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闻发布会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7-01-23 15:11 【字体: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省科技厅、湖南师范大学欢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衷心感谢大家对我省科技事业的关心和支持。2016年12月28日,科学技术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依托湖南师范大学建设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17年1月16日,《科技部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6]427号)印发。下面我就有关情况作个简要通报。

  一、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力度,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湖南省政府和科技部共建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我省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获批建设,对推动我省国家级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原始创新,加快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和科教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具有广阔的淡水资源和丰富的淡水鱼类资源。渔业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湖南是渔业大省,但不是渔业强省,淡水渔业发展潜力巨大。该实验室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从事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不仅将积极促进我国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还将助推湖南千亿渔业目标的实现。

  二、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情况

  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刘筠院士于1953年创立,一直以来从事淡水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的发育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为我国水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刘筠院士为首的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团队揭示了我国四大家鱼性腺发育与受精细胞学的规律,为我国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的人工繁殖技术的建立及四大家鱼苗种的规模化养殖做出了突出贡献,长期以来,我国大宗淡水鱼类供应充足且价格便宜,与刘筠院士的研究团队做出的重要贡献是分不开的。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实验室致力于鱼类远缘杂交研究,长期研究证明鱼类远缘杂交可以形成多种可育品系,打破了“种间杂交难以形成可育品系”的传统观念,为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资源,也为生物演化研究提供了好材料。实验室经过几十年来两代人的努力建设,2001年获批“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获批“蛋白质组学与发育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7年获批“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3年,整合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启动申报“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12月28日,获批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由在鱼类生殖发育和遗传育种方面做出杰出成绩的刘少军教授担任,依托单位为湖南师范大学,主管部门为湖南省科技厅,建设运行期5年。

  目前,该实验室形成了一支以院士、中青年教授、年轻博士为主体的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凝聚力强的创新型研究团队,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27人,副高人员10人,博士生导师2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1人。实验室设立鱼类生殖发育及遗传育种、鱼类重要生物学性状形成机制、鱼类健康养殖三个研究方向,分别由刘少军教授、刘中华教授、夏立秋教授领衔。2014年,由实验室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组成的“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创新研究团队”被中组部授予“第五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实验室在淡水鱼类的生殖发育及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统性的创新成绩,在世界上首次研制出一系列源于远缘杂交的四倍体鱼和二倍体鱼品系;建立了用这些品系研制优良三倍体鱼和二倍体鱼的技术体系;获得了3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及7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湘云鲫、湘云鲤、湘云鲫2号、杂交翘嘴鲂、鳊鲴杂交鱼、合方鲫等优良鱼类品种具有生长快、肉质好、抗逆性强等优点,其中研制的湘云鲫2号等不育三倍体鱼还具有独特的保护自然鱼类种质资源和保护苗种生产知识产权的特有功能。这些优良鱼类推广到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湖南湘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并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养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实验室探索出鱼类远缘杂交中一些重要的遗传和繁殖规律,系统阐明了杂交双亲与后代染色体倍性关系;首次证明了鲫鱼来源于鲤鱼与团头鲂杂交的形成途径;完成了翘嘴红鲌、团头鲂、红鲫等重要经济鱼类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并证明嵌合基因是杂交鱼品系共同的重要遗传特性;发现并研究了不减数配子导致多倍体鱼形成的机制。实验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科技奖4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23项。近5年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遗传学杂志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养殖鱼类繁殖生理学》和《鱼类远缘杂交》,形成了较系统的鱼类远缘杂交理论体系。

  三、实验室的建设目标

  在今后的建设期内,实验室将强化我国淡水渔业领域的自主创新研究,紧密围绕鱼类远缘杂交等技术形成可育品系的遗传、繁殖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聚焦鱼类生殖发育及遗传育种、鱼类重要生物学性状形成机制以及鱼类健康养殖三个方向开展研究;为我国鱼类遗传育种和健康养殖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研制一批优良鱼类品种,建立名贵经济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库并对其扩群利用,构建优质鱼类健康养殖模式,培养一批优秀专业人才,形成高水平创新研究团队,建成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促进科研成果的进一步推广,推动实现湖南千亿渔业产值目标,最终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际先进的淡水鱼类遗传育种及健康养殖研究的重要平台,促进湖南乃至全国现代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实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宏伟目标,必须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强省、教育强省建设。希望各位媒体朋友、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省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吹响建设科教强省的号角,大家撸起袖子一起干,迎接我省科教发展又一个希望的春天。

  谢谢大家!

信息来源: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闻发布会

744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