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篇
湖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省境东南亚边境距海400千米,气候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密切影响,特点明显。一是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湖南4-10月,总辐射量占全年总辐射量的70%-76%,降水量则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8%-84%,最大月雨量超过800毫米,最大日雨量超过30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雨量充沛。大范围的强降水常使江河水位猛涨,大片农田被淹,是造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二是气候年内与年际的变化较大。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气候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地区差值比平均值的地区差值大1.29倍,最多年几乎为最少年的3倍。三是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湖南年气温高,年平均温度在16 ℃-18 ℃之间。湘北洞庭湖平原地区,年日照时数可达1840小时,炎热而湿润;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敞开,冬季冷空气长驱直入,一月平均温度在4 ℃-7 ℃之间。
长年来,湖南境内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近年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不时出现极端气候,雪灾、低温冷冻、龙卷风、冰雹、洪涝、旱灾、山体滑坡、泥石流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面对严峻的灾害形势,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救灾减灾工作,全省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健全抗灾救灾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灾害紧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成功处置了2006年湘南特大洪涝灾害、2008年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等多起重特大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有效地维护了湖南的社会和谐稳定。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全球化、信息化速度的加快,湖南省各类灾害不断增多,危害性不断增大,防灾救灾也必将更困难。为此,本节选取了湖南省近年来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类典型案例,以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从中学习经验并吸取教训,把握突发事件的规律,提高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邵东县“11·27”森林火灾扑救的启示
2007年11月27日12:00许,邵东县水东江镇莲湖山场发生森林火灾。由于火灾发生地段群山环绕,森林茂密,地形复杂,扑救难度大,火势相继蔓延到两个镇11个村,经过省、市、县三级政府组织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武警、消防、民兵预备役官兵以及当地干部群众共2000余人的奋力扑救,大火到12月1日17:36被完全扑灭。此次森林火灾火场总面积311.5公顷,受损森林面积251公顷,损失林木蓄积13839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75万元,扑火直接经费120余万元。
一、火灾扑救过程
11月27日:初战告捷。中午12:30左右,邵东县水东江镇党政办接到群众报警,称芽江村的莲湖山场发生森林火灾,只有当地几个村民在扑救。镇党委书记和镇长立即组织带领镇半专业扑火队(镇机关干部)40人赶到火场,在芽江村成立了镇扑火指挥部,组织芽塘、芽江两村的义务扑火队员共60名从南面、东南面和西面3个方向同时扑火,明火于当日17:50左右扑灭。
11月28日:死灰复燃。上午10:00左右,火场死灰复燃,迅速向两侧蔓延。水东江镇政府于16:00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火灾情况,请求支援。邵东县一名县委领导带领县民兵应急分队50人于17:00赶赴现场,成立县扑火前线指挥部,整合扑火队伍,组织300人分四路扑救。19:30,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会商火情,部署火灾扑救工作,主要负责人当晚紧急调集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120余名,沿佘田桥镇方向上山扑火。
11月29日:决战西南。上午,火场西南方向的火势加快,危及山下的居民住房。县扑火前线指挥部立即组织村义务扑火队带领村民在所有房屋周边开设隔离带,利用山下水库的有利条件,架设3台消防泵以水灭火,再调集当地驻军130人、县武警中队60人增援,并向邵阳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和湖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并请求支援。邵阳市政府立即启动森林火灾应急预案,邵阳军分区司令员、邵阳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人相继赶到火灾现场,成立市扑火前线指挥部,协调火灾扑救工作。紧急调集邵阳市武警支队官兵70名、邵阳市公安消防支队官兵40名增援扑救。12:45,佘田桥镇范围的明火基本被扑灭,村民的住房转危为安。当天,湖南省林业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唐苗生率省防火办火场督导组到达火灾现场协调指挥。
11月30日:确保重点。上午,山火相继延烧至水东江镇的永兴、水东、石虹、江山、小岭等村,火场面积逐渐增大,火线长达10千米,已严重威胁到商品杉木林基地的安全。邵阳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率相关人员相继赶到现场参与指挥扑救工作,市扑火前线指挥部命令洞口、邵阳两个县的森林专业消防中队紧急支援,并从大祥区、双清区急调民兵应急分队200余人,从邵东机场调集武警官兵100余人增援。16:00,湖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人员到达火场,并从省物资储备库紧急调运风力灭火机、油锯、水泵等扑火设备300余件支援。
为确保商品杉木林基地的安全,邵阳军分区司令员等率当地驻军和市、县两级武警、消防部队官兵共280人,急行军穿过杉木林基地,由南往北扑火;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人带领洞口、邵阳两个县森林专业消防中队以及大祥区、双清区民兵应急分队共250余人,从北向南扑救。扑火队员克服了山势陡峭、灌木杂草丛生等多重困难,采取开辟防火隔离带切断火线和直接扑打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连续奋战近8个小时,火魔终于被降伏,火线被阻隔在杉木林基地外50米左右。
12月1日:分头击破。凌晨,火场仍有7处火点在燃烧。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再从市武警支队调谴70名官兵增援。根据副省长、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杨泰波指示,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决定启动Ⅱ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6:00,省林业厅主要负责人、省武警总队负责人到达水东江镇,成立省扑火前线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火灾扑救工作。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立即协商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就近调动460名官兵急行军赶赴邵东县增援。9:00,正在湖南督查指导森林防火工作的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专家组组长朴东赫率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工作组一行赶到火场。省扑火前线指挥部决定从衡阳市调用省林业厅的两架直升机巡视火场,制定了“重兵投入、分头击破、务必在18:00前扑灭”的攻坚作战方案,将已到位的1200人的扑火队伍分成5个扑火分队,于14:00发起总攻,各队领导率先垂范,参战队员英勇善战,17:36,火场明火被全部扑灭。为防止火场再次死灰复燃,省、市扑火前线指挥部决定,由邵阳军分区再从邻近的隆回县调集民兵应急分队100人看守火场。
12月2日:火场清理。以隆回县民兵应急分队为主,邵东县林业局、水东江镇政府扑火半专业队和当地义务扑火队为辅,划定责任区,看守火场,清理余火,对火场进行全面清理。下午15:00,省扑火前线指挥部宣布水东江“11·27”森林火灾应急行动结束。
二、火灾原因分析
(一)火灾发生的直接原因
经查证,此次森林火灾系该县水东江镇雅江村6组一村民违反野外用火规定,在靠近山场的自留地烧茅草,由于天晴风大,茅草干枯,火势迅速蔓延到山林内引起火灾。12月1日,森林火灾肇事者在亲戚陪同下到邵东县森林公安分局自首,2008年1月11日被邵东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4年执行。
(二)火灾持续燃烧的特殊原因
一是气象条件特殊。火灾发生地区持续干旱多日,风速大,湿度低,可燃物干燥,森林火险等级高。二是植被条件特殊。火场植被丰富,抗火性能差,特别是林下灌木、杂草丛生,森林有效可燃物载量高。三是地形条件特殊。火灾发生地山峦连绵不断,山势陡,道路少,不利于扑火队伍快速行进,扑救难度大。
三、火灾扑救启示
这起森林火灾,是湖南省近10年来持续燃烧时间最长、应急响应级别最高、动员组织扑火人数最多、过火面积最广、社会影响较大的一起典型火灾。
(一)火灾扑救的成功经验
1.领导重视,靠前指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火灾扑救工作。副省长、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杨泰波多次电话指示邵阳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组织好扑救工作,并要求省林业厅、省防火办密切关注火情发展,根据邵阳市请求及时支援扑救,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邵阳市委书记黄天锡时刻关注扑火工作进展。在整个火灾扑救过程中,先后有省森林防火指挥部、邵阳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和邵东县委、县政府多名负责人赶赴火灾一线指挥扑救。
2.突出重点,确保安全。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重要产业安全放在扑救工作首位。此次火灾持续时间长,参战人员多,没有伤亡1人,没有1栋民房受损,确保了成片杉木林基地的安全。11月28日,火灾死灰复燃后,水东江镇政府立即组织义务扑火队员通过开设隔离带和采取以水灭火的方法,使火线绕过了山上一道观,确保了道观的安全。11月29日,邵东县扑火前线指挥部利用山下水库的有利条件,架设3台消防泵以水灭火,并调集当地驻军以及县武警中队190余人,及时扑灭了西南方向的火势,使山下的居民住房转危为安。11月30日,邵阳市扑火前线指挥部果断决策,投入兵力近600名,连续奋战近8小时,降伏了快速窜向杉木林基地的火魔,确保了商品杉木林基地的安全。
3.快速反应,上下联动。根据火灾发展趋势,省、市、县三级政府迅速反应,及时启动火灾应急预案,相继在火场设立了扑火前线指挥部,统筹协调扑救工作,随着火灾加大,提高应急响应级别,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启动Ⅱ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省林业厅、省防火办紧急调运扑火设备支援,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在最短时间内调集部队、武警、民兵预备役官兵火速增援,战绩明显。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处置果断,气象、航空、卫生、政法等有关部门及当地村民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火情最严重时刻,领导率先垂范,参战队员英勇善战,成为成功扑救火灾的关键因素。
(二)扑救及预防工作不足
1.火灾初期扑救指挥能力较差。11月27日下午火灾扑灭后,水东江镇扑火指挥员思想麻痹,重视不够,只安排芽塘、芽江两村的部分义务扑火队员看守火场,没有组织对火场彻底清理,导致火灾死灰复燃。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受经济条件的影响,火灾发生地的生物防火林带、?望台等均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到位,致使火灾扑救工作处于被动。
3.扑火队伍装备落后。邵东县没有建立起专业的森林消防队,市、县两级的扑火物资储备不足,缺乏科学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作为支撑,缺乏实用、高效、大型的灭火器材。
4.基层工作不够落实。县、镇、村三级在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方面存在漏洞,林区群众森林防火意识较差,林区野外火源管理不到位,违章野外用火行为普遍存在,遇不利气候条件,极易引发森林火灾。
湖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省境东南亚边境距海400千米,气候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密切影响,特点明显。一是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湖南4-10月,总辐射量占全年总辐射量的70%-76%,降水量则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8%-84%,最大月雨量超过800毫米,最大日雨量超过30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雨量充沛。大范围的强降水常使江河水位猛涨,大片农田被淹,是造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二是气候年内与年际的变化较大。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气候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地区差值比平均值的地区差值大1.29倍,最多年几乎为最少年的3倍。三是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湖南年气温高,年平均温度在16 ℃-18 ℃之间。湘北洞庭湖平原地区,年日照时数可达1840小时,炎热而湿润;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敞开,冬季冷空气长驱直入,一月平均温度在4 ℃-7 ℃之间。
长年来,湖南境内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近年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不时出现极端气候,雪灾、低温冷冻、龙卷风、冰雹、洪涝、旱灾、山体滑坡、泥石流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面对严峻的灾害形势,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救灾减灾工作,全省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健全抗灾救灾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灾害紧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成功处置了2006年湘南特大洪涝灾害、2008年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等多起重特大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有效地维护了湖南的社会和谐稳定。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全球化、信息化速度的加快,湖南省各类灾害不断增多,危害性不断增大,防灾救灾也必将更困难。为此,本节选取了湖南省近年来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类典型案例,以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从中学习经验并吸取教训,把握突发事件的规律,提高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邵东县“11·27”森林火灾扑救的启示
2007年11月27日12:00许,邵东县水东江镇莲湖山场发生森林火灾。由于火灾发生地段群山环绕,森林茂密,地形复杂,扑救难度大,火势相继蔓延到两个镇11个村,经过省、市、县三级政府组织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武警、消防、民兵预备役官兵以及当地干部群众共2000余人的奋力扑救,大火到12月1日17:36被完全扑灭。此次森林火灾火场总面积311.5公顷,受损森林面积251公顷,损失林木蓄积13839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75万元,扑火直接经费120余万元。
一、火灾扑救过程
11月27日:初战告捷。中午12:30左右,邵东县水东江镇党政办接到群众报警,称芽江村的莲湖山场发生森林火灾,只有当地几个村民在扑救。镇党委书记和镇长立即组织带领镇半专业扑火队(镇机关干部)40人赶到火场,在芽江村成立了镇扑火指挥部,组织芽塘、芽江两村的义务扑火队员共60名从南面、东南面和西面3个方向同时扑火,明火于当日17:50左右扑灭。
11月28日:死灰复燃。上午10:00左右,火场死灰复燃,迅速向两侧蔓延。水东江镇政府于16:00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火灾情况,请求支援。邵东县一名县委领导带领县民兵应急分队50人于17:00赶赴现场,成立县扑火前线指挥部,整合扑火队伍,组织300人分四路扑救。19:30,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会商火情,部署火灾扑救工作,主要负责人当晚紧急调集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120余名,沿佘田桥镇方向上山扑火。
11月29日:决战西南。上午,火场西南方向的火势加快,危及山下的居民住房。县扑火前线指挥部立即组织村义务扑火队带领村民在所有房屋周边开设隔离带,利用山下水库的有利条件,架设3台消防泵以水灭火,再调集当地驻军130人、县武警中队60人增援,并向邵阳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和湖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并请求支援。邵阳市政府立即启动森林火灾应急预案,邵阳军分区司令员、邵阳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人相继赶到火灾现场,成立市扑火前线指挥部,协调火灾扑救工作。紧急调集邵阳市武警支队官兵70名、邵阳市公安消防支队官兵40名增援扑救。12:45,佘田桥镇范围的明火基本被扑灭,村民的住房转危为安。当天,湖南省林业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唐苗生率省防火办火场督导组到达火灾现场协调指挥。
11月30日:确保重点。上午,山火相继延烧至水东江镇的永兴、水东、石虹、江山、小岭等村,火场面积逐渐增大,火线长达10千米,已严重威胁到商品杉木林基地的安全。邵阳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率相关人员相继赶到现场参与指挥扑救工作,市扑火前线指挥部命令洞口、邵阳两个县的森林专业消防中队紧急支援,并从大祥区、双清区急调民兵应急分队200余人,从邵东机场调集武警官兵100余人增援。16:00,湖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人员到达火场,并从省物资储备库紧急调运风力灭火机、油锯、水泵等扑火设备300余件支援。
为确保商品杉木林基地的安全,邵阳军分区司令员等率当地驻军和市、县两级武警、消防部队官兵共280人,急行军穿过杉木林基地,由南往北扑火;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人带领洞口、邵阳两个县森林专业消防中队以及大祥区、双清区民兵应急分队共250余人,从北向南扑救。扑火队员克服了山势陡峭、灌木杂草丛生等多重困难,采取开辟防火隔离带切断火线和直接扑打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连续奋战近8个小时,火魔终于被降伏,火线被阻隔在杉木林基地外50米左右。
12月1日:分头击破。凌晨,火场仍有7处火点在燃烧。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再从市武警支队调谴70名官兵增援。根据副省长、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杨泰波指示,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决定启动Ⅱ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6:00,省林业厅主要负责人、省武警总队负责人到达水东江镇,成立省扑火前线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火灾扑救工作。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立即协商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就近调动460名官兵急行军赶赴邵东县增援。9:00,正在湖南督查指导森林防火工作的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专家组组长朴东赫率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工作组一行赶到火场。省扑火前线指挥部决定从衡阳市调用省林业厅的两架直升机巡视火场,制定了“重兵投入、分头击破、务必在18:00前扑灭”的攻坚作战方案,将已到位的1200人的扑火队伍分成5个扑火分队,于14:00发起总攻,各队领导率先垂范,参战队员英勇善战,17:36,火场明火被全部扑灭。为防止火场再次死灰复燃,省、市扑火前线指挥部决定,由邵阳军分区再从邻近的隆回县调集民兵应急分队100人看守火场。
12月2日:火场清理。以隆回县民兵应急分队为主,邵东县林业局、水东江镇政府扑火半专业队和当地义务扑火队为辅,划定责任区,看守火场,清理余火,对火场进行全面清理。下午15:00,省扑火前线指挥部宣布水东江“11·27”森林火灾应急行动结束。
二、火灾原因分析
(一)火灾发生的直接原因
经查证,此次森林火灾系该县水东江镇雅江村6组一村民违反野外用火规定,在靠近山场的自留地烧茅草,由于天晴风大,茅草干枯,火势迅速蔓延到山林内引起火灾。12月1日,森林火灾肇事者在亲戚陪同下到邵东县森林公安分局自首,2008年1月11日被邵东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4年执行。
(二)火灾持续燃烧的特殊原因
一是气象条件特殊。火灾发生地区持续干旱多日,风速大,湿度低,可燃物干燥,森林火险等级高。二是植被条件特殊。火场植被丰富,抗火性能差,特别是林下灌木、杂草丛生,森林有效可燃物载量高。三是地形条件特殊。火灾发生地山峦连绵不断,山势陡,道路少,不利于扑火队伍快速行进,扑救难度大。
三、火灾扑救启示
这起森林火灾,是湖南省近10年来持续燃烧时间最长、应急响应级别最高、动员组织扑火人数最多、过火面积最广、社会影响较大的一起典型火灾。
(一)火灾扑救的成功经验
1.领导重视,靠前指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火灾扑救工作。副省长、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杨泰波多次电话指示邵阳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组织好扑救工作,并要求省林业厅、省防火办密切关注火情发展,根据邵阳市请求及时支援扑救,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邵阳市委书记黄天锡时刻关注扑火工作进展。在整个火灾扑救过程中,先后有省森林防火指挥部、邵阳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和邵东县委、县政府多名负责人赶赴火灾一线指挥扑救。
2.突出重点,确保安全。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重要产业安全放在扑救工作首位。此次火灾持续时间长,参战人员多,没有伤亡1人,没有1栋民房受损,确保了成片杉木林基地的安全。11月28日,火灾死灰复燃后,水东江镇政府立即组织义务扑火队员通过开设隔离带和采取以水灭火的方法,使火线绕过了山上一道观,确保了道观的安全。11月29日,邵东县扑火前线指挥部利用山下水库的有利条件,架设3台消防泵以水灭火,并调集当地驻军以及县武警中队190余人,及时扑灭了西南方向的火势,使山下的居民住房转危为安。11月30日,邵阳市扑火前线指挥部果断决策,投入兵力近600名,连续奋战近8小时,降伏了快速窜向杉木林基地的火魔,确保了商品杉木林基地的安全。
3.快速反应,上下联动。根据火灾发展趋势,省、市、县三级政府迅速反应,及时启动火灾应急预案,相继在火场设立了扑火前线指挥部,统筹协调扑救工作,随着火灾加大,提高应急响应级别,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启动Ⅱ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省林业厅、省防火办紧急调运扑火设备支援,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在最短时间内调集部队、武警、民兵预备役官兵火速增援,战绩明显。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处置果断,气象、航空、卫生、政法等有关部门及当地村民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火情最严重时刻,领导率先垂范,参战队员英勇善战,成为成功扑救火灾的关键因素。
(二)扑救及预防工作不足
1.火灾初期扑救指挥能力较差。11月27日下午火灾扑灭后,水东江镇扑火指挥员思想麻痹,重视不够,只安排芽塘、芽江两村的部分义务扑火队员看守火场,没有组织对火场彻底清理,导致火灾死灰复燃。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受经济条件的影响,火灾发生地的生物防火林带、?望台等均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到位,致使火灾扑救工作处于被动。
3.扑火队伍装备落后。邵东县没有建立起专业的森林消防队,市、县两级的扑火物资储备不足,缺乏科学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作为支撑,缺乏实用、高效、大型的灭火器材。
4.基层工作不够落实。县、镇、村三级在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方面存在漏洞,林区群众森林防火意识较差,林区野外火源管理不到位,违章野外用火行为普遍存在,遇不利气候条件,极易引发森林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