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石门县易家渡镇军档桥村、夹山镇西周村一带,连片的节水抗旱稻迎来收获期,金黄的稻穗映衬着农户们的笑脸。
“我们合作社种植水稻超2000亩,以往干旱时约有三分之一无法正常栽种,部分田块减产甚至绝收。现在引进‘旱优3015’,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石门军档桥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敏说。
今年,该县农业农村部门探索引种“旱优3015”节水抗旱稻1000亩。该品种能在干旱条件下保持较好的生长态势。曾经被无奈闲置或低产经营的“天水田”,得以实现稳定产收。
“首次试种非常成功,预估湿谷平均亩产600公斤,高产丘块可达750公斤以上。”石门县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股股长刘自成告诉记者,节水抗旱稻采用轻简栽培方式,省去催芽、育秧、插秧等环节,直接进行旱直播或水直播,操作简便,显著减轻劳动强度,更利于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减少农药与化肥施用量,节水50%以上、节肥30%以上,面源污染和碳排放削减90%以上,兼具生态与经济效益,明年将在县域内缺水地区进一步推广。
(文/卓萌 肖佩钒 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