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创建于1957年11月1日,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地方综合性重点博物馆之一,也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地区级综合类国家三级博物馆,对于展示地方文化瑰宝,弘扬湘西民族特色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保护与研究意义深远。
(内容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人民出版社 )
【基地掠影】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馆舍按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设计建造而成。主体建筑由湘西民俗风情馆、湘西剿匪胜利纪念馆和湘西剿匪胜利纪念碑等组成。馆藏文物8416件(套),基本陈列有“古韵湘西”“风情湘西”“血性湘西”“土家古风”“苗乡原韵”等,全面生动地展现了湘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寻迹】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极具民族风情的珍贵文物——接龙帽。此文物通高58厘米,重1500克,1952年出土于湖南省湘西苗族聚居区,出土数量仅1件,是苗族社交宗教礼仪中的佩饰品。专家鉴定为一级文物。
该物由民国苗族银匠采用纯银手工打制而成,做工精良,造型别致,是民俗文物中的精品。帽身被凸起的银线隔成八瓣,上铸八仙,人物形态各异。帽前额部有二龙戏珠。顶部铸有一个圆形饰物,周围环吊一圈银珠串流苏,因其状似伞,俗称“太平伞”。伞下有两只展翅欲飞的凤,伞周围用扭成弹簧状的细银丝撑起蝴蝶、鹊、牡丹、菊花、桂花等。帽身左右各插3块长银片,上有凸起的花纹图案。帽前半沿均匀地吊着飞蝶花苞,长约5厘米。帽后吊有9根长达60余厘米的银牌挂链,银牌上铸有虫、鱼、鸟、兽、莲蓬、花卉等,配以细银链条,清脆悦耳。
在湘西苗族地区,过去人们深受统治阶级压迫,他们只有把希望寄托于龙的身上。传说中龙是苗族人敬仰的神灵,人们相信龙能祛病消灾,能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因此,湘西苗族流行“接龙”活动。每年农历正月、春耕或是秋收后,苗族同胞都要把龙接到本村或家中,以求人丁兴旺、吉祥如意。此活动相当隆重,全村男女老少都会着节日盛装参加,而接龙帽就是主持“接龙”盛典仪式的主妇所佩戴的头饰,类似古代帝王的冠冕。
基地地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济开发区武陵山大道 22 号
联络电话:0743-8223223
重点推介:古韵湘西、风情湘西、血性湘西、土家古风、苗乡原韵
特色美食:乾州板鸭、吉首米粉、吉首酸菜、稻花鱼、猪儿肉、湘西土鸡、湘西腊肉、湘西椪柑、湘西 黄金茶、古丈毛尖、“神秘湘西”香醋
周边热门:矮寨大桥、矮寨公路奇观、德夯苗寨、乾州古城、凤凰古城、猛洞河漂流、芙蓉镇、坐龙峡、 洛塔石林、里耶古城
交通提醒:市内搭乘 1 路公交车到州行政中心站下可达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创建于1957年11月1日,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地方综合性重点博物馆之一,也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地区级综合类国家三级博物馆,对于展示地方文化瑰宝,弘扬湘西民族特色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保护与研究意义深远。
(内容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