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低速复苏,国内经济增速向“L”型换挡的新形势,省委、省政府精准研判、科学决策,全省工业经济在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总体运行持续向好。但同时,全省工业仍然面临运行环境欠优、市场需求疲软、部分重点行业增速放缓等诸多不利因素挑战,需引起重视。
一、工业增速继续回升,总体运行持续向好
1-4月,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虽比去年同期低0.9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累计增速快0.1个百分点。从当月数据看,4月全省规模工业增长6.5%,比3月快0.2个百分点,比1-2月快0.5个百分点。工业增速自1-2月低位开局以来,连续两个月保持小幅提升,工业经济持续向好趋势初显。从数据上看,尽管提升幅度不大,但它打破了多年来湖南工业1-4月增速低于一季度的周期特性。这一变化传递了发展趋势上的一个积极信号,意味着不论下阶段工业经济增速是持续回升还是继续调整,当前增速与“底部低位”接近,向下调整空间有限,持续向好可期。
规模工业增速趋势图
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积极因素逐步凸显
(一)两高产业来势好。一是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快。1—4月,规模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比规模工业平均增速快3.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快0.4个百分点。其中,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19.7%、10.8%、25.5%、9.5%、8.8%和8.5%。二是高加工度产业增长快。1—4月,高加工度工业增长10.5%,比规模工业平均增速快4.2个百分点。从发展趋势看,高加工度工业增速比去年同期快2.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快0.3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省规模工业的36.3%,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
(二)部分重点行业增长快。1-4月,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29.3%、13.7%、12.5%、12.0%、11.0%和10.8%,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5.3%、8.1%、9.0%、14.5%、9.5%和4.7%,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0个、0.5个、0.6个、0.9个、0.6个和0.3个百分点。
(三)非公经济不断壮大。1-4月,规模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9.1%,比规模工业平均增速快2.8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4.6%,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
(四)外贸需求有所好转。1-4月,规模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2.4%,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3.5%,与一季度比,增速与占比分别提高了2.0个和0.2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4月当月出口交货值增长11.7%,比去年同期加快7.6个百分点,比3月份加快16.2个百分点。
(五)园区集聚效应不断增强。1-4月,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8%,比规模工业平均增速快2.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快0.2个百分点;园区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规模工业的60.2%,比去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
三、面临形势依然严峻,保持趋势仍需下力
(一)市场需求持续偏弱。产品价格是反映市场需求状况的晴雨表。1—4月,全省工业品生产者价格平均同比下跌3.8%,下跌趋势没有扭转。按生产、生活资料分,用于生活消费的工业品价格基本平稳,生活资料类工业品综合价格同比上涨0.3%;用于生产消费的工业品价格下跌明显,生产资料类工业品价格同比下跌5.0%。其中,采掘、原材料、加工业三类工业品综合价格分别下跌10.8%、9.4%和3.2%。
(二)部分传统及优势产业增长乏力。1—4月,烟草制品业(-10.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4.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4%)、专用设备制造业(0.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4%)等传统重点产业增速明显低于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7.3%)增速比一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比1—2月下降1.9个百分点,增长初显乏力。
(三)部分新兴优势行业增速下降明显。在宏观经济趋紧、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下,部分新兴优势行业增速下降幅度较大。1—4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增速虽高于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但比去年同期下降13.2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1.8%,比去年同期低17.5个百分点。
(四)企业增效压力较大。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28.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6.4%)、专用设备制造业(-23.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23.5%)、烟草制品业(-21.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9.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0.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8%)等全省传统重点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均出现负增长。
四、因地制宜抓发展,精准发力方可期
总体来看,自1-2月低位开局以来,全省工业增速连续两个月保持小幅提升,初步显现出向好的发展迹象,但同时,工业运行仍面临需求不旺价格走低、部分传统产业低迷、部分新兴产业增长乏力等诸多挑战。为保持工业发展持续向好,建议从当前湖南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在“引”、“转”、“增”三个方面下好力:
(一)运用好“引”力。“引”就是要下力引进新的资本、新的技术、新的人才。当前,湖南工业发展正处于经济转型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下力气引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人才、资本、技术,对振兴湖南工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工业总体持续向好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用好“引”字诀,既是补齐基础短板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然要求。要以全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不断提高招商、投资、建设等领域行政审批服务效率,为充分用好“引”力搭建好优质服务平台。
(二)发挥好“转”力。“转”就是要对工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可能遇到的挑战,通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途径及时转化,为工业持续向好发展扫清道路。当前,湖南工业经济运行中面临的挑战既有需求不旺价格走低、传统资源型和投资依赖型行业增长乏力等老问题,也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部分新兴优势行业增速下降等新问题。针对老问题,要以全省供给侧改革为契机,继续发挥好小微型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继续利用好大中型企业“船大好定浪”的优势,进一步攻坚克难,加强创新,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针对新问题,要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采取加大项目建设、扶持产业企业等精准发力措施,妥善处理。
(三)落实好“增”力。“增”就是要发挥优势,增强重点优势行业对全省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一是要增强汽车产业扶持力度。汽车产业是我省的新兴支柱产业,具有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强、发展动力足等特点,要加强引导,重点扶持,积极培育湖南汽车产业自主品牌。二是要大力发展两高产业。高技术、高加工业发展快,市场竞争力强,一直是全省工业经济的先导产业,要继续鼓励两高行业企业做大做强,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三是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园区化发展是湖南工业发展的一大特色,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作,“让九龙治水真正治好水”,立足产业基础与优势,加大园区建设投入,积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协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