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株洲国际会展中心,一场关于北斗规模应用产业化的专题论坛还未开始,会场入口处已是人头攒动。工作人员不断增设临时座椅,仍有不少晚到的听众站在后排过道旁听。
这般火热场景,在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各个会场、展馆内同步上演。
从2021年到2025年,峰会走过四届,热度不减反增。首届峰会时,北斗于大众而言,仿佛还蒙着一层神秘面纱。如今,峰会已演变为全球北斗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国际盛会之一,今年吸引了24个国家代表团、5个国际组织、14位两院院士和800多家企业参与。
透过北斗峰会这面棱镜,折射出中国北斗从“天边”来到“身边”、从“行业专用”走向“大众消费”、从“中国产品”升维成“世界品牌”的壮阔历程。
从行业专用到大众消费,北斗应用边界不断拓展
步入本届北斗峰会展览区,一幅由时空智能编织的奇妙图景徐徐展开。
人形机器人“青龙Pro”背着一个“时空算力背包”,在千寻位置的展区里自如行走。背包内置北斗卫星天线与板卡,让机器人在户外有了精准定位与路径规划的“最强大脑”。不远处,中国电信的智能驾驶舱引来不少观众围观,纷纷上手体验“北斗+5G”远程操控车辆的乐趣。
与前些年北斗更多应用在专业领域不同,不少新技术、新产品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本届峰会上发布的《北斗产业发展蓝皮书(2025年)》显示,北斗在大众消费领域应用占比突破70%,成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共享出行的“标配”。
在株洲街头,市民打开“北斗千行”小程序,即可便捷查找并解锁集成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共享电动自行车,解决了“找车难、管车难”的痛点。美团骑行行业发展中心总经理令鸿嘉在峰会上披露,美团已在全国30余座城市投放超263万辆北斗共享单车,高精度定位让找车误差控制在10厘米内。
消费领域的规模应用,进一步反哺技术创新。峰会首发的33项新产品中,华大北斗的短报文通信芯片将信号捕获时间压缩至2秒以内,千寻位置的MC382系列以“亲民售价”推动高精度定位普及。
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广富说,“北斗正从‘建成好用’走向‘用好用广’,其规模应用已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活力。”
北斗与大众生活的链接还将更加紧密。北斗产业发展蓝皮书预测,未来三年北斗应用年均增量约4亿台,大众消费市场承担八成增量。
从中国品牌到世界共享,北斗国际化步伐加速
秉承“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理念,北斗系统面向全球免费提供公开服务,服务能力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优质多样、安全可靠收获了广泛信任。
9月24日,22个重大项目在本届北斗峰会上集中签约,其中包括北斗空天数智产业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海外场景应用、阿奇米德海外北斗无人割草机等3个国际项目。行业人士指出,这些项目不仅深化了产学研合作,更体现了北斗技术从“中国方案”向“世界共享”的跨越。
“在互联互通的世界,我们都无法独立运行。依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阿深化合作,我们才能共享智慧成果。”在本届峰会同期举行的第五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上,阿盟秘书处参会代表团团长艾哈迈德·穆斯塔法·法赫米·哈菲兹表示。
马达加斯加国民议会副议长福蒙德拉扎说:“我们深信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依赖于创新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北斗系统正帮助我们开展长期可持续的技术转移项目。”据了解,该国已将北斗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用于打击盗匪、监管海洋经济区等领域。
中国持续扩大北斗系统国际“朋友圈”,在多边合作、双边合作、国际标准和海外应用等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在巴基斯坦,北斗洪水预警系统覆盖80%洪泛区,预警时间提前至6小时;在马来西亚大型油棕种植园,北斗自动驾驶农机实现厘米级精准作业,生产效率提升约25%;在瑞典哥德堡港,北斗优化集装箱管理,船舶平均停泊时间缩短18%。
未来,北斗将成为全球不可或缺的时空基础设施。尤其是北斗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赛道深度融合,其在全球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展。
本届峰会上,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携手十余家生态伙伴共同发起成立“北斗应用国际合作联盟”。“面向未来,我们将深化协同创新,加强标准引领,加速国际推广,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再上新台阶。”中国时空信息集团董事长张弩表示。
从技术策源地到产业高地,湖南北斗不断进阶
“每次峰会都有新收获。”赛德雷特副总经理童心雅介绍,自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起,公司连续参展,结识了更多上下游伙伴,提升了公司的影响力。本次峰会上,赛德雷特与中科星睿签署“高分辨率多功能遥感卫星星座研制项目”合作协议,携手推进商业遥感卫星领域创新突破。
赛德雷特2022年落户株洲,短短3年,已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民营商业卫星制造基地,具备500公斤以下级别小卫星每年150颗的批量产能。
经过4届峰会的积淀,湖南北斗产业吸引力不断提升,迎来跨越式发展。
作为国内北斗技术创新的核心策源地,湖南全程参与北斗一号、二号、三号系统建设任务,重点突破信号快捕等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助力北斗核心器部件100%自主可控。如今,湖南集聚全国北斗产业80%以上的核心技术资源,拥有19个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
技术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产业胜势。近两年,省市两级政府密集出台政策,将“建设北斗规模应用引领区”列为先进制造业高地标志性工程之一,我省北斗产业发展提速,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目前,湖南北斗产业已基本覆盖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涵盖星载设备、北斗芯片、系统集成、行业应用等全产业链条。2024年,全省北斗规模应用产业产值达610亿元、增长35.6%。长沙、株洲、岳阳等3市入选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名单,数量居全国第一。
北斗应用先试先行,湖南先后承担了6个国家北斗应用示范工程,赋能公安、应急、防灾减灾、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比如,湖南湘银河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北斗+数字孪生灌区平台”,深度融合北斗短报文、定位、授时功能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旱能精准灌、涝能科学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湖南省北斗产业发展规划显示,2027年全省北斗产业规模力争突破千亿元,湖南将建设为全国领先的北斗全域全场景应用示范区。
(文/谢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