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长沙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确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那么长沙市是怎样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请您介绍一下经验和做法。
刘明理:近年来,长沙市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创”互构、“三区”联动、“三间”提质,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
(一)“三创”互构,提升文旅消费能级。一是激发文化创意。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文创产品、旅游商品,湘绣、湘瓷、湘茶等成为长沙文旅创意融合的鲜明标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连续三年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以长沙独有的文化为核心资源,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如炭河古城以国之重器“四羊方尊”的传奇故事为主线,融历史文化和现代高科技于一体打造了《炭河千古情》,年门票收入达1个多亿。二是激发科技创新。坚持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创新讲述长沙故事,湘江欢乐城等文旅项目均融入科技元素,通过VR幻影成像、模拟飞行、三维立体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打造《女娲补天》《辛追》等沉浸式体验的消费新场景,广受游客欢迎。三是推进品牌创建。加大文旅政策落地惠企力度,加快企业开展文创资金项目、文旅消费品牌创建示范项目等事项的审批效率,完善文化金融支撑体系,给予文创企业贷款贴息等奖励,“一企一策”支持龙头文创企业发展和重点文创项目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上市。近年来,培育A股上市文化企业8家、新三板上市文化企业14家,涌现出中南传媒、芒果超媒、华凯创意、拓维信息等全国知名文化企业,“民营出版传媒第一股”天舟文化连续三年入选“世界媒体500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湖南电广传媒、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多次入选“中国文化企业30强”。
(二)“三区”联动,提升文旅消费品质。一是做强文化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坚持特色发展,出台《长沙市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系列支持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国家级长沙天心文化产业示范园发展的实施意见》,从降低运营成本、推进转型升级、人才培养及文化产品出口等方面全力扶持1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创新发展,成功打造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国家文化广告产业园、后湖国际艺术区等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富有活力、效益明显的文化产业园区,聚集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017家,文化园区总产出达2100亿元。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获评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集聚了3000多家视频文创企业,拥有文化科技类企业429家,创造了《快乐大本营》《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声临其境》《乘风破浪的姐姐》等现象级IP;2020年1—9月实现营收300亿元。二是做优旅游景区。引导各景区立足特色禀赋引流,瞄准假日夜间引流,做足宣传推广引流。今年以来,长沙市开展“山水洲城·沁园春——长沙文旅月”活动、“夏之恋·在长沙”文旅季活动、“湖南人游省会长沙人游长沙”假日文旅消费引导活动等,举办2020年“长沙的美百里挑一”线下影展及长沙十佳人气文旅美景投票评选活动。依托各类媒体开展专版专栏推介长沙旅游景区,联合中国城市新闻网媒联盟、星辰在线发布《长沙百景图》,助力景区引流、客源回流。开展“百村千场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创新开展文艺进景区活动,截至8月底,长沙交响乐团、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市歌舞剧院等文艺院团在橘子洲、新华联铜官窑、巴溪洲等33个景区进行了232场精彩演出,深受旅游欢迎,文旅融合向纵深推进。三是做精特色街区。坚持精心设计、精致建设,结合棚户区改造、老城区有机更新,重点打造特色精品街区,建设非遗文化展览中心和古长沙建筑文化长廊,引入湘绣工作室落户古长沙特色街区,改造长沙历史步道60余公里,形成太平街、坡子街、黄兴路步行街等30余条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并将白沙古井、火宫殿、贾谊故居、岳麓书院、天心阁等著名景点融入其中,为文旅消费提供时空载体。
(三)“三间”提质,激发文旅消费活力。一是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间经济。今年疫情倒逼长沙旅游市场转型升级,长沙市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日游、两日游、近郊游、省内游等各类新产品、新玩法,旅游市场结构更合理、业态更多元、发展更科学。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重点乡村旅游区点共接待游客5.93万人次,旅游收入513.61万元,不少景点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比如位于长沙县黄花镇银龙村的小顽国亲子乐园,旅游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79%,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42%。二是致力于打造“24小时城市”,发展夜间经济。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培育以“五一商圈”为核心的夜间经济示范区,文和友、茶颜悦色、解放西等成为夜间经济“网红打卡地”;打造非遗夜市、湘江夜游、橘子洲焰火等夜经济特色品牌。今年以来,不少街区和景区延伸消费链,瞄准夜经济发力,如铜官窑古镇推出国潮龙舟电音节、仲夏梦幻光影节,世界之窗推出火人节等夜间游乐活动,引流效果明显。端午节假期,长沙位列旅游消费全国夜间旅游热门城市榜第1位;百度地图《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显示,二季度长沙位列全国“夜生活指数”第五位。三是引导实虚互推,发展网间经济。“网间”经济走红全国,橘子洲每场焰火吸引近30万游客,长沙作为知名网红城市,培育了像茶颜悦色、文和友、马栏山等网红打卡地。随着文旅行业按下复苏快进键,“为一杯奶茶坐一趟高铁”“为一餐龙虾赴一座城”“为一间房赴一个村”,成为暑期来长沙旅游的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