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起风云】新化洋溪:文印走天下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8-08-22 06:57 【字体:

  【镇起风云——湖南特色产业小镇巡礼】

  言及新化,必说洋溪!

  新化是贫困大县,洋溪镇却富甲一方。

  8月21日,记者在洋溪镇随机采访了3人,他们的年收入都在40万元以上。小小的六竹村,就有别墅200多栋。镇政府负责人介绍:“2017年,全镇总人口9.16万人,人均收入达到7.1万多元。”

  没有资源优势的洋溪人改变命运,靠的是不起眼的文印产业,靠的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穷则思变的鲜活样板

  了解新化文印产业的人,都知道有个邹联经。

  出生在寨边村的邹联经,13岁跟着父亲跑江湖修钢笔。1978年,聪明的邹联经从一位上海师傅那里学会了修理打字机,发现这比修钢笔赚的钱多,便回到洋溪授徒。从此,一批批头脑活泛的年轻农民,穿着一身刻意打扮的便宜西装,说着一口捏着喉咙的塑料普通话,假装打字机厂的技术员,凭借修理打字机的真本事,开始行走江湖。1985年,新化洋溪修理打字机的队伍已达3000多人。

  上世纪80年代末,四通打字机取代原来的机械打字机,不少“洋溪师傅”都傻眼了。“舵把子”邹联经买回一台四通打字机拆开左看右看,摸清道道后,办了一期8个学员的培训班。1993年,他去广州做二手复印机买卖;1997年去了日本大阪,后来在东京办起了公司。

  邹联经的成功,打开了许多年轻人的梦想空间。1995年,32岁的邹全余南下广州寻找这些“会赚钱”的老乡。在异乡的文印店里,新化老乡邹全余不仅不用交学费,还有老师傅手把手指导。多年之后,已成“大咖”的邹全余转战海南、北京、上海等地,自己经营之余,同样将技术无偿传授给朋友乡亲。23年来,他带过的徒弟至少有500多人。妹夫欧楚平、侄儿邹正平都随他走出了农村,邹正平还将7户邻居也带入文印行业,实现了小康。

  多年来,凭着亲情、友情、乡情纽带,洋溪文印产业迅速分蘖。目前,以洋溪人为骨干的20多万名新化文印人,遍布全国所有县城以上城市和各个高校,据新化县相关部门粗约估计,年产值达840亿元。

  与时俱进的创业锐气

  文印市场,看似简单,产品和设备的换代却很快,稍不注意,就会被“高科技”淘汰。但洋溪人与时俱进,牢牢把住了文印产业的每一个风口。

  在洋溪街上的一间门面里,15岁的少年罗启林正埋头修理进口复印机。虽稚气未脱,但整理线路、维修主板、恢复程序、修改编码轻车熟路,一看就是老师傅。

  70岁的老文印人罗凤怀介绍:“每逢假期,罗启林都会来他叔叔的店子里帮忙。我们洋溪人就是这样,从小培养娃娃的动手能力,在代代传承中,不断攻克难题、与时俱进。”

  从过去的简单文件资料复印,到如今的文创产品生产;从过去的中文打字机修理,到如今形成覆盖图文快印、耗材制造、进出口贸易、复印机再造的全行业产业链条,洋溪人把文印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现在,区块链、“互联网+”、关税贸易也是他们常常讨论的话题。以前在镇上开网吧的杨新松,如今是“互联网+文印产业”的先行者。他晃着手机说:“我们实行OEM代加工模式,不用天天守在店里,需要耗材直接由工厂代工,需要产品直接网上下单,发展模式从以前的‘面对面、钱对钱’,转向了线上交易、个性定制。”

  回乡创业的产业新生

  走遍千城,难忘故土!

  2017年8月,许多洋溪文印人的微信里,都收到了来自镇政府的“回归邀请函”:镇里诚挚邀请闯荡天涯的洋溪人回家创业,共同将洋溪家乡打造成“中国文印之都”。

  为加快“建都”步伐,新化县对返乡入园的文印产业实行门店3年免租、税费减免,并为进口集装箱提供运费补贴。同时,建设文印技术培训学校,在县职业学校开设文印班,建立文印人才库。而今,位于高铁新城内的文印市场,当初第一批报名的87家文印商户已全部注册入驻,他乡游子衣锦归来。

  招商回来的新印科技公司是新化文印的旗舰之一。企业339名员工中,管理层为老一辈文印人,中层人员由“复二代”构成,生产工人全部是周边的群众和贫困户。

  在新印科技公司仓库,上千台复印机整齐排列,将全部出口到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在该公司的文创产品车间,文化衫、马克杯、清明上河图、百骏图等个性化印制产品源源不断。

  公司董事长罗国雄介绍,在政府的帮助下,公司采取“公司+散户”的模式,把在外的文印人组织起来,提供设备、技术、品牌和进出口贸易等支持。通过整合力量,公司有望在5年内实现“新化文印”产业集团整体上市。

  洋溪人的回归,让新化打造文印产业总部经济园更有底气。目前已计划引回2000家企业回乡发展,实现孵化13家企业上市,在不久的将来实现240亿元产值、20亿元税收、10万人就业。

  文印产业的回归,使“吉普赛人”一般流浪发展的洋溪文印,成了有根之木、有源之水。纷纷回归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洋溪这个新化第二大镇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势能!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曾为他的恩师、洋溪人罗元琨居所题名“力食居”。而今,数以万计的洋溪人,再一次用他们的奋斗经历,丰富了“力食”的含义。

  (文/段云行 周俊 邹娜妮 马翔)

  ■点评:

  段云行

  洋溪镇人多地少,如果因循守旧,填饱肚子都成问题。然而,他们别开生面,毅然进入陌生的文印产业。“新化文印”现象,已成为大学博士论文的研究课题。

  洋溪文印的产业发展史,是一部穷则思变、挑战命运的奋斗史,是一部乡亲互助、无私提携的团结史,是一部星火燎原、终成大观的成功史。

  而今,他们走遍千城,反哺故土,带来了洋溪镇城镇建设的全面提升,带来了文印总部经济的风生水起,更提振了新化全县脱贫攻坚的必胜信心。

  1799年,洋溪农民杨海龙首创的“毛板船”,带来了近代新化100多年的繁荣,使梅山旧地一举成为三湘名邑。今天的洋溪文印,正使“骑风破浪走江天”的“毛板精神”满血复活,必将带来新化发展的再次辉煌。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喻琢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镇起风云】新化洋溪:文印走天下

7452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