别的原矿产量、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外,重点发展包括石膏微粉、石膏腻子、石膏自流平砂浆等高端产品。
3、碳酸钙产品
在全省具有优质石灰质资源(方解石、CaO含量大于55%的石灰石)产地进行矿山开采,并依托优势资源生产重质碳酸钙。新建生产线规模大于10万吨/年。
依托满足生产和产品质量要求的石灰石资源生产轻质碳酸钙。
依托石灰石资源生产电厂脱硫用及饲料添加剂用碳酸钙粉。
4、高岭土
应加强对永州市高岭土资源的地质勘查工作,并考虑将其作为进一步开发的重点。对醴陵市高岭土资源,要注意合理搭配使用,并形成规模化开发利用。
5、硅质原料及精加工产品
形成怀化溆浦、常德石门硅砂及精加工产品重点产区。
精加工产品以高纯石英砂、硅微粉、水玻璃、石英粉等、纳米SiO2等为主。
6、装饰石材
以长沙、岳阳、怀化、自治州作为石材开发和交易的重点地区。
重点建设长沙丁字湾石材加工区,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以石材产品为龙头、种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型建材市场
重点建设岳阳华容县花岗石板材出口加工基地和怀化溆浦县花岗石市政用材基地。
重点支持湘西自治州开发利用境内古丈、吉首、保靖、花垣、永顺、龙山县极为丰富的大理石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吉首市石材产业园。
7、萤石及萤石加工产品
以郴州、衡阳作为萤石及萤石加工产品产业发展重点地区,开发重点应为伴生矿的综合利用为主。
8、重晶石和重晶石深加工产品
以怀化市和湘西州作为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开发粉体及钡盐产品。
9、长石及长石粉
以衡阳市作为发展重点区域。
10、耐火粘土及高档耐火材料
以怀化市和娄底市作为发展重点区域。
11、海泡石
长沙和常德作为发展的重点区域。市场开发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点。
第五章 实现规划的战略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持和协调,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省政府投资管理部门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划认定的项目,特别是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项目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在市场竞争激烈和投资多元化的条件下,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定对投资商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争取投资者落户湖南。要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实施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按程序对规划目标进行调整。
二、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引导建材工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充分认识节能减排措施的重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节约能源、节约资源、节约土地为重点的节约型建材工业;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建材工业结构、转变建材工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建材企业的环境监控,对那些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和质量低、能耗高、环境代价大的落后企业,限期治理后仍不符合要求的,要依法坚决予以关闭或淘汰。
各建材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综合治理污染,加强环境保护,采取相应对策,确保环保达标,实现清洁生产。
三、鼓励和支持发展循环型建材工业
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把建材工业发展融合到整个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大系统中。鼓励和支持利用新型干法窑协同处置有害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利用可燃性废弃物作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替代燃料;充分利用尾矿和低品位矿石,提高矿产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脱硫石膏、磷石膏和建筑垃圾等资源化工作,进一步提高建材工业的综合利用水平。建材工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成为涉及自身、相关产业和社会大系统的复杂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经济社会大循环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激励创新,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要引导企业善于从全球视野、国民经济全局、产业链上下游去发现甚至发掘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寻求行业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商机,使得行业发展实现从主要依靠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转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和经营管理制胜的轨道上来。要推动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强标准特别是国家和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使企业真正成为行业技术进步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力争在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功能性材料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发展加工制品业的工业设计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为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提供技术支撑。积极组织、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社会上各种科技资源的合作,重点加强建材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打造建材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要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增强行业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实现行业科学、有序、健康发展。
五、扶持大企业发展,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扶持大企业发展,优化建材产品的生产力布局,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重点行业和企业,在结构调整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以提高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制造规模为手段,通过整合资源和市场,推动企业重组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在建材行业内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推进建材行业走上质量、效益、优化结构的发展之路。
六、培育品牌企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有意识地培育、开发新产品,创立名牌产品,提高湖南建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拥有名牌产品的大企业集团的股份制改造步伐,通过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导入国内外名牌,并为自主品牌创立和发展创造崭新的平台。对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应借助各类新闻媒体、大型建材产品专卖市场等,着力提高品牌的社会和商业效应,扩大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提升为名牌优势。加大对拥有名牌产业或著名商标的大企业集团的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把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企业技术改造作为发展的要务之一。
七、切实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有意识、有计划地做好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建设等工作;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营造人才施展才能的环境。特别重视对顶尖人才培养和引进,逐步形成以顶尖人才引领、具有开发能力的人才为骨干、具有专业技能人才为基础的“宝塔”型人才结构队伍;建立奖惩分明、优胜劣汰的机制,保持科技队伍的战斗力和活力;对已有的技术人员,要结合工作实际做好知识更新工作。
八、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大企业融资渠道
行业主管部门及建材企业要加强与银信部门衔接,争取资金支持。要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省、市有关专项资金,对优势建材企业的项目给予积极支持。根据长期资本证券化这一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大力开拓资本市场,培育建材企业上市后备资源,争取有更多企业成功上市。
九、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企业
抓住世界范围内第三轮产业转移的机遇,根据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产业链条全球配置、产业转移层次提高,跨国公司在产业转移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等特征,加强湖南省的开放和引资工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参加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内重大经贸和会展活动,增进了解,扩大合作。以各种专题对接洽谈会、发展投资对接会、专题招商会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专题化的招商引资活动。组织企业开展广泛的洽谈对接,引进战略投资者,促成更多的项目签约。创新招商机制,加强全省招商引资的协调工作,避免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学会“选资招商”、“精细招商”,建立利用中介机构代理招商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利用中介机构的特长及网络系统,开辟更广泛的招商渠道。
十、推进全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省市工业主管部门做好行业发展和运行形势监测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主要建材产、供、销、价格、进出口及投资等方面的动态信息,针对突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建议。加强行业发展的基础信息工作,建设包括产业投资发展、生产运行、市场供求和价格、人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等动态信息在内的反映行业发展和运行的数据库及信息分析系统,为实施行业管理提供信息支撑,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信息服务。推动企业构筑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内部管理运行和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不断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完善废弃物信息化管理体系,理顺废物来源渠道,建立信息平台,促进建材企业与市政部门、环卫部门等的信息沟通,共享废物产生、处理处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