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篇

  • 基地掠影
  • 历史寻迹
  • 参访导航
关闭  X

【基地掠影】

安江农校纪念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存有千年古刹胜觉寺、中日决战“雪峰山会战”指挥所、黔阳地革委机关等重要历史遗迹,以及原安江农校办学时的各类教学科研设施和袁隆平院士旧居等纪念设施。纪念园集教学、科研、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与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是袁隆平及其团队进行杂交水稻研究过程的重要见证。

关闭  X

【历史寻迹】

1953年,23岁的袁隆平大学毕业。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他只写了两句话:“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果然,湖南省农业厅一纸介绍信将他推到了“最艰苦的地方”——地处偏僻的湘西雪峰山下的安江农校。

三年困难时期,全国粮食短缺,饥荒严重。袁隆平暗暗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由此灵光一现,萌生了培养杂交水稻的念头。然而袁隆平的设想与传统的遗传学相悖,许多学者认为他根本不可能成功。

为了找到理想中的稻株,他吃了早饭就下田,带着水壶与馒头,一直到下午4时左右才回来。六七月份的天气,他每天都手拿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大海捞针般在成千上万的稻穗中寻找,汗水在背上结成盐霜,皮肤被晒得黑里透亮,连常年扎根水田的农民都自叹不如。那些日子,他走路、吃饭、睡觉都在想着他的杂交水稻,整天像走火入魔似的,嘴里念念有词;抽烟时,将烟灰掸进了茶杯里;穿衣服的时候,把上面的纽扣扣到下面的扣眼里。学校的同事们私下小声议论:“袁老师是不是快疯了?”

正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在勘察了14万余株稻穗后,经过两年的探索、试验和研究,1966年2月,他终于写成了惊世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从此,“杂交水稻”这四个字伴随了袁隆平的一生,成为他毕生不懈追求的事业。

如今,杂交水稻技术传播得越来越远。最初的发现、灵感和汗水,永远留在了安江农校这片土地,成为珍贵的国家记忆。

关闭  X

基地地址:怀化市洪江市安江镇大畲坪

联络电话:0745-7219181

重点推介:校训碑、放生池、红房子、炸弹钟、发源地纪念馆、袁隆平旧居

特色美食:安江鸭、安江粉(面) 、雪峰腊肉、神龙御米、安江酸萝卜、安江香油、安江卤豆腐、雪峰 乌骨鸡、红曲鱼、黔阳冰糖橙

周边热门:洪江古商城、怀化大峡谷、芷江受降坊、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黔阳古城、高椅古村、黄岩 白马景区、穿岩山国家森林公园、星空小镇、通道黄土景区

交通提醒:高铁、高速公路均可直达,镇内可乘安江至大畲坪公交车到达

20世纪60年代初,时任安江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在实验田中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由此开启了杂交水稻研究。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为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安江农校也由此成为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发源地。

(内容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