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研究-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郴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研究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6-02-29 08:56 【字体: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的转变升级,消费者对农产品加工制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的需求强劲,拉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高速发展。郴州抢抓契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创建特色品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园建设步伐,培育一批有实力、有潜力、有影响力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发展档次。本文从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现状及特点,存在问题等方面论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供各级各部门决策参考。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现状与特点

  2015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5家,总产值达488.6亿元,从业人数2.5万人。主要有农副食品加工、木材加工、造纸和纸制品业等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消费市场为导向、以本土资源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框架。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产值不断增加。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着力实施农业产业化“12345”等一系列工程,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比2011年的277.87亿元增加210.7亿元,增长43.1%;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为145.7%,比2011年的112%,提升近34个百分点。

  (二)行业不断增多。近年来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种类日趋增多。201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行业种类增加到11个大类行业,其中产值占比居前四位的行业分别为农副食品加工企业有51家,产值为171.1亿元,占全市的3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企业有15家,产值40.8亿元,占全市的8.4%;木材加工企业有24家,产值34.7亿元,占全市的7.1%;造纸和纸制品业企业有21家,产值29.9亿元,占全市的6.1%。全市产值过亿的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6家,比2014年增加8家,占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3.1%。在做大做强“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和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逐渐培育发展“纺织业、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产业,农产品加工产品种类更多、行业更丰富、产业规模更大。

  (三)品牌不断增强。近年全市针对农产品加工工艺简单、设备落后的现状,积极支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提升传统产业及传统产品。引进蔬菜真空冻干加工工艺,稻米精选加工工艺及淀粉制作工艺等新技术、新工艺,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同时,全市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郴”字号农业品牌不断涌现,品牌效益不断凸显。2015年资兴的“东江湖蜜桔”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全市农业企业成功创建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1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还拥有18个湖南名牌产品、28个湖南省著名商标;全市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105个。在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农产品加工工艺和技术,创建本土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价值。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郴州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内外发达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生产水平低,企业规模小。全市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比较落后,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仍然延续传统的作坊式手工生产技术,设备陈旧老化,加工质量粗糙,工艺指标落后,设备性能和出品率低,可靠性差。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多数企业生产能耗和物耗偏高,生产效率低,加工制品质量差,加工成本高,产品质量档次低。此外,全市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速度与全省水平、国家目标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但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占比(145.7%)离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末220%的目标相差甚远。全市10个二、三类县市区中,也只有资兴实现了“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目标任务,嘉禾、临武、汝城3个县实现程度还不到20%。而且,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个别县市区如临武和桂东分别只有2和4家企业,占比极低,极大的影响了全市的整体发展速度。从目前郴州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规模情况看,呈现大企业偏少、中间断层的梯度结构,龙头企业数量虽较往年有所增加,但规模仍相对偏低,旗舰型大企业集团不多,对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城镇化的带动能力还不强。2015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75家,占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的52.4%,过10亿元的有5家,过50亿元的仅1家且属于烟草行业。

  (二)科技投入少,创新能力弱。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领域科技经费投入严重偏少,制约了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和运用。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研发经费支出2.8亿元,仅占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8.8%,有66.4%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研发经费的支出。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力量支撑缺乏,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郴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劳动密集型居多,“小、散、弱、差”等情况突出,一些传统产品仍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水平,缺乏先进的技术装备、新兴工艺和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少。

  (三)融资渠道窄,资金供应紧。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是制约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其他工矿企业相比较,存在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其资金周转需求量更大,对融资服务的需求尤为强烈。一是农产品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企业对原料收购资金占用量大,且资金需求时间相对集中,同时,市场不规范引发的客户拖欠货款等问题,进一步导致企业资金周转较慢;二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往往规模较小,自身积累有限,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是银行信贷。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与原料供应质量、市场行情等因素息息相关,不可控因素较多,虽然国家为推进农业发展,多次出台关于涉农融资的优惠政策和文件,而金融机构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普遍存在惜贷心理,且银行贷款条件仍较为严苛,审批程序繁琐,企业难以得到足额贷款。尤其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类型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十分困难,他们的主要的融资渠道是内部融资和地下融资,创业资金短缺是这类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这不仅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扩张与发展、技术改革、新产品开发等也只能纸上谈兵,而且减缓了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速度,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投入和产品升级的能力。

  (四)营销理念旧,品牌名气差。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普遍面临缺乏农产品品牌意识的问题。由于经营者缺乏市场营销意识,不仅使一些颇具竞争实力的农产品要么“养在深闺人未知”,要么甘作“替身”,隐姓埋名。虽然永兴冰糖橙、宜章脐橙、临武乌梅、桂东黄菌等名气较大,但加工不多,基本以卖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不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资金积累慢,难以进行生产创新和新技术开发,从而难以实现品牌战略管理;企业对市场定位不准,难以独立建立各自的市场营销渠道,稳定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另外,在市场营销中,广告投入作为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也直接影响农产品品牌的形成。品牌是产品的生命力,也是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品牌经济,没有品牌,很难在市场上取胜。到目前为止,我市绝大部分土地还保持着传统的农业方式生产,即使快速发展的绿色粮油作物所占比例也很小,市场需求看好的绿色大米、杂粮、木耳、蜂产品等的生产加工数量不足,这些都与巨大的消费市场不能适应。尤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需要企业能与时俱进,利用网络营销开发市场,开启电商时代,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三、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风向标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重要保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解决农产品卖供需关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

  (一)解放思想,明确发展思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对促进经济提质转型、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企业的广泛参与和农户的大力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务必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指导思想。要结合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际,完善政策支持和体制机制,制定和落实相关产业发展扶持措施,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工作考核考评办法等,增强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全市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要科学布局农产品加工产业区域,确定优先支持发展及限制发展的产业政策,防止过度竞争,提高市场集中度,加快企业间的重组与联合,尽快形成一批优势企业,以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提供与农产品加工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卫生防疫与检测、市场信息网络、科学研究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需要强大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支撑,只有如此,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在建设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重点增加对冷藏、保鲜、包装、运输、卫生检疫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变重视农业生产设施投入而忽视加工储运设施投入,以及环节分立的投资观念,有意识引导生产加工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投资,以建设投资引导产业一体化发展。同时,要加强防治环境污染的设施建设和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树立品牌,提升发展档次。农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生产可以做到资源共享,特别是同一地区、同一品种的农产品完全可以统一品牌,扩大品牌的影响力。积极实施品牌战略,营造农产品品牌文化,并对品牌进行日常维护和监督。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品牌的注册、原产地的认证等途径,使品牌合法化、规范化。同时,有关部门、各行业协会以及专门的公益性机构要充分发挥市场监管的作用,有效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品牌产品的合法权益。企业要选择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作为创名牌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在优化品种质量和提高档次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知名度,在国内外市场上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要注重发挥农产品特色,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农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拓展市场占有率。要抢抓郴州起飞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12345”等系列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园建设步伐,培育一批有实力、有潜力、有影响力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发展档次。在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的县市区高标准新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大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现有农产品加工园区提档升级,引导园区内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完善业态并快速向高端化方向转型。

  (三)依托科技,加强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通过技术创新,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开发出市场所没有的新产品和服务项目,开拓新的消费领域和市场领域,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强迫性的产物,农产品加工企业应有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的意识,否则,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失败。要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力度。既要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又要体现高校与科研单位技术支撑的核心作用,尤其是与本土高校的相关专业合作,利用本土资源,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建立稳定、正常、有效的产学研联合机制,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要加强农产品加工科技服务。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专家顾问团,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经营策略技术咨询和市场开发等方面提供服务。探索和创新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公司+农户”、“股份合作”等新模式,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权、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把产加销、农工贸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企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使产业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现“双赢”。要强化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管理,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已是时代的趋势,要打造集“现货商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仓储物流”四位一体的系统的、综合性的全国性平台。并利用此平台将郴州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的大量、优质的农产品以电子现货交易方式交易,不断扩大农产品的销路,提升品牌价值。

  (四)搭建平台,破解融资瓶颈。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金一直是重要的贡献因子,资金缺乏也直是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加大金融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企业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题和关键,政府要鼓励金融业,特别是农业政策性金融系统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并且按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信贷结构,适当增加贷款总额,尤其是加大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快符合上市条件,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并扩大上市规模。企业利用内源融资手段,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企业间接融资问题;由于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是必须的措施。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改善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环境,为其提供多方面的资金扶持。要用好金融改革、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贴息贷款、政府优惠贷款等政策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扩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担保基金和企业信用制度,进一步融洽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企业要以好信用、好项目吸引银行贷款。要通过搞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集团企业等措施,筹措扩改资金和技术创新资金,有效地吸引民间投资,加快企业发展。

  (五)强化管理,提高经营水平。目前,在我市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家庭式经营模式占主导,管理水平低下,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只有切实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才能把企业机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效力充分地发挥出来。要努力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跨越,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是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农产品加工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需要全方位的创新,而这一系列的创新,都需要高层次的人去完成,需要管理、技术等各方面的人才,人才战略创新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的根本,要创新用人机制,以新的用人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的创业冲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湖南省统计局网站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