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篇

  • 基地掠影
  • 历史寻迹
  • 参访导航
关闭  X

【基地掠影】

李立三故居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占地面积2355平方米,建筑面积922平方米,坐东朝西,黄色围墙,八字柴门,门额题“芋园”二字,有大小房屋32间,为土木结构的单层庭院式民居。故居内设陈列馆,陈列有“投笔效班侯,工运领先锋——李立三同志生平事迹展”,运用图片、浮雕、视频及场景还原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李立三的革命生涯和历史功绩。

关闭  X

【历史寻迹】

李立三同志原名叫李隆郅,其改名背后有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1922年,李立三从法国留学回来,先到中共湘区委员会报到,书记正是当初寻友时结识的“润之兄”毛泽东。毛泽东对他说:你家乡附近有个安源煤矿,那里的工人受压迫很深,革命条件很好,你的工作就是到那里开展工人运动。后来,毛泽东又提出:你的名字太难叫,工人们也不认识“隆郅”这两个字。这位性格豪爽的革命者马上同意改名,决定按谐音改成“能至”。

到了安源煤矿,李立三下矿井,走工棚,很快拉起了一支工人队伍。他作为工人代表,在罢工中与矿方达成协议,取得改善工人权益的第一次罢工胜利。矿上总监对他恨之入骨,悬赏大洋600元找人刺杀他。工人们得知后,自发日夜跟随保护这位“能人李能至”。

后来,李立三到上海搞工人运动。一次,他与邓中夏同去参加工会选举。路上,邓中夏抱怨“李能至”这个名字太文了,李立三又马上同意改名。叫什么呢?这时路边站着三个工人,邓中夏说:“就叫三立吧?”他想了一下又说:“‘三立’不好听,就叫‘李立三’得了。”

“立三”这个偶然改出的名字,后来响彻了全党乃至全国。

关闭  X

基地地址:醴陵市阳三石街道立三路 7 号

联络电话:0731-23040231

重点推介:李立三同志生平事迹展

特色美食:醴陵小炒肉、醴陵蒸鱼、苦瓜炒仔鸭、醴陵黄菜、醴陵炒粉、仙都酱板鸭、渌江牌圆蛋 糕

周边热门:醴陵瓷谷、渌江书院、耿传公祠

交通提醒:市内公交线路完善,2 路、8 路公交车均可直达

李立三(1899—1967),原名李隆郅,株洲醴陵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工委书记、全国人民防空委员会秘书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等职。

(内容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