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翠绿的蔬菜长势喜人——
三湘处处好“丰”景
9月23日,罗霄山下的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洋溢着丰收的喜悦。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主会场活动在这里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民拿出自己今年的“得意之作”向来宾展示,大家载歌载舞,庆祝丰收。
又是一个秋天,三湘大地五彩斑斓,处处都是新“丰”景。广袤田野里,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果园中,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菜地里,翠绿的蔬菜长势喜人。
今年,湖南克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扎扎实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早稻单产增长1.98%,创历史新高;上半年,畜牧产值同比增长3.47%,排中部首位;油菜平均亩产较去年提高5.8%。
科技赋能,饭碗端得牢
9月20日,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河市镇古罗城村种粮大户林林在稻田边查看晚稻灌溉情况。“晚稻一旦齐穗,田间保持湿润非常关键。”林林说,今年,在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下,早稻湿谷子亩产提升了50公斤左右,1200亩早稻纯利润比去年多了8万余元。
湖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是重中之重。今年,全省各地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良田、良机、良种、良法加持,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9月21日,看着田间已齐穗的晚稻,汉寿县种粮大户熊耀华满脸笑容。“从晚稻齐穗情况来看,将会大丰收。”熊耀华说,现在种田机械化,省时又省力。目前,汉寿县水稻种植实现了从育秧、插秧、植保到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
位于衡南县的袁隆平杂交水稻高产攻关衡南示范基地同样传来喜讯,今年早稻平均亩产达753.2公斤,较去年提升15.4%,再创历史新高。
永州市冷水滩区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早稻、中稻喜获丰收。
新晃侗族自治县创建水稻高产示范片,推广“五统一”技术集成,为秋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稻穗金黄,籽粒饱满,中国人的饭碗装上了更多的优质“湖南粮”。湖南通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省夏粮及早稻喜获丰收,早稻总产量居全国首位,据省农业农村厅调查,秋粮丰收在望。
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
8月29日,中方县铁坡镇举办金秋丰收节活动,一场激烈的“梨王争霸”赛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经过称重与外观筛选,梨花村村民杨理平种植的金秋梨以1.68公斤斩获“南方梨王”称号。金秋梨是铁坡镇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上万亩,预计今年总产值可超5000万元。
除了粮食生产,湖南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了“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金秋时节,各类特色农产品陆续进入丰收季,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白露过后,道县种植的紫薯迎来采收季,当地农民忙着采挖、分拣、打包、转运紫薯,供应市场。今年,道县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引导农民发展紫薯种植产业,紫薯成了农民增收的“金疙瘩”。该县长兴村种植的150多亩高产紫薯,预计年产值可超60万元。
湖南农产品丰富,粮油、畜禽、水产、茶叶、蔬菜、油茶等产业极具特色。今年,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添笔、加彩,共同绘制了一幅三湘“丰”景画。
今年,湖南大田油菜种植亩产首次突破270公斤。上半年,全省畜牧产值同比增长3.47%,高出全国平均2.56个百分点。
一个个丰收的场景,不仅让农民鼓起了腰包,也让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看到了“钱”景。
9月22日,郴州展翔绿色农业有限公司脐橙种植基地里,碧绿的橘树漫山遍野,饱满圆润的脐橙点缀枝头。今年,该公司正在建设精深加工产业链,准备通过精深加工将产品拓展到大湾区和东南亚及中东市场。
农旅融合,湘村“丰”景日日新
丰收既是物质的富足,也是精神的愉悦。湖南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抓手,将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盛会,带旺人气,湘村“丰”景日日新。
9月15日,张家界黄龙洞生态田园秋收节在稻浪翻金的田园里开镰启动,中外游客和当地群众,一起下田体验收割水稻的乐趣,分享丰收的喜悦。稻田音乐会、稻田运动会、稻田集市等系列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感受到了浓厚的农耕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9月20日,岳阳君山区“悦享丰收·趣味田园”2025君品君山丰收季系列活动现场,200组家庭踏着晨光奔赴田园之约,农事体验、亲子互动与文化传承等活动,让丰收的喜悦传得更远。
田园变公园,村庄成景区。农旅融合打通了乡村振兴的“任督二脉”。
薄雾朦胧,碧波荡漾,㵲水河畔的中方县荆坪古村恬静清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今年,怀化市抓住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契机,激活全市187个传统村落的发展动力,将静态的乡村文化与独特民俗风情,转变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
丰收不仅让农民鼓起了口袋,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真实写照。
(文/奉永成 胡盼盼 杨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