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PR-2011-05008
湘经信投资〔2011〕434号
关于印发《湖南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州经(工)信委,各县市经(工)信局:
省纺织行管办编制的《湖南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我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八月九日
主题词:计划 规划 通知
抄送:工业和信息化部,省委常委,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直有关单位。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8月9日印发
校对:颜 佳
湖南省纺织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 言
我省是农业大省,纺织资源丰富。纺织产业是我省重要的传统产业和民生产业,也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出口创汇、繁荣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湖南省经信委《关于做好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湘经信投资〔2010〕2号),为进一步促进“十二五”时期我省纺织行业的平稳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及现状
“十一五”期间是我省纺织行业的高速发展阶段,纺织产业产能总量持续增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明显优化,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从原料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产品结构逐步由粗加工向服装等终端产品转变。目前,全省纺织行业登记注册的企业共有7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7家。整个纺织产业链从棉麻种植到产业加工到商业流通共吸纳从业人员可达400万人(农业种植200万人,工业加工70万人,商业流通130万人 ) 。拥有棉纺织、化纤、印染、苎麻纺织、黄麻纺织、毛纺织、丝绸、针织、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服装、纺机纺器等10多个行业,产品门类齐全。综合水平居全国同行业第14位。
(一)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省纺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各项指标仍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创造了历史最好纪录。
1、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棉纺锭由2005年240万锭发展到350万锭、苎麻长麻纺锭从10万锭增加到18万锭、服装生产能力从2亿件套增加到4亿件套。2006~2010年累计技改竣工项目762个,累计投资433亿元。产品的应用,除传统的服装、家用外,还扩大到国防、工、农、牧、渔、医、交通、水利等众多领域。
2、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
主要指标 |
2005年 |
2010年 |
增长 |
规模以上企业(户数) |
377 |
507 |
34.5%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194.83 |
633 |
2.25倍 |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
174.94 |
600 |
2.43倍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58 |
190 |
2.28倍 |
利税总额(亿元) |
7.84 |
34 |
3.34倍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
59 |
120 |
1.03倍 |
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数 |
139995 |
150000 |
7.15% |
3、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主要指标 |
2005年 |
2010年 |
增长率 |
纱(万吨) |
26.06 |
78.53 |
201.34% |
布(亿米) |
3.61 |
4.65 |
28.8% |
印染布(亿米) |
1.45 |
2.98 |
105.52% |
苎麻布(亿米) |
0.506 |
1.31 |
158.9% |
服装(亿件) |
1.27 |
2.86 |
124.54% |
化学纤维(万吨) |
8.29 |
4.55 |
-45.1% |
(二)主要特点
1、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国家与省里出台了《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纺织振兴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纺织产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改革、改制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由于“十五”与“十一五”期间,全省纺织企业深入改革与改制,激发了企业活力,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3、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我省纺织产业已形成常德、益阳、株洲三大产业集群和华容、宁乡、蓝山、炎陵县、醴陵船湾、汉寿蒋家嘴、浏阳镇头、株洲芦淞区等八个产业基地,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发展竞争优势。
4、技改投入迅速扩大。用高新技术和新型实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我省纺织行业“十一五”的工作重点。全行业累计技改投入433亿元,落后的技术与设备大多已基本淘汰,设备与技术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5、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技术创新工作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技术创新的投入比重也越来越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也越来越多,自主创新工作已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6、品牌建设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纺织行业共创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湖南省名牌38个。品牌战略已成为纺织企业工作的重点。
7、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省关闭小型苎麻脱胶企业二十多家,目前苎麻精干麻生产企业均采用生物脱胶技术与污水处理设施;印染后整理企业也全面实行锅炉改造与污水治理,排放全部达标。
(三)主要问题
1、总体规模不大。“十一五”时期我省纺织行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经济总量规模依然不大,2010年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规模工业总产值的 3.4 %、工业增加值的 2.4 %。
2、技术装备相对较差,自动化程度不高。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纺织设备(如紧密纺、喷气纺、清梳联、细络联、自动络筒、无梭织机等)所占比重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
3、产品档次不高,终端产品少。我省纺织产品大多为中档产品,棉、苎麻纺织品以纱、坯布为主,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更少。知名品牌少,竞争力不强。
4、产业链不完善,产品自给率低。由于我省印染能力弱,导致产业瓶颈制约明显。且染整技术与装备相对较为落后,服装用面料自给率低。
5、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价格波动大。我省虽盛产棉花与苎麻,但棉花品质指标较差,精品纱用棉需大批从新疆购进,成本高。苎麻种植因没有价格保护措施,导致种植面积锐减,由高峰时的100多万亩降至目前不足30万亩。
6、人力资源匮乏。纺织产业因其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底,导致招工难度越来越大,许多纺织企业熟练工严重不足,且年龄普遍偏大。专业人才更加缺乏,导致企业开发能力弱,产品开发和更新换代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
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发展迅猛,生产持续增长,出口大幅度上升,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更加明确。我国的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服装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地位。国家工信部?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纺织产业转移指明了方向。“十二五”期间,国家对纺织产业的政策取向仍然为:支持自主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尽快解决原料供需矛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企业清洁生产,加大面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引导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推广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将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成具有更大市场和品牌影响力,增强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产业,最终实现向纺织强国的转移。
从我省的情况来看,“十一五”期间我省纺织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省纺织工业拥有资源、区位、劳动力素质等比较优势,具备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拥有华升、东信、云锦等优势企业,产品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出口退税率的提高,有利于提升纺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刺激内需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拉动纺织服装消费;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对稳定增长,有利于增强城乡居民的购买力。我省纺织工业在结构调整、技术管理、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人才培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中低端产品竞争力有所提高,中高端产品市场有所拓展,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存在较大潜在市场空间。所以,通过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十二五”期间将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化结构和提高附加值为主攻方向,改造和提升棉纺织印染行业,巩固和发展化纤、服装行业,加快发展苎麻特色产业及特种化纤、竹、木纤维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和发展产业用纺织与家纺产业。着力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扎实提高品种质量,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实现我省纺织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开拓国际市场与扩大内需并举。统筹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在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出口份额基本稳定的同时,努力培育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2、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友好并举。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出发点,实现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坚持扶持骨干企业与发展中小企业并举。发挥骨干优势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
4、坚持发展上游产品与终端产品并举。在开发新型纱、布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服装、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品的生产,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5.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并举。加快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步伐,推动棉纺织印染、麻纺织、服装、化纤、针织、家纺等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升级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
6.坚持招商引资与自主创业并举。积极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培育扩大产业集群、发展工业园区,增强产业的集聚度。
(三)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保持稳定增长。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总值力争年均增长20%,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争创1500亿元,工业增加值450亿元,利税总额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500亿元,直接从业人员40万人。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过千家,全行业企业数过万家。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超过2500亿元。
2、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终端产业的纤维消耗比例由2009年的70:20:10调整至55:25:20。
3、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到2015年,棉纺锭发展到600万锭,形成常德、益阳、株洲3大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12个纺织产业基地。培育3家以上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的纺织企业集团,上市公司5家。
4、自主品牌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在服装、家纺等终端领域培育8个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知名品牌;全行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共10个,湖南名牌产品共50个,湖南著名商标30个。
5、科技支撑力显著提高。进一步提升我省苎麻高支纱、布产品的研发能力,加快苎麻生物脱胶、水理连续化生产、牵切梳理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巩固苎麻与高强高模聚乙烯产品的国内领先地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织技术装备的比重从目前的30%提升到70%左右;新产品产值率由不足10%提高到15%。国家级技术中心由现在1家增加到2家,省级技术中心由现在的10家增加到16家。
6、节能减排获得明显成效。全行业实现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5%,水耗年均降低7%,污水排放量年均降低7%。印染行业实现年均节能3万吨标煤,印染、苎麻脱胶企业减少废水排放6000万吨/年,排放标准达国家一级标准。
四、发展重点
(一)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特色优势产业
1、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发展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品;加快竹、木、金属纤维生产企业的发展速度。重点支持中特、瑞亚、金鹰等企业的发展。到2015年,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由目前1500T/年增加到3000T/年;竹、木、金属纤维的加工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两翻。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
2、特色产业:突出苎麻产业特色优势,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全面应用生物脱胶、快速脱胶等环保脱胶技术的产业化生产,更新改造梳理设备,推广紧密纺、嵌入纺、赛络纺、自动络筒机等新型纺纱技术,深入研究和推广水理连续化生产、牵切等生产工艺与技术,装备新型苎麻纺织设备。大力发展轻、薄、混纺、交织、色织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在扩大外销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实施内外销并举的方针。重点支持华升、雪松、洞麻、明星、广源、鑫源等企业的发展。到2015年,生物苎麻脱胶技术的应用面积达到100%以上,无梭织机比重达到90%,生产能力达到全国的60%;骨干企业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继续保持国际国内领先的地位;年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
(二)改造提升重点传统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技术改造为手段,采用信息化等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生产设备数字化管理智能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市场有效供给能力和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1、棉纺织产业:采用先进的清梳联、细络联、精梳机、紧密纺、高档气流纺、喷气纺、涡流纺、细纱长车、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改造装备企业。推进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织物的生产;提高无卷、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产品的比重,形成一批品牌拳头产品,带动棉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重点支持东信、云锦、银太、宏生等企业的发展。到2015年,精梳纱比重达到70%以上,无结头纱比重达到70%以上,无梭布比重达到70%以上,纱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乌斯特2007公报5-25%水平,紧密纺扩大到50万锭。年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
2、服装产业:以适应市场变化为目标,以设计为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院校合作组建纺织服装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开发与设计中心,建立服装面料监测评价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自动裁剪系统、服装设计三维虚拟图形系统、生产吊挂传输系统、立体整烫系统、立体仓储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等先进服装生产加工装备与技术,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和培育本土高水平设计人才,提升服装设计开发水平。扩大新型高档品牌服装生产,提高出口比例,争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采用新原料、新技术发展针织服装新产品。重点支持圣得西、忘不了、金鹰服饰、派意特、韶峰等服饰企业的发展。到2015年,全省形成8亿件套各类服装的生产能力。年工业总产值达400亿元。
3、家纺产业:形成从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到市场营销的完整体系。采用先进的织造、染整、提花、绣花设备,巩固提高家纺产品的生产水平。构建家用纺织品研发平台,开发生产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文化底蕴的高品质配套家纺产品,打造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文化于一体的具有自主品牌的拳头产品。采用不同纤维开发日用毛巾类和旅游类产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床上用品和家用装饰类产品。重点支持梦洁、多喜爱、晚安、龙源、宝丽、建辉等企业的发展。
到2015年,家纺业产品纤维消耗量在纺织行业中所占的比重力争达到25%。年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
4、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重点发展以宽幅高强工艺技术为主的土工格栅、高强土工布、防水卷材等多功能复合材料;采用高性能纤维和先进非织造复合工艺生产耐高温过滤材料,节水灌溉、储水材料、缓释包装材料等农用纺织材料;高功能篷盖材料和膜结构材料,军、警用防弹材料;渔业用材料,风力发电叶片、航空和航天预制件等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发展汽车用内饰黄麻、苎麻产品。加快手术衣、隔离服、床单、口罩、手套等医用纺织材料和制品的开发;推广纺粘、熔喷及其非织造工艺技术。重点支持湘维、中核无纺布、恩泽水溶布、鑫海绳网、湘南麻业、金丝鸟、福尔康医用等企业的发展。到2015年,全省产业纺织产品纤维消耗比重力争达到20%,年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
5、化纤产业:采用高新技术、先进装备提升传统化纤工艺,整合现有的聚酯涤纶生产能力。加快高性能纤维、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复合纤维的开发与应用。重点扩大高强维纶、粘胶纤维、锦纶、涤纶纤维的生产能力,新增适应市场需求的粘胶短纤和以竹、麻为原料的新型纤维的生产。粘胶纤维在目前7000T/年长丝的基础上新增一万吨长丝和九万吨短纤。并充分利用我省竹、麻资源优势,实现可降解、可再生生物纤维的综合开发利用与产业化,建成年产一万吨竹浆、麻浆及纤维生产线。重点支持湘维、合力、金帛、拓普等企业的发展。到2015年,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
6、印染产业: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技术进行印染装备升级,积极开发抗皱防缩、防霉、抗静电、阻燃、仿真、多种纤维复合染整等特种印染后整理新技术,提高服装面料的质量和档次。逐步淘汰使用有害染料的印染工艺以及其他高耗能、高耗水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重点解决印染行业产品质量稳定性差、能耗和水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重点支持常德德山染整工业园区的建设和桃源杰新、安江印染、华升雪松等染整企业的发展。到2015年,全省形成具有处理各种档次服装面料的印染后整理生产能力5亿米。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
7、纺织机械产业:提高纺织关键整机的技术水平,加速机电一体化纺织装备的技术升级,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数控新型纺机设备技术。重点发展高性能经编机、精梳机、气流染色机、高温高压筒子染色机、新型定型机、麻毛绢高速数控自调匀整针梳机等设备。加快高效、连续、短流程等节能减排染整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加大纺织机械专用核心配套件的研发力度,发展适应高速高精耐磨纺织机械关键配套零部件。重点支持常德纺机、邵阳纺机、衡阳纺机等企业的发展。到2015年全省纺织机械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
(三)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经济比重,加大品牌培育和推广力度,到2015年,力争创湖南省名牌50个以上,新培育5-8家具有影响力的纺织服装中国驰名商标产品。
1、以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自主品牌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企业质量水平,建设和完善设计创意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品牌推广中心。
2、扶优扶强,支持优势品牌企业兼并重组、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品牌企业的市场控制力。
3、鼓励和引导品牌企业“走出去”,通过收购、入股等形式进行与境内外品牌的合作和收购,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附加值。
4、深入挖掘、拓展湖湘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打造旅游纺织特色品牌。
5、大力发展面向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等专业信息服务业。
(四)加速产业集聚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扶优扶强,加快产业组合。重点打造已列入省政府五十个产业集群中的“常德棉纺织产业集群”、“益阳棉麻产业集群”“株洲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二是引导中小企业的产业集聚,着力发展已授牌七个产业基地,即“华容县棉纺织产业基地”、“炎陵棉纺织产业基地”、“汉寿蒋家嘴苎麻纺织产业基地”、“长沙宁乡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株洲醴陵船湾职业服装产业基地”、“蓝山毛针织产业基地”、“浏阳巾被产业基地”。到2015年继续培育发展3~5个产业基地,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三是培育壮大湖南纺织原料、产品市场。①发展以株洲芦淞服饰市场为中心的服装市场。②发展以汉寿、沅江为龙头的精干麻市场。③发展以华容为龙头的棉花加工市场。④发展以益阳赫山为中心的袜业、针织市场。四是筑巢引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搞好园区建设,充分利用地域和资源优势,出台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
五、政策措施
1、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
高度重视纺织产业在我省经济建设中促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对纺织产业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2、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拓宽融资渠道,通过上市、外资嫁接改造、债转股等多种形式,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重点支持优势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以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实施省内外联合重组,重组过程中涉及的契税严格按国家有关优惠政策执行。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充分依托大公司、大企业的研发能力与营销网络,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拓展国内外市场。以已形成规模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为承接转移的示范园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对引进园区的企业,在土地、厂房使用和工商注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省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加工贸易专项资金向纺织项目倾斜。
3、加大金融及财税支持力度
加强银企合作,积极为基本面较好的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努力为纺织骨干企业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提供配套融资服务,开发和推广出口应收账款池融资、出口信保项下保单质押融资、出口退税质押融资,支持银政合作设立纺织行业开放型企业“种子基金”,支持涉外企业开展跨境贸易商业信用融资和境外融资。鼓励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向纺织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减半收取担保费用,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减半收取纺织企业信托产品发行费用。积极落实出口退税政策,确保及时足额到位。
4、加速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步伐
强化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加快行业公共技术创新及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全省纺织科研资源,集中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联合的新途径,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长期合作研究与技术协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财政扶持,鼓励引导企业抓住机遇提高装备与技术水平。
5、推进企业节能减排
以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落后产能,对陈旧落后低效高耗的设备实行强制淘汰,促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实现清洁生产。大力推广高效、连续、短流程等节能减排染整设备和苎麻生物脱胶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以重点企业和纺织产业集群为重点,以清洁生产为手段,提高“三废”利用水平。对企业的“三废”处理项目,根据相关政策规定,给予拆迁补偿、税费减免、排污费以奖代补。
6、加大对纺织人才的培养力度
实施人才战略,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特别是纺织类院校,实行校企对接,定向、定点培养企业所需求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其次是创造优厚的条件与环境,招聘高级管理与技术人才。
7、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服务协调职能,加强在引导行业发展、信息咨询、公共服务、招商引资、协调企业加强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承担企业、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行业内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保障行业内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行业内公平竞争,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产业咨询与政策建议,完成政府委托的各类行业性工作。
附:湖南省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