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见担当——长沙一季度经济发展扫描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长沙市委、市政府深入调研、逆势作为,多项关键性数据令人鼓舞。
一季度,长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93.38亿元,同比增长6.0%,高全国1.2个百分点,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实体经济,强筋健骨再扛鼎
飞驰的高速上,满载货物的车辆频繁进出;大街小巷中,升腾的烟火气点燃长沙活力;忙碌的车间里,智能机器臂上下挥舞……凸显了长沙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效。
“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售、生产均以三位数增长,订单饱满、市场可期。”比亚迪长沙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发展,按计划开足马力生产,提产扩能,加快产品交付。
汽车产业是长沙七大千亿产业之一。矢志不渝抓实体经济的长沙,直面疫情挑战下的经济形势,实体经济的扛鼎之力更加凸显。
传统产业升级、新型产业倍增、第三产业提速,这是长沙夯实实体经济的清晰路线。
投入降低,效率提高,高低之间,长沙“三农”工作精彩开局: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2%,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685亿元,同比增长7.1%。
项目提速、结构提质,“两提”之间,长沙项目投资稳中提速: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长沙市用188个项目,1502亿元总投资“虎气”开门,漂亮出发。一季度,全市1766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20.6亿元,占年度计划27.2%,另有301个项目提前开工。
理念变革、信心不变,变与不变之间,长沙第三产业在突围:在中心城区,楼宇经济刷新城市“高度”,金融科创、总部经济、文化消费等业态,助推楼宇经济走向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面对疫情冲击,长沙旅游饭店业主动思考疫情之下消费市场新变化、新趋势,开展特色营销,从理念、产品到渠道开展自我革新。
银企对接会、“企业服务日”、驻企联络员、纾困暖企等系列活动如火如荼。“我们要为企业提供更优的服务、更暖的举措、更多的支撑,提振市场信心。”长沙市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为回应市场主体的关切和期盼,长沙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了纾解市场主体困难稳定经济运行的有关政策,将注重普惠性和针对性相结合,“降成本”和“增活力”“优环境”相结合。在落实上级政策的同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接地气的普惠性纾困政策,确保上半年“双过半”的目标顺利实现。
4月下旬,《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长沙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行动方案》,并推出十二大专项行动、强化七大平台支撑,并梳理5大责任清单,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今年二季度,长沙将着力推进“强省会”12大专项行动和“双五”工程,以湖南湘江新区、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等7大重点平台为主阵地,紧盯目标强调度、狠抓项目促投资、多措并举抓产业、强化保障优环境,确保二季度实现“双统筹”“双过半”。
对外贸易,湘品出海再提速
在长沙国际铁路港,满载货品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在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湖南的箱包、农机产品等相继出海,助力非洲发展;在中国邮政长沙国际邮件互换局,平均每天有2.2万余件国际邮件、快件以及跨境电商包裹发往世界各地……开放长沙加速奔跑。
今年1至2月,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长沙外贸逆势增长,进出口总值达437.2亿元,占全省的56.9%,比2021年同期增长26%,比全省增速高15.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00.6亿元,增长36.3%。
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是长沙外贸增长的“主力军”。
在长沙片区临空区块的中国邮政长沙国际邮件互换局,记者看到,每单查验时间从一分钟压缩到20秒,通关时间平均压缩近50%。日处理能力从5万件提升到30万件。
“长沙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业务集约式发展新模式,将3个场所和3套监管系统合而为一,实现从换场地到换界面、从搬货物到搬数据的转变,取得降本、增效、促发展的创新效果。”长沙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便利化通关模式,2021年,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110.08亿元,增长71.74%。
在长沙片区雨花区块的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由雨花区搭建的37个非洲国家常设展馆里,富有异域风情的展馆布置、精致优美的工艺品、热情四射的非洲歌舞随处可见,仿佛置身遥远神奇的非洲大陆。当前,示范园已形成咖啡、可可、干辣椒等6条进口产业链,小五金、小农机、医疗器械、日用品4条出口产业链。
4月28日,“第四届双品网购节暨非洲好物网购节湖南专场启动仪式”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举行。湖南高桥大市场与通程、步步高、盒马、新佳宜、好润佳、七鲜等签署了非洲好物销售联盟战略合作协议,与湖南麓山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署了非洲青年实习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助力非洲特色产品多渠道对接湖南市场。
以制度创新催生外贸新活力,长沙片区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113项改革任务实施率达93.81%,形成3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3项具有全国首创性,24项入选省级案例。
消费马车,提速拉动正发力
置身在五一商圈的国金中心,潮牌、国潮品牌琳琅满目,吃的玩的休闲的一应俱全,磁铁般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悄然变化的长沙经济内生动力格局,成为其应对疫情影响的又一个法宝。
——消费升级催生实体店更新换代。
刷卡、进入“社区”,点杯咖啡、静下读书,或者参加音乐品鉴、画展书法展……在雨花区圭塘河项目三期“溪悦荟”综合体,多个虚拟社区应运而生。这种“社区”通常由品牌方打造,将围绕目标消费者生活场景,打造多维度生活圈。
蔚来汽车湖南首家、华中区域最大的NIO House工作人员介绍,以往汽车销售是基于产品和价格的简单买卖关系,而NIO House把零散的车友聚集在一起,打造交友圈、生活圈。
极宠家华中首店,300多平方米的区域内,市民可以来撸猫、撸狗、喂鸟,与宠物亲密接触;乐之书店,搭建多个沉浸式主题空间……消费升级下,“虚拟社区”打造的场景流量裂变新的商业价值。
——线上消费渗透率持续提升。
今年疫情期间,零售巨头步步高线上平台展现出强大韧性,Better购小程序在保障民生需求的同时,推出的颜究院、食验室、亲子会、运动馆、生活家、科技局、艺文社等板块,丰富了市民生活。不少商场也纷纷升级线上销售模式,开展了直播卖货、线上购物、建群销售等全新尝试。
近期,刘畊宏自抖音直播健身走红后,“云健身”再次受追捧。跟着跟着他跳操的“刘畊宏女孩”们开始也关注健身器材的购买。在高桥大市场文体用品城哑铃、呼啦圈、跑步机等健身器材,借助高桥电商平台、高桥国际贸易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内贸外贸融合发展。
——精神需求产生新的牵引力。
一季度,长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90元,增长6.2%。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持续提高,市民更加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满足精神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今年以来,付费自习室悄然在长沙兴起。
普通座椅的研学区、沙发皮椅的舒适区、光线十足的阳光自习区……付费自习室创造了比家庭更好更专注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多对学习环境有需求的人来到自习室中“花钱买安静”。目前,自习室也不断拓展出新的业务形态,如沉浸式阅读、儿童自习、学习讨论区等。
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业态快速发展……一季度长沙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7.75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29.6%,增速比2019年高20.5个百分点。
(文/欧阳倩 张颐佳 图/辜鹏博 傅聪 郭立亮)
奋起直追,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来自怀化市一季度经济运行的报告
近日,怀化市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出炉,有喜有忧。
4月22日上午,怀化市委副书记、市长黎春秋主持召开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分析研判当前经济形势。他强调,要正视问题、提振信心,咬定目标、奋起直追,强化担当、攻坚克难,全力将一季度疫情造成的损失在二季度夺回来,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2月18日,怀化市“阔步新征程 奋力闯创干 喜迎二十大”活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相约怀化·共享美好”春季大旅游启动仪式,在怀化市中方县荆坪古村举办。 王森 摄
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2月18日上午,2022年怀化市“阔步新征程 奋力闯创干 喜迎二十大”活动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
本次开工的重点项目77个,总投资227亿元,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诸多领域。
同一天,怀化市“阔步新征程 奋力闯创干 喜迎二十大”活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相约怀化·共享美好”春季大旅游启动仪式,在怀化市中方县荆坪古村举办。怀化51个生态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宣布集中开工,总投资138.67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42.98亿元。
3月17日,怀化市遭遇了新一轮疫情。
3月底,受疫情影响的3个省重点建设项目、12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复工复产,按下建设“加速键”,力争把疫情影响损失减少到最低。
记者走进怀化国际陆港、怀化武陵山中药材及生态农林博览城和城市垃圾焚烧发电等建设工地,只见出入口人员登记、体温测量、办公区与生活区消毒等疫情防控措施得到严格落实,工人们戴着安全帽和口罩,正在有序作业。
怀化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1至3月,怀化市356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0.8亿元,达年度投资目标的31.92%,达一季度投资目标的127.69%,为进一步降低疫情影响提供了更为强劲的项目支撑。
在怀省重点建设项目高效推进,2022年在怀省重点建设项目32个,年度计划投资187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53.8亿元,达年度计划28.8%,超序时进度3.8个百分点,超全省平均水平,位列市州第3名。
此外,市重点建设项目推进顺利,全市324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30亿元,完成投资207亿元,达年度计划33%,超序时进度8个百分点。
4月12日,一列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万象—怀化)回程班列缓缓驶入湖南怀化国际陆港货场。 雷明雄 摄
融入RCEP“朋友圈”尝到甜头
4月12日,一列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万象—怀化)回程班列缓缓驶入湖南怀化国际陆港货场。这是首列老挝万象开行至怀化的中老铁路回程班列,也是我国中部地区首趟中老铁路回程班列。这标志着湖南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实现中老班列双向开行的省份,怀化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实现中老班列双向开行的城市。
记者来到位于怀化经开区的怀化国际陆港海关监管区,只见吊车长臂挥舞,挖机奋力掘进,工人挥汗如雨,二期办公综合大楼和货物仓库建设正如火如荼。
怀化国际陆港落地见效,实施海关监管场所查验平台、监管仓库、技术用房、检验检疫室、卡口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工程。目前,海关监管区一期工程与卡口项目已经完工,已成为具备国际货运单证办理、货物查验、货物装卸、储存配送等功能的通商口岸。成功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同推进“怀化至北部湾港”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实现货物进境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与沿海同价起运、通关与沿海同样效率。
怀化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雷明雄说,怀化融入RCEP“朋友圈”已尝到甜头。截至目前,累计到发“怀化—北部湾港”铁海联运班列25列,货值4722万元;“怀化—万象”国际货运列车5列,货值3730万元,其中回程1列。2022年计划开行班列100列。
3月24日,在中方县湘商产业园天天食品科技有限生产厂房,60名工人佩戴口罩,在米粉生产线上紧张有序的忙碌着。 陈攀 杨森 摄
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3月27日12时,怀化解除主城区临时管控。随之,怀化市委、市政府做出部署,要求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该市工信局派出6个督导组,从3月28日起,赴城区园区开展工作督导,并向各企业派出工作专班,指导企业有序恢复生产,落实“一企一策”。
走进中方县湘商产业园的天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制作、烘干、切割、称重打包,60多名员工正在生产线上忙碌。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清严峻形势,切实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全力将一季度疫情造成的损失在二季度夺回来,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黎春秋说,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下一步,怀化将继续以市委、市政府开展的“阔步新征程 奋力闯创干 喜迎二十大”行动为总抓手,采取“一企一策”“六联工作法”“问题清零行动”等办法,推行派驻企业服务小分队、组织第二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半年巡检观摩等活动。以存量设施整合提升为主,以新建增量设施补短板为辅,大力完善怀化国际陆港设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高标准推进怀化国际陆港建设。以最硬的政策措施,最优的施工环境,最实的要素保障,在落实落细落地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加快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手抓”,争取把受疫情影响的工期抢回来,确保完成既定的年度投资目标任务。
(文/雷鸿涛 刘空军 许雯超)
动能澎湃蓄势飞——娄底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开门稳”
涟钢全景。娄底市发改委 供图
开局即加速,起步就起势!
打开娄底市一季度经济发展数据表,成绩令人振奋:GDP增长6.1%,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为6%、11.1%、8.3%,均居全省第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5%,居全省第4位……
斩风破浪应变局,危中育机开新局。娄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为总揽,重点抓好钢铁新材、工程机械“两大产业”,凝心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招引湘商娄商回归,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开门稳”。
薄板深加工产业园。刘新山 摄
抓项目、稳增长,“材料谷”韧劲“强”
4月25日,在娄底经开区浙湘高牌号硅钢项目生产现场,机器轰鸣、热浪滚滚,从涟钢运来的钢卷经清洗、加热退火、涂层等数道工序,升级为“钢铁皇冠上的明珠”——硅钢。
“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减弱,但公司仍实现产销平衡,已销售3万吨硅钢。”总经理曹齐亮告诉记者,4月份预计产量将超过2万吨,销售额达1.5亿元。
面对复杂形势,娄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发挥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两大产业”的引擎作用,统筹推进先进陶瓷、电子信息材料等8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澎湃动能。
一季度,娄底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预计实现营收580亿元,同比增长35%,对全市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超过90%。其中,1至2月,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两大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44.1亿元,同比增长18.5%。
“两大产业”作为全市稳增长、促发展的着力点,娄底围绕“结链、成网、优环境”,加快产业集聚,做大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深入开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力争全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重点抓好硅钢产业园建设,推进三一娄底产业园、薄板深加工产业园、重卡零部件产业园综合体建设;加强钢铁产业产能整合、产品提质,助力涟钢技术改造升级,支持冷钢研发高端高强度紧固件铆螺钢。
项目兴,则产业兴。娄底坚持“项目为王”,建立健全“一链一长、一链一局、一链一园、一链一办”工作机制,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跟踪、全链条服务、全方位保障,以项目建设的“进”,支撑经济发展的“稳”。实施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定期调度千百亿产业集群、百亿企业和十亿以上工业产业项目,涟钢、冷钢、VAMA等3家百亿级企业首季实现营收303.94亿元,同比平均增长37.6%。
锚定工作目标,开动发展引擎,一个个“挑大梁”的大项目焕发生机、积蓄力量。一季度,娄底40个省重点项目、229个市重点项目、50个市领导联系点项目、68个集中开工项目分别完成投资47.58亿元、95.95亿元、51.16亿元、32亿元,为年计划的21.78%、20.65%、21.03%、23.06%。
中源公司,机械臂在焊接泵车臂架。秦曙云 摄
网上谈、云上签,招商引资动力“足”
4月25日,娄底高新区呈现出繁忙的建设景象,年初引进的中钰丝材金刚石线项目、华涟轻卡货箱通用车架及配套电泳项目、鑫州芯微片封装测试项目等5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确保上半年投产。这是娄底招引产业项目结下的硕果之一。
“源头活水”没有涌动起来,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就无从谈起。
娄底把招商引资作为“开门红”第一任务,以园区为承载主体,聚焦钢铁新材、工程机械“两大产业”为引领的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一季度,娄底签约重大招商项目27个,其中“三类500强”项目3个,总投资25亿元。完成内联引资184.12亿元,同比增长33.8%。
围绕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的产业布局,娄底瞄准产业链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谋划重点招商项目,编制招商地图和产业图谱,“按图索骥”精准招商;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委书记邹文辉、市委副书记、市长曾超群担任指挥长的高质量发展指挥部,下设招商引资工作组,实行周调度,密集推进“在手”“在谈”重大产业项目,确保项目早签约、早落户。
面对对冲疫情影响,娄底主动求变,从线下转战线上,开启“云招商”模式,采取“电话联、网上谈、云上签”模式,实现“线上齐协商,线下抓落实”。4月12日,通过“云招商”,娄底与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铁路物流、轨道交通、产业合作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与娄商企业——江苏太仓中材钨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约钨业材料加工项目,将助推“材料谷”建设。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湘商、娄商是活跃于中国商界的一支重要力量,亦是推动娄底经济加速发展的生力军。娄底大力实施“娄商返娄”战略、推进湘商“回巢”,建立市级领导挂点联系重点娄商机制、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亲情招商、老乡招商等形式,招引一批湘商、娄商回故乡、建家乡。
一季度,娄底新增注册“湘商回归”企业15家,“湘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32.08亿元。
鑫达耐火生产的优质硅砖。谭思奇 摄
月排名、季点评,营商环境加速“优”
今年,湖南省委对市州的绩效考核作出调整,将娄底从原来的二类地区调整进入A类地区,与原属一类地区的长沙、衡阳、株洲等7个市州同台竞技。这对娄底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激励娄底在全省争先进、创一流。
面对与高手“过招”的强大压力,娄底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等高对接北京、上海等标杆城市经验做法,全面推进政策超市、金融超市、智慧娄底等7大平台建设,招投标、政务服务、企业开办等6大指标能力提升,建筑许可、获得电力、保护中小投资者等13项指标专项攻坚,奋力创建营商环境优秀城市。
娄底建立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专班调度、联席会议、沟通协调、督导督办“五大机制”,形成全市上下相互配合、共同发力、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精准高效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发展。同时,狠抓五大举措——落实“三集中三到位”要求,政务服务“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全面升级“智慧娄底”,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重大问题直报,营商环境重点问题线索直报书记、市长批示;制定营商环境考核办法,实行营商环境月排名、季点评、年考核。
3月24日,娄底首次实施“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一站办结”程序,原本需5个工作日办结的事项,缩短至3小时即出证。
截至3月31日,娄底有43家市直单位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684项,进驻率由83%提高到97%;已授权679项,授权率由44%提高到99%。
筑巢凤自栖,花香蝶自来。一季度,娄底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5.67%,净增市场主体4553户。
攻坚二季度,决胜上半年。娄底把稳增长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全面落实“三大支撑八项重点”,推进“纾困增效”专项行动,全力稳住市场主体;加快推进“五好”园区建设,分类抓好专项债项目、预算内项目、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硅钢产业园、三一娄底产业园、生态光伏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快进快上快成,以“闯”“创”“干”的精神和作风,全力推动主要经济指标“双过半”。
(文/周俊 李梅花 刘成祥)
办会兴城向前冲 ——张家界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张家界市城区。朱利 摄
世界最高的吊脚楼形态建筑张家界七十二奇楼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张家界七星山景区悬崖温泉酒店项目火热推进;张家界莓茶、桑植白茶面积不断扩大;控违拆违持续发力,拆除发展空间、提升城市颜值……
今年来,张家界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聚焦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抢抓承办首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机遇,以“办一次会、兴一座城”来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态势,一季度实现“开局稳”,呈现出产业发展稳、城乡统筹强、民生保障优等鲜明特点和良好态势。
项目带动,产业稳健
4月24日,在中国翠谷植物提取产业园一期标准化厂房建设现场,施工在如火如荼进行。项目负责人介绍,年底投入使用后,这里将成为武陵山片区最大的植物提取生产基地。
中国翠谷施工现场。向韬 摄
中国翠谷植物提取产业园集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化妆品制造等产业于一体,总投资50亿元,建成后入园企业可达150家左右,年创综合产值在200亿元以上、税收10亿元以上。
项目是稳投资、促增长的“压舱石”。张家界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一季度,对标省“四个十大”项目,张家界大力开展“616”专项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十四五”规划项目实施,推动34个项目集中开工,125个国省预算内投资及地方专项债券项目开工建设。“湘商回归”有序推进,签约9个项目,其中签约省外湘商投资项目4个、20.6亿元。
3月19日,首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落户张家界。秉持“项目为王”办会理念,张家界谋划了一批承接政策、重塑优势、补齐短板的项目,共梳理重大文旅项目546个,总投资708.86亿元,其中确定重点建设项目110个,6月底、8月底、12月底分别可竣工项目15个、64个、31个。
来到张家界七十二奇楼小镇项目现场,塔吊不停旋转,工人加班加点,这座已经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全世界最高的吊脚楼形态建筑,将在旅发大会前建成运营、投入使用。
一个项目,就是一台引擎。一季度,在省、市重点项目推动下,张家界投资同比增长9.1%,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4.7%。
项目建设“日日新”,产业发展“节节高”。一季度,一向薄弱的工业“逆势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7.73%,居全省第1;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增长64.9%,居全省第3。农业呈现“稳中向好””,农业总产值达21.2亿元,同比增长8.2%;完成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11.9%……
春暖茶飘香,永定区桥头乡熊家逻村天门郡莓茶白马山主题公园,5000多亩莓茶绿意盎然。“这是全省莓茶行业第一个‘省级示范园’,不仅给村集体每年带来17万元收入,还让村民人均纯收入提升至1.5万元。”说着,张家界天门郡莓茶品牌创始人刘超脸上露出笑容。
民生实事,增进福祉
“拆除违法建筑,重现城市美丽,环境变好了,生意也更好了。”3月16日,张家界旅游商业步行街商户高女士对拆违行动称赞不已。
张家界开展铁腕拆违攻坚行动。
张家界旅游商业步行街2003年开街以来,一些商户私搭乱建,占用过道、楼顶等公共区域,形成4900多平方米违法建筑。铁腕拆违攻坚行动以来,违法建筑拆除,步行街回归它最初的美丽。
今年以来,张家界持续开展铁腕拆违攻坚行动,将拆违改造、拆违增绿、拆违添景有机结合,做到“拆除一片、清理一片、美化一片”,增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新建5所养老服务中心,增加400张护理型床位。32个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得到治理,31个冬春水利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供水136.62万立方米,新增和恢复灌溉1.31万亩,新增供水受益6.29万人。
得益于重点民生实事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一件件实事,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一个个项目,扮靓了城市容颜,提升了城市颜值。
今年一季度,张家界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统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一环线、两城区、多节点”共10个片区、25个重要节点老旧城区和民居风貌建设和改造工作加紧推进。深入开展控违拆违专项行动,累计拆除城乡违法建设5056处、50.06万平方米。
城市提质,乡村振兴。张家界坚持景城同建、主客共享、文旅融合,推进城乡景观与旅游景观一体建设,抓好城区、公路沿线、“三站一场”、观摩沿线村庄违建拆除和环境整治、植被恢复、美丽乡村建设,营造文明有序、整洁卫生、舒适和谐的良好环境,以新环境展现张家界的国际范、民族风、自然美。
办会兴城,未来可期
3月21日,张家界市召开承办首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动员会,吹响百日会战、全面总攻的号角。
张家界市承办首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动员会。向韬 摄
“这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张家界的厚爱如山、对张家界人民的亲切关怀。”张家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强调,全市上下要以办好首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加快疫后旅游复苏和高质量发展,以实际成效引领全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
张家界推出了一揽子计划,由市领导牵头,组建“一办两部十一组”指挥体系,实行“日会商、周调度、月总结”,调度2亿元财政配套资金。初步确定四大形象宣传、十二个大型活动、四大优惠奖励、十条精品旅游线路、十大类旅游商品、十大名菜名厨名店等六大类活动。加强与省直有关单位对接,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支持,按照“一厅局一清单”要求,梳理财税、旅游信息化建设等10多个方面167条请求支持事项。用好旅发会平台,谋划推进“以会招商”相关主题活动,力争15个重点引资项目签约落地。精准对接“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基倍增工程,持续抓好“五好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推进农业产业加快发展。
张家界市委书记刘革安表示,以办好首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为统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千方百计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全力抓好旅游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超常规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改善营商环境,落实纾困政策,以“办一次会,兴一座城”的震撼变化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田育才)
大企业顶天立地 小企业铺天盖地——来自湘西州一季度经济运行的报告
4月22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长江三峡集团湖南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围绕共建大兴寨水库、共同开发新能源、共抓长江大保护、共建智慧湘西、共谋乡村振兴五个方面,储备合作项目62个,总投资额472.65亿元,投资总量和涵盖领域创造湘西州招商引资历史之最。
湘西州委书记虢正贵,州长龙晓华到花垣县、吉首市、保靖县调研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创建生态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区工作。刘炜 摄
今年来,湘西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狠抓“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落实,全州经济运行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一季度,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78亿元、增幅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开门稳、开门红。
稳住基本盘——农业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连日来,湘西州广大乡村,迎来了春耕生产的高潮时期。
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万亩黄金茶依山势排开。莫成 摄
“今年我种了50亩8号黄金茶,炒了300斤干茶,每斤售价接近5000元!”4月24日,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种茶大户石桥聪一边炒茶,一边和记者算起了收入账。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湘西州大力发展茶叶、柑橘、油茶、烟叶、猕猴桃、蔬菜、中药材和特色养殖8大特色产业,总面积突破430万亩。建成全球最大的富硒猕猴桃基地,全国最大的椪柑基地、百合基地、优质烟叶基地,全省最大的优质茶叶基地。
同时,大力推进质量兴农,加大农业品牌创建、培育和整合力度,湘西州“三品一标”总数达100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湖南省名牌产品3个。
湘西州大力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优质高产高效”的效果。同时,大力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科研新成果、新技术,重点支持良种良法的普及,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的组合配套,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水平。
走进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1000多亩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犹如一张绿地毯覆盖大地,一颗颗诱人的猕猴桃喻示着丰收的希望。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菖蒲塘村考察,勉励村民们要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9年来,菖蒲塘村牢记嘱托,将一个贫穷山寨打造成全国闻名的“水果之乡”,水果种植面积从1750亩扩展到8000亩,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121元增加到25481元。
湘西州创新农技服务,选出903人的州、县市农技专家,组成8个专家服务团115个精准帮扶服务队,覆盖湘西州所有的行政村,开展政策宣讲、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活动,年实用技术培训达30.47万人次。
今年一季度,湘西州农产品加工营业收入82.61亿元,全面落实省定粮食生产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形象进度90%以上,油茶新造、蚕桑种植、烟叶生产、柑橘猕猴桃品改等任务持续推进。
服务主力军——打造投资热土、创业沃土、发展乐土
4月25日,记者在吉首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两栋相邻的标准化产房内看到,今年1月份从深圳引进的骏扬液晶显示模项目和鹏圣达触控显示一体化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按照企业生产需要进行装修安装。这两家企业入驻厂房面积分别达1.5万平方米和2万平方米,计划6月份投产。
吉首经开区创汇源公司,工人们在组装电池。喻根深 摄
新年伊始,湘西州以“湘商回归”为重点,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开展“云招商”“云签约”和小分队精准招商,实现省外境内到位资金31.8亿元,增长64.8%,增幅全省第一。
疫情期间,湘西州精准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办理企业退税9500万元,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全州各类市场主体累计达到16.4万户,增长8.9%,实现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市场主体培育成效初显。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今年来,湘西州优势产业链和重点企业带动明显,10大优势产业链实现产值82.8亿元、增长32.6%,实现税收4.7亿元,增长59.5%;其中白酒产业链增长90.8%,绿色矿业及新材料产业链增长33.3%,生物医药和生物科技产业链增长44.3%,32户重点调度企业产值预计增长46%,成为湘西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湘西州开展“产业项目加速年”活动,科学谋划推进27个省重点项目、391个州重点项目建设,全州第一批总投资355亿元的10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同期增长52.9%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增长10.1%。大兴寨水库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已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
同时,“五好”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健全“五好”园区建设推进机制,组建强有力的工作专班推进,全面完成产业园区土地专项清理自查工作,9个产业园区实现生产总值43亿元,增长20.4%,规模工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41.7%,引进省内境外资金18.3亿元,增长41.1%。
“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湘西州州长龙晓华表示,湘西州大力开展“营商环境攻坚年”活动,扎实推进六大攻坚行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行一单告知、并审联批,为企业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一季度,12个项目通过“工程审批系统”共享区域评估成果,全州一体化平台办件量49.9万件,同比增长率排名全省第一。
用好加速器——文旅融合让神秘湘西更亮眼
4月23日,湘西州委书记虢正贵到花垣县、吉首市、保靖县调研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创建生态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区工作。
“神秘,是湘西州最美丽的底色和最靓丽的名片。要以时间换空间,抓紧景区提质升级,确保防疫和发展两不误。”虢正贵说,湘西把疫情防控的“空档期”,变成景区提质改造的“黄金期”,大力实施景区提质扩容工程,提升游景区承载力和品质。
连日来,凤凰县山江镇雄龙村的老家寨景区,工作人员正在对进入苗寨道路进行拓宽施工,并对10余栋由老民居改造的民宿进行修缮维护。
今年,面临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湘西州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助推行业信心稳步回复。一季度,湘西州预计接待游客69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5亿元。
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发展,《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旅游片区发展概念性规划》编制完成,协同推进五大片区提质建设。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区启动建设。凤凰古城5A创建、苗疆边墙申遗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在疫情防控时期,景区景点提质升级步伐全面提速。
产业动能进一步集聚,2022年,全州47个重点文旅项目计划完成投资79.9亿元。其中,80%的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6.2亿元。湘西峒河园林艺术文旅谷、十八洞5A旅游景区提质升级等12个重点文旅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8.69亿元。
里耶秦简博物馆前,工作人员跳起大秦迎宾舞。周金标 摄
加强策划宣传,组织开展“游湘西·寻年味”2021年冬游湘西活动,开展“神秘湘西·走个春”系列宣传营销,推出5条春季旅游精品线路,持续为旅游产业复苏发展蓄势赋能。
产业深度融合态势明显,推出“乾州春会展”“国风汉服秀”等非遗展演及“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民俗文化活动,文化和旅游融合更加紧密。矮寨奇观旅游区、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老司城遗址及博物馆入选湖南省研学旅游基地,研学旅游持续升温。古丈县尔卓山谷乡村旅游区、龙山县华盛农庄成功创建为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吉首隘口、永顺陈家坡、古丈中寨等一大批乡村旅游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乡村旅游成为全州旅游发展新引擎。
(文/莫成)
真抓实干 精彩开局——郴州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稳”“开门红”
3月4日,郴州市委常委会会议组成人员在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接受红色教育。
虎年之初,郴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分别来到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发出铮铮誓言: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从沙洲出发,一起向未来。
翻开刚刚“出炉”的郴州一季度报表,成绩喜人:GDP同比增长7.2%,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口径税收、地方税收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3位,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实际到位内资总量均居全省前列。实现“开门稳”“开门红”,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办好发展经济最大实事
郴州市人民政府与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谭志文 摄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项目那就是一片荒凉。郴州致力打造好项目、大项目的绿洲。
3月17日,郴州市人民政府与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200亿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从3月7日首次交流合作意向,到3月17日正式签约,仅用短短10天时间,
3月30日,郴州市政府与龙源电力集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龙源电力计划在该市投资270亿建设风光水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和光伏产业建设基地。从考察、洽谈,到签约仅用一个多月时间……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企业好,一切围绕园区干。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一批批技术先进的创新成果、一个个势头强劲的产业集群,留下的是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里,郴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位提升、跨越赶超的铿锵足迹!
2022年一季度,郴州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进高新”工作方针,以“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年铺排208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新建项目89个、总投资61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7亿元,续建项目119个、总投资18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5亿元。
截至3月底,已开工在建项目167个,完成投资221.9亿元,占年计划的35.1%。154个项目完成投资达到序时进度目标。其中, 34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已开工在建30个,完成投资59.6亿元,占年计划的25.6%。
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0条,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针对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着力打造“办事不求人,高效便捷,暖心顺心”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人民群众说了算。万华生态新材料(郴州)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樊发明:“真正实现了这种‘母亲式’的服务,进行跟踪调度,非常地支持,所以我们对这个项目非常有信心。”
一季度,郴州投资质量持续提升。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和高新技术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0.3%、20.7%、63.2%、43.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77.4%、79.2%、22.1%和35%。
着力在“老乡回家乡、存量变增量、资源换财源、龙头来牵头”上下功夫,全员招商、全面招商、全年招商。全市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7个,总投资金额90.29亿元;新引进重大招商项目73个,总投资金额342.18亿元。
实干实绩是最鲜明导向
临武县久森新能源项目现场。 县政府办供图
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
3月5日,郴州出台为基层减负的硬核措施,减会议、减文件、减新闻、减陪同、减考核、减流程、减群组。
3月16日,郴州市在苏仙区东湖旅游度假区整体开发项目现场,举行全市文旅项目开工仪式。在现场,除了项目本身吸引眼球外,简洁的开工仪式更让记者由衷点赞。没有热闹的场面,没有飘扬的彩球,也没有冗长的讲话。郴州干脆的决策、干事的决心、干练的作风,便将 “牢记嘱托、真抓实干、守正创新”的精气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针对“慵懒散”“等靠要”等问题,郴州全面落实“137”工作要求。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大任务、安排的具体工作,要做到当天就要研究部署,安排落实;3天能办结的,第3天要报结果;3天不能办结的,第7天要有阶段性成果。走路一阵风,工作往前冲,成为郴州党员干部的一种常态、姿态。
客观公正评选一季度十个“蜗牛”项目,倒逼全市上下比数量、比质量、比速度、比贡献、比环境,比机制,实干实绩成为最鲜明的导向。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356万美元,增长1.4倍;实际到位内资337.02亿元,增长31.4%。
此外,该市通过出台通报表扬和通报批评制度,让干得好的有位子、有面子;干得不好的打板子、挨鞭子。赏罚分明,有效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抓落实,冲在一线勇担当。
一系列政策举措,指向非常明确:举全市之力,为郴州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积蓄新动能、拓展新优势。
当地干部群众既感慨又振奋:“这些措施让我们真实、真切地感受到,实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强保障。”
稳进高新迈向“全年红”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 欧阳常海 摄
郴州是一个红得耀眼、美得心痛、玩得开心、活得幸福的旅游胜地,是一个过境更想过夜,打卡更想刷卡的网红城市。
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十大惠民工程”和省定民生实事。“心连心、面对面”干部下访解难题、为民服务办实事活动扎实推进,市委常委班子响亮提出“六个表率”,带头直奔基层、直面问题,带动全市上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00余件,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两天,一段“走遍五大洲,最美有郴州”的短视频,不到一天时间点击量破百万。第二届湖南省旅发大会落户郴州,彰显着这座城市的软实力和影响力。
进入4月,郴州更是铆足了劲,向二季度的“黄金期” “关键期”开足马力,全面发力。
郴州汽车西站(总站)顺利封顶、长信住工订单源源不断、万华生态新家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湘南科创产业园首批入园项目陆续投产、正威新材料二期标准厂房加紧建设、汇印电子全智能化、全产业链项目投产在即、思科职教城全面冲刺今年9月如期开学目标。
当前,全市上下正以坐不住、放不下、等不起、拖不得的紧迫感,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稳进高新”工作方针,推动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步伐更加有力,高的要求更加鲜明,新的成效更加显现,全力保持经济发展稳重有进、稳中向好。
抓重点攻难点,围绕大项目、大产业、大园区、大品牌,在企业、产业、园区的发展上招引“500强”、预见“独角兽”、点亮“萤火虫”、涌现“金芙蓉”。
蓝图在铺展、力量在凝聚、激情在澎湃……郴州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从“开门红”迈向“全年红”!
(文/罗徽 曹鹃宇)
行稳致远谋新篇——来自邵阳市一季度经济运行的报告
4月25日,在紧张抗疫的邵阳市区,该市首个年产值突破百亿元的企业——三一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依旧繁忙。今年公司订单充足。在邵阳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企业克服疫情影响,组织100多名工人加班加点赶工,确保按时交货。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今年来,邵阳市坚持“干”字当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扣省政府提出的“三大支撑八项重点”谋划经济工作,聚焦全市9大产业强链、融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帮扶企业“纾困增效”,实现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多项指标增速全省前列的良好开局,喜迎“开门稳、开门红”。
项目领跑,多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一
“2022年邵阳市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月14日,随着邵阳市委书记严华宣布开工,该市107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98.67亿元,迎来虎年“开门红”,掀起全年重点项目建设热潮。
2月14日,邵阳市一季度首批10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迎来虎年“开门红”。图为,集中开工主会场。通讯员 肖薇 摄
一季度,该市投资过亿元的产业项目达到100个。其中,6个省“三高四新”重大产业项目、31个省重点项目、326个市重点项目全部按序时进度完成投资。投资46亿元的“三一专汽”智能制造工厂是省“三高四新”战略重大产业项目,一期已进入扫尾阶段,近期可投入使用。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创产值300亿元,创税10亿元。
投资30亿元的湘窖2万吨酱酒二期扩建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投资建设60%以上。今年来,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加快二期建设的同时,加强区域性名酒的品牌建设,成果丰硕。一季度,湘窖酒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4%,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5%,上缴税金同比增长278%。
在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领跑下,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稳中有进。一季度,全市GDP增长6.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3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工业用电量增长9.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工业税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排全省第一。
链群建设,推进九大产业提质增效
今年来,该市招商项目拒绝“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新型显示、中医药、特色轻工、循环经济、生态绿色食品、数字经济、智能家居家电、新能源九大产业,实施强链、融链。同时,抓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龙头企业及上市企业培育。
彩虹集团(邵阳)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正在流水作业。通讯员 肖薇 摄
4月9日,邵阳市召开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记者了解到,在一季度集中开工项目中,产业类项目数量、总投资分别占比64%、45%。其中,锦泰全自动钢化玻璃生产、普菲创新手机保护膜生产、群创液晶显示屏等一批新开工项目,为邵阳打造中国特种玻璃谷再添新动能。
在新建成的邵阳彩虹玻璃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领下,邵阳市已聚集新型显示材料企业48家,形成产值规模近200亿元。并建成邵阳智能终端产业园、东盟科技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显示产业承载平台,吸引讯源电子等特种玻璃加工、智能终端制造重点企业进驻。
投资2亿元的北创光电项目,年初来紧锣密鼓安装各类生产设备,年内将全面投产,届时可年产100万台光学镜头、1500万片光学镜片,年产值3亿元以上。生产手机玻璃贴膜的荣博科技公司,去年下半年投产,今年产值可超过5千万元。
为推进全市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实现九大产业提质增效。目前,邵阳市由13位市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建立市领导联系、企业参与、部门负责“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九大产业链群建设,加速打造2个国家级、4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在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获胜集群达2个以上。
纾困增效,确保经济发展“不失速”
受疫情、经济下行等大环境影响,今年来,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开春以来,邵阳市适时启动“纾困增效”专项行动,并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动。市委书记严华现场办公,帮助三一专汽解决梯度用电、电动渣土车推广、政策奖励兑现等具体问题。市政府市长华学健就湘窖酒业扩产能问题召开专题会议。
同时,该市将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纳入帮扶范围,建立“一家企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帮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并由四大家班子成员联系119家重点企业,其中年纳税50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96家,三类500强企业23家。
位于邵阳经开区的湖南富兰地工具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建设年产600万支精密切削刀具的产业园。因疫情等影响,企业面临流动资金紧张问题,项目建设放缓。在市、区领导及相关部门帮扶下,解决了项目贷款,生产线投产提供充足的现金流的支撑,并推动有关单位与富兰地开展设备及原材料的供应链合作。“用时30天实现过渡厂房试生产,93天实现自建厂房启用投产。”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企业只要心无旁骛抓建设、抓生产,对未来几年冲击上市充满信心。
鸟瞰邵阳经开区。通讯员 肖薇 摄
据悉,今年以来,邵阳市市级领导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80余个。同时,搭建市内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就近采购原辅料、元器件等上游配套产品,确保供应链稳定。一季度,全市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23个行业增速超过两位数,居全省前列。
针对当前疫情的不利形势,邵阳市委要求实施“一企一策”“一厂一方”,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同时,强化项目资金、土地、电力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抓好疫情防控基础上,主动开展对外招商,加强跟踪服务,促进已签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此外,在促进市场消费、粮食生产、社会治理等方面全面发力、精准发力,锚定全年发展目标,努力实现社会面疫情“动态清零”、经济发展“不失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肖洋桂 蒋剑平 阳小朋)
砥砺奋进开新局——湘潭市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前不久,从湘电集团传来消息,今年一季度,该集团科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稳中向好态势,也为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年来,湘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国两会、省市党代会和市委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大干、快干、抓紧干、拼命干,各项重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
大力推进产业强市“千百十”工程
春日的湘潭,项目建设的热潮气势磅礴,招商引资的身影随处可见,产业强市的道路上到处是奋进的足音。
3月18日,湘潭市召开产业强市“千百十”工程推进大会,吹响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力争到2025年,培育一批1000亿级、800亿级、500亿级、200亿级产业,引进培育一批10-100亿级企业,实施50个以上10亿级项目、500个以上亿元级项目。
会前,湘潭市委书记刘志仁,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贺波分组带队现场观摩全市11个产业项目,彰显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的信心和决心。今年,湘潭将开展“闯新路、破险阻、兴产业”项目竞赛活动,计划推进重点产业项目350个。
湘潭市产业强市“千百十”工程推进大会上,一批先进获表彰。罗韬 摄
4月21日,湘潭市通报第一季度产业强市“千百十”工程工作考核结果。结果显示,通过全市上下的迅速行动,该工程推进有力有序。
一季度,湘钢、吉利、湘电、江南和江麓等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较好,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67%;142家企业列入“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39个项目列入重点产业项目库备选项目,94家企业申报(复核)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家企业申报2022年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7家企业申报“湖湘精品”中小企业品牌能力提升试点企业;6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湖南省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湖南裕能和崇德科技首发上市审核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据介绍,目前,各县市区(园区)对标对表第一时间制定了相关方案并成立工作专班。市“千百十”工程办制定了“一单五制”督办机制,出台考核细则。此外,该工程启动以来,全市“四大家”领导带头深入一线,分别到联点企业调研解困,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为3月份全市工业经济企稳回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小巨人”企业激发新动能
今年,湘潭有94家符合条件的企业提请“入群”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让这些“小巨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湘潭华联电机有限公司,3台磁悬浮高速电机已调试完毕,将发往杭州某污水处理厂。这种磁悬浮高速电机技术含量较高,磁悬浮轴承完全靠磁力控制,精度控制在0.04毫米,因无接触无磨损,稳定性更强,效率更高,可以做到10-20年免维护。该公司董事长王步明介绍,这款产品跟普通产品相比,节能在30%以上。
华联电机是湘潭高新区一家专业从事高速电动机、高速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靠着技术开路,多种电机产品为我国首台套产品,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每年的产值增长率均在60%以上,扩产能成了企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湘潭华联电机有限公司发电机装置。
为此,湘潭市工信局等部门安排专员下沉一线,就企业增设生产线、提升产能等问题现场支招,帮扶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此次华联电机也列入了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旦申报成功,企业将入选金融白名单,成为金融支持的重点对象。王步明表示,公司有信心成为特种电机,特别是高速电机和低速大扭矩电机行业的隐形冠军。
据了解,湘潭今年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的数量较往年相比有大幅增加,申报的94家企业均有主营业务突出、产业特色明显,并且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方面的优势。为此,湘潭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裂变”计划(2022-2025年)》,通过实施梯度培育、创新提升、数字化转型、融资促进、人才培育、精准服务“六大工程”,拿出真金白银专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充分发挥高校院所、专家智库、服务机构作用,为企业提供客观、科学、专业咨询与诊断服务,提出解决思路和改进方案,补齐企业发展短板。
湘潭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升级“小巨人”企业将分别给予20万、10万的奖励。同时,工信部门实施助企纾困“千百扶培”计划,为每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备服务专员,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难题。
湘潭城区全貌。方阳 摄
下一步,湘潭将聚焦产业建设,牵牢发展“牛鼻子”,在全力稳农业基本面、全力促服务业复苏的基础上,全力保工业增长;聚焦市场需求,增强发展的“牛劲”,更加精准发力扩投资,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全力争资争项争政策争平台,争抢投资发展后劲;聚焦民生重点,干出发展的“牛市”,坚持就业优先,强化保障稳就业,加大稳企援岗力度,提升政策兜底保障能力,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文/彭婷)
闯、创、赶,发愤图强育名城——株洲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株洲交出的一季度经济高分答卷,让人们看到这个城市的实力和后劲。1至3月,株洲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6%,居全省第三;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居全省第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1%,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新增“四上”企业152家,居全省第二。
复杂严峻形势下,株洲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愤图强闯、创、赶,实现“开门稳”“开门红”,迈出培育制造名城坚实一步。
闯
——“三个高地”指挥部引领产业项目建设闯出新路子
4月24日,株洲高新区,宏工智能自动化装备项目现场机械轰鸣,工人们正趁着晴好天气,抓施工、赶进度。
宏工智能自动化装备项目总投资30亿元,主要研发智能物料处理系统成套设备及软件。按计划,项目将于今年12月建成,全面达产后,年总产值超100亿元,成为株洲市电子信息产业“龙头”。
鸟瞰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天元区委宣传部 供图
株洲电子信息产业正呈现“龙头企业凸显、链上创新技术不断”发展态势。去年,在以湖南长城、麦格米特等为龙头企业的带领下,390多家链上企业总产值超过600亿元,同比增长15.9%。宏工智能自动化装备项目的投建,无疑将有力壮大株洲电子信息产业规模。
滚石上山,找准着力点很重要。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考”,株洲紧紧抓住重大产业项目这个“牛鼻子”。
今年,株洲铺排省、市重点项目614个,年度投资1032亿元,项目总数和总量投资额均居全省第二。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株洲成立打造“三个高地”指挥部,市领导靠前指挥,指挥部办公室高效统筹,各专项小组各司其职,各县市区迅速行动,压实责任,高效推动。
一季度,重点项目实现开工112个、竣工12个,超出计划31个;624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77.9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6.9%,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47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31.3%,投资进度在全省排名第1。
更多产业项目引进来。株洲坚持把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承载主体,把13条标志性产业链作为招商重点内容,瞄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招商,努力推动链上项目引进。一季度,新签约合同项目58个,亿元及以上项目9个,总投资220.3亿元。
新力量不断加入,工业株洲的“钢筋铁骨”更加强壮。
创
——创新裂变力推“株洲智造”再攀高峰
株洲一季度经济新闻,密集出现的“黑科技”产品振奋人心,产业“裂变”增长持续。
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量产,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低温环境放出88%以上容量。
由中车株机公司研发的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列商用磁浮3.0列车,完成相关动态试验和系统联调联试。列车多项技术实现全新突破,填补国际空白。
商用磁浮3.0列车正在试验线上进行动态试验和系统联调联试。中车株机公司供图。
中国航发608所联合山河科技、中国航发331厂等机构,成功研制国内首套航空混合电推进系统,并试飞成功……
动力株洲,创新为先。株洲坚持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发挥“厂所结合”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优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强化服务链,打通创新发展薄弱环节。
坚持产业“裂变”增长思路,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加强对重大科技项目的策划,集中力量组织实施高速永磁电机系统等株洲市十大科技攻关项目。积极向省科技厅对接,推动新一代轨道交通高效驱动系统技术、多用途轻型运输飞机关键技术、航空发动机异形构件精密铸造三个项目入选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
科技创新工作服务组进驻企业,建立科技重大项目“一对一”工作协调服务机制,30余个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迅速解决。
核心技术关键要落地。株洲市与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签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株洲高新区成为全省第二个国家级高新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
619家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升级,12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跟踪服务,越来越多科技成果涌现。
一季度,株洲市研发投入申报总量达到128.9亿元,增长18.3%,稳居全省第一;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2.35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30.5亿元。
加持科技创新,“株洲智造”阔步向前。一季度,株洲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1%,属于高技术产业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6.6%,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先进制造业的先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5%和15.2%。制造业29个门类中有25个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达86.2%。其中时代电动、北汽分别增长266.9%、70.1%。
赶
——求真务实谋求赶超先进
4月24日,株洲市第五次政企“早餐会”举行。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邀请赛德雷特卫星工厂项目负责人、湖南赛德雷特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陈定锋等6名企业家共进早餐。
企业家围绕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产业发展趋势等主题畅所欲言,提出意见建议,曹慧泉认真聆听,仔细记录。
对企业而言,“早餐会”吃下的是发展“定心丸”。
2月19日,株洲举办首场政企“早餐会”,受邀参会的联诚集团董事肖勇民提出企业发展面临的6个难题。株洲市委、市政府照单全收,及时交办。不到一个月,6个问题得到解决。
政企“早餐会”是株洲推出的“重商、亲商、安商”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株洲以超常规举措、奔跑者姿态,求真务实谋发展的一个缩影。
国内首套航空混合电推进系统在株洲试飞成功。记者 李永亮 摄
今年,株洲聚力开展“市场主体培育年”“干部能力提升年”行动,紧扣长株潭都市圈、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等区域性发展规划,围绕“3+3+2”现代产业体系,聚焦13条标志性产业链,招大引强,赶超先进。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
在“三个高地”指挥部调度下,各级各部门强化责任担当,300名下派干部模范先锋,一批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难题得到解决。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培育持续倍增。一季度,株洲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4854户,增长44.7%。新增“四上”企业152家,仅次于长沙,居全省第2位,取得近10年来历史同期最好成绩。
(文/罗毅 李永亮)
一路春风一路歌——来自岳阳市一季度经济运行的报告
4月21日,驻岳央企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与巴基斯坦大宇燃气有限公司举行云签约,签署了总投资3.5亿元的液化天然气(LNG)供应链项目EPC合同,项目建成后不仅为巴基斯坦的千家万户输送天然气,还将同时拉动岳阳经济建设,带动相关制造业、原材料供应业、海外劳务输出、涉外技术工人职业培训发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全年增长看首季。今年以来,岳阳市贯彻落实“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产业强劲、开放领跑、绿色示范、人民共富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标,确保了政治站位有高度、经济增长有速度、重点工作有亮度、民生改善有厚度。1至3月,全市GDP同比增长6.7%,增速居全省市州第2位,迎来“开门红”,实现稳增长。
产业强劲立根基
以产业兴实现岳阳兴,以产业强带动岳阳强。
在一季度重点工作暨经济形势分析讲评会上,岳阳市委书记曹普华多次强调,要聚焦“产业强劲”不断兴实体,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先,促进稳投资、稳增长。这无疑向全市上下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必须始终把产业强劲摆在全局重中之重位置,让项目建设“热起来”!
150万吨乙烯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省政府与中石化正式签订框架协议;己内酰胺项目建设现场,吊塔林立、机声轰鸣,一季度完成投资13.6亿元;山河智能汨罗产业园、正威汨罗二期10万吨电解铜等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华电平江电厂整体建设进入冲刺阶段,有望11月底实现双投,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80亿千瓦时……
人间四月春光美,正是干事好时节。一季度,岳阳27个省重点建设单列项目有21个开工建设,208个市重大建设项目有171个开工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至3月增长11.2%,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一季度,全市集中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年度计划投资分别排全省第2、3位。
二季度如期而至,如何推动产业项目建设继续升温提速?岳阳将抓好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建设和市级领导联产业链、联项目,抓实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推动“五好”园区创建增效提档,聚焦“实、强、优、精”,增强引进来的吸引力、走出去的竞争力;加大科技创新和运用力度,充分释放“第一生产力”,形成更多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涵养为企情怀,增强服务意识,精准精细为企业当好“保姆”、干好“保安”、做好“保健”,为产业集聚打出最响“名片”、营造最强“磁场”!
开放领跑强动力
4月19日,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湘阴县虞公港作为“强省会”战略重要水运交通枢纽工程列入。
地处长江中游“黄金十字架”,坐拥163公里长江水道和城陵矶港天然“风口”,岳阳能开放领跑有天然优势,也有十足实力。
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今年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逆流和新冠疫情的冲击,岳阳坚持“一路向北”“一路朝南”,敞开门户促发展,开放领跑扬优势。北部沿江做大做强城陵矶港,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今年一季度,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9万标箱,件杂散货进出港量675.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0.2%、17.9%;南部县(市)区积极对接融入强省会战略,湘江新区湘阴新片区“首开区”启动建设,汨罗一批“园中园”项目加速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开放领跑,胸襟要宽,视野要广,目光要远。岳阳坚持舞活港口“龙头”,放大平台效应,力争今年进出口总额突破800亿元、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万标箱;构建以城陵矶港为枢纽港,虞公港、塔市驿、鸭栏等为卫星港,“一湖四水”流域重点港口为喂给港的现代港口体系;细化《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加快88项省级改革创新试点任务落地,探索实施“自贸片区+县(市)区生产基地”模式;推进松阳湖铁路专用线、胥家桥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引进中远海运等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开通更多国际物流直达航线;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沿江港口、要素资源、旅游线路共建共享,形成协调发展新局面。
沿着奔流不息的长江之水,岳阳正以“开放领跑”激发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
绿色示范蓄后劲
春风又绿江南岸,万顷洞庭涌碧波。4月22日,第53个世界地球日,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在岳阳君山区展陈馆联合开展第10届“爱地球·看我的”系列公益活动,并启动“守望洞庭”行动,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好成效守护“一江碧水”。
岳阳是“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首倡地,能不能在绿色示范上走在前、出经验,是对这座江湖之城的严峻考验。
近年来,岳阳投入资金280多亿元,厉行铁腕治污,推动绿色发展,成功获批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等荣誉。“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已成为岳阳新名片,绿色也正成为岳阳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鲜明底色。
岳阳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全力解决生态环保中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大力清理河湖“四乱”,坚决守护好江湖碧水;加强环保监督,突出执法检查,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保护好森林植被,开展好全民植树,努力增加森林碳汇,让岳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岳阳抓住绿色转型机遇,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做大做强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建设岳阳长江百里绿色经济发展走廊;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环保意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擦亮长江经济带绿色示范区的金字招牌;坚持“点绿成金”,做强大文旅,冲刺双千亿,进一步打响“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文旅品牌,让美丽风景扬优成势,增值变现,以绿色描绘出省域副中心城市该有的模样……
(文/徐亚平 张璇 图/徐典波 李亚妮 李池生)
实干笃行向未来——来自衡阳市一季度经济运行的报告
地区生产总值913.89亿元,增长6.3%,分别高出全国、全省1.5、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0.93亿元,增长4.6%,总量与增速均居全省第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居全省第4……
稳定是发展的基石,行稳是致远的前提。今年以来,衡阳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扎实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大力开展“聚力中心化攻坚年”行动。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开门稳”。
连日来,记者走访衡阳各县(市、区)和园区的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探寻该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脉络。
钢管及深加工产业是衡阳市十大优势产业之一。图为钢管生产。阳冬华 摄
产值增长16.2%,重点项目加速跑
春光正好,建设正酣。4月21日,衡东县雁翔湘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200万重量箱超白光伏和超薄电子玻璃项目现场,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安装、调试设备。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聚焦集成电路、光电、热电等功能原件玻璃材料的研制和生产,填补了湖南空白,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0亿元以上,年创税1亿元以上。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衡阳市将重点项目作为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推行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专班推进工作机制,梳理出一批规模大、影响大、推进难度大的重大项目(含“专精特新”等项目),以及“输变电产业集群申报国家专项”等对全市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工作,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达到“突破重点、带动全面”的效果。
项目兴、产业兴。去年,在原有8大重点产业集群、14条产业链的基础上,衡阳市重点突出“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优势产业,即核技术应用产业,电气信息、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盐卤化工、钢管及深加工产业,新能源汽车、生态农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还要发展生物医药(健康疗养)。逐链研究完善产业链“五单一图谱”,即发展目标清单、在建重大项目清单、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清单、重点问题清单、可产业化的主要科研成果清单,产业链上下游图谱,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
今年一季度,全市十大重点优势产业链实现产值450.72亿元,增长16.2%。
产业发展不停步,重点项目加速跑。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开足马力、加快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在原车灯项目基础上产值增长6倍,2022年比亚迪衡阳产业园产值将突破15亿元,2023年产值突破30亿元;总投资8亿元,占地220亩的衡山齿轮迁建项目,基本建成并试投产,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2.5亿元……
雁城大地处处呈现奋勇争先、热火朝天的喜人场景,一场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正在这里上演。
衡阳市创新“赋码”访企保护机制,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公务人员扫描企业二维码生成绿码,方可入企。
创新多项工作机制,营商环境持续优
4月21日,位于耒阳经开区的中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廖高水正开着叉车穿梭于烘干、热压、裁剪三个车间,每天反复来回上百趟。
全世界生产的10个集装箱,有7个来自中集。中集生产的集装箱地板板材,原材料取自于耒阳的楠竹粗加工产品。“耒阳营商环境非常好,既有专人专班为我们服务,还能节省运费,省心又省钱!”公司负责人说。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衡阳市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创新思路,建立健全“五制一平台”“五赋一聚焦”等多项工作机制,让重大项目建设如虎添翼。
“五制一平台”兴项目——“备案监督制”着重解决招商引资门槛、条件、政策的问题。“承诺兑现制”明确项目承诺范围、承诺事项,重点解决项目进度问题。“清单管理制”将建立项目建设困难问题、解决措施和责任分工“三张清单”,精准摸排、定期梳理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规模榜单制”通过对备案项目、承诺兑现的计分排位,对排位先进的责任单位通报表扬等,营造氛围,振奋精神,鼓舞干劲。“现场观摩制”则在全市营造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提升项目建设时效。依托现有“云督查”平台完善“云调度”平台,形成包括“云台账、云跟踪、云评判、云督办”等内容的重大项目调度平台,对备案监督制、承诺兑现制、规模榜单制、清单管理制、现场观摩制的组织实施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五赋一聚焦”优环境——聚焦“四上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跟踪“赋码”保护机制试点推进情况,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建立赋能升级机制,对企业开展科技、数字、品牌、资源赋能;建立赋权办事机制,支持企业依法行使信息权、评判权、监督权、建议权;建立赋利共惠机制,从奖补、用工、用能等多层面降低企业成本;建立赋魂明向机制,以党建引领助推企业沿着正确道路健康发展。
……
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着一批新项目、新产业布局衡阳。1至3月,全市产业投资增长13.1%,全市净增市场主体1.74万户、净增企业0.22万户,分别为去年同期的2.2、1.1倍,市场主体总量和企业总量均居全省第2。
确保GDP增长8%以上,创优争先加油干
4月19日,总投资超4亿元、占地68.5亩的金杯电工衡阳电缆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开工。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家轻量化新能源汽车用电线生产基地,进一步助力衡阳市打造制造强市“百企联动、千亿产值、万亩规模”的电气设备产业集群、湖南输变电产业集群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金杯电工生产车间,工人生产忙。唐曦 摄
3月28日,位于石鼓区的长江经济带衡阳市虎形山片区绿色发展建设项目开工。片区总规划面积约2123亩,投资总额22亿余元,分为道路板块、箱涵板块、房建板块。项目将充分发挥石鼓作为城区“北大门”的经济优势和虎形山“城市绿肺”的生态价值,大力推进产城融合,为衡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今年来,多个好项目、大项目接连落子衡阳,为稳健发展积蓄新动能。
二季度,衡阳市将紧紧围绕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总目标,对标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计划和“聚力中心化攻坚年”行动考核指标体系,牢牢把握二季度这个“黄金期”“关键期”,自我加压、主动作为,把握重点、精准发力,决战二季度、冲刺“双过半”。全力确保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衡阳市将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稳进高新”的工作方针,推动“稳”的基础更加扎实、“进”的步伐更加有力、“高”的成效更加突出、“新”的面貌更加显现,精准施策、加码攻坚,紧盯重点干、抢抓机遇争、激活机制推、齐心协力抓,全力保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确保时间、任务“双过半”。
踔厉奋发奔未来,实干笃行再扬帆。衡阳,正以奋斗者的底色、以奔跑者的姿态,加快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奋力建设名副其实的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
(文/聂沛)
踔厉奋发气象新——来自永州市一季度经济运行的报告
4月18日,永州市举行2022年第二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活动。距2月18日该市第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活动仅两个月时间。
据悉,此次集中开工的6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40亿元,产业项目占比达78.3%;集中签约招商项目57个,总投资1007亿元,其中与国能集团签约项目总投资628.8亿元。
永州市举行2022年第二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活动。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2022年伊始,永州市委书记朱洪武向全市上下发出强市兴市号召:“永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党代会、省‘两会’精神,大力发扬‘三盯’精神,保持‘三干’作风,在全省版图中增加永州分量,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今年以来,永州全市上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奋勇争先决心和毅力,踔厉奋发,推动全市经济运行平稳过坎,势头向好。一季度,全市GDP增长6.4%,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排全省第5位,比去年同期前进3位,创近四年来最高;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4%,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排全省第4位;进出口总额增长9.4%,高于全省8.5个百分点、排全省第4位。
汇聚项目,夯实高质量发展“稳定器”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经济建设的增长极。
永州市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把投产达效作为检验项目工作的标尺,在全市上下持续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浓厚氛围,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汇聚项目,环境先行。永州市委始终坚持“把营商环境打造成永州的核心竞争力”不动摇,高位推动,常抓不懈。市委书记担任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组长,市级领导各司其职,认真抓好各自分管领域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市人大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开展政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等监督,市政府多次高度优化营商环境具体工作。市政协实施联动监督。
推动项目,服务到位。永州市持续推动“保姆式”服务发展成为全程“母亲式”服务,即从过去企业提出问题,相关部门给予帮扶和解决,升级为用“母亲的视角”主动了解和预估企业的需求,主动提供服务。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记者在零陵区苏宁松桥电器智造产业园看到,基础建设日新月异,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工期…… 据悉,该市重点在基础设施、文化旅游、电子信息、智能家居、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发力,既突出了投资拉动、基础先行,又体现了产业支持、民生改善。新田县产业开发区德润新材料产业园,已建成的一期项目车间内,一条条新安装的国内行业技术领先的全自动生产线正全速运转忙生产。园区内湖南省和祥润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其中纳米胶带拥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双牌县河东温泉开发及水上乐园项目、双牌县药食同源大健康食品生产项目、双牌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快速推进,加快该县健康养生、文化旅游发展……
推动产业,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
春光明媚,发展正当时。永州市各界积极推动工业生产、春种春播,筑牢经济发展“增长极”。
为推动工业发展,今年,永州市大力开展“工业经济发展服务年”活动,深入企业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一季度共走访、座谈企业184家,收集具体问题173个,已解决问题89个。开创性开展“政企交流主题日”活动,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县区、县级领导联系企业”的工作制度,对企业开展联点帮扶。
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制定出台《永州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行动方案》,通过召开培训会、现场指导等方式对全市“小巨人”企业申报进行指导。一季度,共推荐60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荐10家“小巨人”企业申请复核。
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力度。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大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1-2月,全市新(净)增11家规模企业,排全省前列。
大力开展“五好”园区创建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创建“五好”园区 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试行)》,召开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暨“五好”园区创建工作会议,印发《2022年全市创建“五好”园区工作要点》,率先使用“云平台”系统每月网上调度园区重要指标。一季度,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园区实缴工业税收4.72亿元,同比增长40.58%。零陵时代阳光药业有限公司成功创建为国家绿色工厂,永州经开区、江华、祁阳、道县已成功创建为省级绿色园区,东安、宁远获评市级“平安园区”。正积极指导东安、双牌创建省级绿色园区,指导江永、东安等园区创建智慧园区。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生产,抢抓当前早稻育秧的关键季节,加强技术指导服务,不误农时将早稻面积和集中育秧点落实到乡镇、村组、主体、丘块。截至4月11日,全市共落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49.5万亩,超省里分配任务22.5万亩,占省定任务的103.1%。
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引进龙头企业开展新型合作经营,提升养殖户抵御风险能力。全市养殖规模化率8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预计一季度生猪出栏209.13万头,同比增长13.29%。
大力实施蔬菜出口“百亿工程”,加快将永州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和湘粤桂港农产品集散地,实现“买全国、卖湾区”的目标。1-2月,永州出口蔬菜5.9万吨、增长19.4%,货值7.2亿元、增长34.7%,占据湖南省蔬菜出口值96.2%。
4月18日上午,风光火储氢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风光气储综合能源基地、永州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及新能源基地三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总投资达1148.8亿元。
抓实作风,为持续发展“聚能量”
良好的发展势头,得益于永州市上下大力发扬“三盯”“三干”精神,脚踏实地转作风,凝心聚力谋发展,以干部作风建设全力推动永州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今年,永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继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紧盯经济工作不放松,迎难而上、鼓足干劲,把“三盯”“三干”精神融入新时代发展事业中,集中精力抓经济,心无旁骛谋发展。
“申请享受优惠政策时遇到过阻力吗?”“生产中还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连日来,永州市纪委监委组成督导组深入中小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等加强监督检查,护航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营造政商“亲清”、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
在强有力的监督之下,干部的作风持续好转,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企业、园区,察民情,帮民困,帮助企业消除在融资、用地、用工、审批等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企业安心发展,纷纷加大投资。
今年,永州市开展“四化四办”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试点,成熟后全市铺开。扎实做好“放权赋园”。对放权赋园的173项事项进行再次梳理,按照“一园一清单”的模式形成符合各园区实际的办事清单。
提升“一件事”品牌。在永州市经济开发区开设企业开办、纳税、项目开工、竣工验收、企业注销、涉企政策兑现六个“一件事”设立专窗,梳理出初步事项。其他县市区工业园区打造涉企服务“一件事”。
推进“清廉大厅”建设。开展市直部门及县市区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及政务服务“好差评”整改。完成对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清廉大厅”建设自检对自检发现问题整改进行“回头看”,督促相关单位完成整改。
今年二季度,永州市将突出“扬优势、补短板、创亮点、争先进”,推动工作取得新突破。狠抓工作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切实增强抓落实的能力、韧劲、作风,推动工作一抓到底、落地见效。
(文/刘跃兵 王柯沣)
益阳:喜见“开门红”, 冲刺“满堂彩”
连日来,益阳市明正宏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开足马力生产一批直接敷铜陶瓷5G线路板。据了解,该公司订单排到了6月份,产品远销日韩、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今年以来,益阳长春经济开发区立足电子电路板这一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一季度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57%。
记者从一季度益阳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获悉,今年以来,益阳全市上下以“开局就决战、起跑就冲刺”的状态,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扎实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实事,经济运行总体延续去年以来回稳向好态势。1至3月,全市GDP同比增长6.5%,增速居全省市州第4位。
2022年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益阳分会场。钟浩 摄
喜见“开门红”,更要发展后劲足。益阳市委书记瞿海说,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直面挑战、抢抓机遇,加快补短板、锻长板,确保实现“双过半”,努力争取全年“满堂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项目为王强动力
3月31日,随着益阳市赫山区会龙山街道仙蜂岭村村民唐某在拆迁协议上签字,益阳长安火电厂三期项目最后一户房屋拆迁协议成功签订。
2月26日,赫山区启动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开工竞赛活动,本次竞赛全区共有26个项目参加,目前征地拆迁进展顺利。
4月21日,赫山区举行第二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9个项目落户赫山龙岭产业开发区,合同投资金额60.7亿元。此次集中签约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项目质量高、产业结构优等特点,将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地方发展,项目为王。1至3月,益阳市500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68.97亿元,为年度目标任务的26.0%,比上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42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7.61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22.7%,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益阳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立项争资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市级领导联系重点建设项目方案。2月8日,春节刚上班,该市召开专题会议,推进长安益阳发电有限公司2×100 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确保上半年开工建设;2月9日,组织召开常益长高铁益阳至长沙段开通工作专题调度会,对涉及有关项目问题清单,要求在3月20日前全部解决,否则对有关责任单位进行约谈。
益阳市委书记瞿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竞,以及联系项目的市级领导多次深入项目现场,调处问题,排忧解难,促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益阳橡机今年一派忙碌景象,图为生产车间员工实时查看智能制造可视化看板。 陈建绥 摄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增速居全省第5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增速居全省第7位。
下一步,益阳将全面加强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对每个项目逐一明确时间表、任务书,细化年度计划、分解月度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提振消费促发展
作为全省14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之一,今年以来,南县借助电商、电视、新媒体等平台,策划开展“乡村振兴·电商助农”2022南县年货直播订购会、南县特色网货长沙品鉴会等活动,重点推介南县稻虾米等一批农特产品,吸引超10万人次观看。
初春,游客在南县罗文景区游玩,参与特色露营活动。周洁 摄
益阳市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多措并举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1至3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07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居全省第1位。
假日促销激发市场活力。发动不同业态的商贸流通企业抓住节假日商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春节年货节期间,红联大市场营业总额同比增长18.6%,益阳万达广场销售总额同比增长34.03%,“百惠乐卖特”超市销售总额同比增长47%,资阳步行街实现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9.8%。
节会活动释放消费潜力。开展以“新能源、新动力、新生活”为主题的新能源汽车促销活动,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实现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售额2049.7万元,同比增长195.3%。桃江县开展“益阳味道 食在桃江”美食文化节活动,参展企业总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拉动相关消费逾1.2亿元。
优惠周促销提升烟火气。以美食、夜市、文化旅游为抓手,推出热辣火锅优惠周、异国风味优惠周、美味甜品优惠周、烧烤优惠周、中餐优惠周等主题促销活动。一季度,益阳市实现餐饮消费额50.5亿元,同比增长5.6%。
拓宽渠道消费扩容提质。推动“億昌麻香糕”“莎林虾蟹”等一批“老字号”通过开设平台旗舰店、自建小平台、开设体验馆等方式,进一步拓展消费渠道。利用益阳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覆盖优势,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动“一县一品”建设。一季度,益阳市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5.66亿元,同比增长23.2%。
金融活水润城乡
今年3月,工商银行益阳分行通过市县两级联动,成功为湖南盈顺模具有限公司发放小微企业固定资产购建贷250万元。该笔业务从客户准入到业务审批仅耗时2周,贷款期限8年,利率仅4.95%,高效助力企业发展。
农业银行益阳市分行主要负责人带队到富佳科技了解企业融资需求。 孟繁萍 摄
益阳市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提升服务,扩大投放,推动经济发展。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819.07亿元,同比增长15.0%,增速居全省第1位;贷款余额1962.43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居全省第1位;存贷比69.61%,较上月提升0.03个百分点,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
益阳市推广供应链金融、银税互动、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等特色金融产品,以及“信易贷”、无还本续贷等新模式,加大对“专精特新”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投入。突破商业银行传统抵押物要求,扩大车辆、设备、存货、应收款、收费权、专利权、仓储质押等抵押物品种,解决企业反担保不足问题。根据不同行业企业融资需求,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电容贷”“益粮贷”“助园贷”等担保业务产品。推动各银行机构聚焦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难题,筛选有潜力、有前景、有融资需求但尚未获贷的民营和小微企业为首贷培植对象。税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不动产登记等部门联合,为银行机构或贷款企业依法查询客户或企业信息、办理他项权证质押等提供便捷服务,支持银行机构做好银企融资对接。
一季度,市政府金融办会同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等,向银行机构、担保公司推介融资需求企业367家,涉及金额121.52亿元。
(文/杨玉菡 贺哲人 肖剑 杨敏 莫立明)
蹄疾步稳开新局 ——来自常德市一季度经济运行的报告
4月20日,常德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交出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实现“开门红”“开门稳”的“答卷”。实际利用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87%,增速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7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全省第四;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进出口总额增速均排名全省第五……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常德经济何以经受住多重考验,实现平稳开局?记者深入采访发现,常德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围绕“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质推进“六大专项行动”,凝心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招引湘商德商回归,真抓实干,蹄疾步稳,续写出“春天的故事”新篇。
常益长高铁关键控制性工程——沅江特大桥主跨顺利合龙。郭立亮 摄
稳开局、蓄动能,起步即冲刺
4月21日,位于常德经开区的常德市三一机械有限公司,搅拌设备生产线一派繁忙。该公司综合部部长赵兵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我们抓住公司业务合并契机,产值增速实现141%,搅拌设备业务稳住了基本盘。目前,销售订单已排到5月份,预计销售额达45亿元。”
“稳”,在今年复杂的形势下,来得不易。为奋力实现“开门红”“开门稳”,常德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围绕“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制定出台“1+8”工作实施方案,由常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实行“一项重点工作、一名市级领导、一个班子推进、一抓到底落实”的机制,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进园区、访企业,与企业一道并肩作战,攻坚克难,爬坡过坎。
经济稳,关键在工业;工业稳,关键在园区。常德把“五好”园区攻坚作为“六大专项行动”之首,推动园区成为经济建设的引领区、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创新开放的示范区、深化改革的先行区。为推进“五好”园区建设,常德紧盯高端化、数字化、集聚化、绿色化、融合化趋势,制定“五好”园区攻坚专项行动三年实施方案,下大力推进“千百十”工程,突出招商引资,以亩产论英雄,激活科技创新动能。一季度,常德市园区(不含烟厂)完成规模工业产值596.2亿元,增长18.9%;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53.47万平方米,占全年任务数的53.5%;新引进亿元工业项目49个,新开工亿元工业项目19个,新投产亿元工业项目27个。
经济稳,企业是主体。常德市立足培强企业和市场主体,出台优化市场准入、降低准营门槛、提升政务质效、鼓励创业就业等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政策措施,七大重奖推进企业上市突破,实施新增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和个人所得税全额返还、重奖上市公司负责人、强化上市公司再投资奖励等7项奖励政策,力争5年内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5家以上,目前1家公司排队审核、2家公司辅导报备。
石门富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机器生产。卓萌 摄
生命线、家乡情,倾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3月下旬,湘佳股份连续到津市、澧县、临澧推介湘佳产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3场产品推介会,石门县委书记邓碧波担当“推广员”。湘佳股份董事长喻自文告诉记者:“今年受疫情影响,冷链运输和市场销售受阻。邓书记得知后,带领农业、商务等部门,走进区县(市),给我当起推广员,推广湘佳生鲜家禽产品和有机肥。目前,3县已有近80家中小学食堂采购湘佳生鲜鸡鸭3万多公斤,鸡蛋800多件,签订湘佳有机肥购销协议6000多吨,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这是常德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常德市委市政府深刻地认识到,新一轮区域经济的竞争核心在于营商环境。基于这样的发展高度,常德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来抓,实施政务质效提升专项行动,出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政策措施,实行园区制造业等特定项目免予施工图审查、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等15条硬措施,实施“指标长”和“指标团队”制度。同时,积极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和省里工业服务业帮扶等各项政策,截至目前该市退税减税8.3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3.29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去年底下降21个BP。
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常德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企业主体反映的问题,下猛药、补短板,大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警惕“作风病”、打通“中梗阻”,引导全市党员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从潇湘热土走出去的湘商、德商,是常德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为此,常德把推进湘商、德商回归作为今年招商引资的重点和关键,用心用情,抓好湘商回归和德商回归工程,建立“德商名录”,构建德商回归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全力招引湘商、德商回故乡、建家乡。
有了湘商、德商这一情感的纽带链接,珠海格莱利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常德高新区扩产,生产以新型摩擦材料为主体的高端刹车片项目,瞄准国内、东南亚、美国和欧洲市场。该公司湘籍股东谭应权说:“常德高新区的营商环境、家乡常德的城市魅力,让企业发展充满信心。本次扩产分两期,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亿元。”
一季度,即使因疫情原因暂缓举办德商大会,常德各区县(市)仍通过“微签约”、“云签约”等方式,引进“湘商回归”投资项目36个,投资总额87.11亿元;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数8家,湘商回归到位资金76亿元;收集德商大会拟签约项目39个,总投资252.5亿元,合同引资额252.5亿元。截至4月12日,该市已签约项目30个,投资额149.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个。
汉寿同发野生动物世界开园营运。刘蓉 摄
黄金期、埋头干,加速跑实现“双过半”
4月21日,湖南汉寿同发野生动物世界开园营运。这个总投资35亿元、占地面积2128亩、历经8年精心打造的中南地区最大综合性主题公园,势必给常德“五一”的旅游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4月15日,武陵区人民政府与京东集团线上签约,双方将重点在现代物流、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健康城市、乡村振兴、新零售、产教融合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世界500强企业与全国创新百强区的强强联手,势必会走出一条数字科技驱动创新发展的新路。
4月12日,常益长高铁关键控制性工程——沅江特大桥主跨顺利合龙。今后,从常德到长沙仅需1小时,势必加快常德融入长江经济带、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步伐。
……
一季度开局稳中求进,却积蓄了强劲的动能。刚进入二季度的“黄金期”“关键期”,常德便埋头苦干,在形与势变化中把准方向,在危与机转化中抢抓机遇,在稳与进统一中积极作为,用加速跑冲刺“双过半”。
二季度怎么干?常德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给出了清晰的路径:准确把握我省经济运行“前低后高、稳步向好”的特点和态势,以清醒的头脑看开局、以坚定的决心保目标、以精准的措施稳增长、以务实的作风抓落实,层层分解任务、压实责任,一项一项调度推进,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自加压力,埋头苦干,坚决办好经济发展这个最大实事。
苦干更要巧干。常德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六大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着力稳工业、扩投资、培主体、促消费、抓收入,以重点突破带动工作全局,不让经济发展失速,努力推动稳的基础更加巩固、进的步伐更加有力、高的要求更加鲜明、新的成效更加显著,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文/姜鸿丽 鲁融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