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前身为湘潭烈士墓,为纪念衡宝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修建,1983年更名为“湘潭烈士陵园”。衡宝战役是在“太阳升起的时刻”——开国大典期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唯一一次大战。1949年,白崇禧率桂系主力撤退到以衡阳为中心的湘中南地区,妄图组成“湘粤联合防线”,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进。9月,衡宝战役打响,10月16日胜利结束,历时34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5万人,湘西、湘南大部分地区得以解放。
(内容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人民出版社 )
【基地掠影】
湘潭市烈士陵园由纪念碑广场、英烈墙、烈士事迹陈列馆、散葬烈士墓群、杨昭植烈士墓和怀英亭等纪念设施构成。纪念碑广场位于园区中心,碑高19.49米,正前方镶嵌着毛体黑底金字“湘潭烈士纪念碑”。英烈墙长27.5米,宽1.5米,镌刻着1845名为国捐躯的湘潭籍英雄儿女的名字。烈士事迹陈列馆内设2个展厅,以常规展出为主,以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为辅,陈列展品100余件、珍贵历史照片121张、烈士遗物40件、录像资料片4部,并珍藏有近千万字的烈士档案,散葬烈士墓群内有134位烈士长眠于此。
【历史寻迹】
在湘潭市烈士陵园内有一座特别的墓,安葬着湘潭县委第一任书记杨昭植。“愿后死者继我革命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我亦含笑于九泉也。”这是他在临刑前口述请牢中难友代笔的遗嘱。
杨昭植,湘潭县易俗河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他在湘潭创办湖湘小学及平民夜校,发展了一批先进分子入党,建立了中共湘潭县城区支部,任书记。马日事变后,杨昭植被捕入狱。在狱中,他被竹鞭打得遍体流血,反而笑嘻嘻地说:“我是为工农利益而革命,是不怕打、不怕杀的!”他被木棍压断腿,疼得昏死过去,醒来后依然破口大骂。敌人用尽残忍的手段折磨,尽管此时杨昭植已奄奄一息,却还抖擞精神,断断续续地呼喊着:“工农兵团结起来!打倒摧残工农运动的军阀!杀尽豪绅地主!”
1927年6月6日,国民党反动派将杨昭植拖到湘潭的学坪,将他残害致死,在场百姓无不掩面抽泣。杨昭植牺牲后的第二天深夜,一位老农学会会员冒着生命危险潜往学坪,将烈士残骸收敛,葬在杨家祠堂后面的荒坡上。
基地地址:湘潭市雨湖区陵园路 30 号
联络电话:0731-58222769
重点推介:纪念碑广场、英烈墙、烈士事迹陈列馆、散葬烈士墓群、杨昭植烈士墓、怀英亭
特色美食:口味虾、跳跳蛙、口味鸡、湘莲、灯芯糕、龙牌酱油、槟榔
周边热门:湘潭市博物馆、湘潭市党史馆、湘潭盘龙大观园、窑湾风景区、昭山风景区、杨梅洲水上 公园
交通提醒:基地位于湘潭市中心城区, 2 路、14 路、25 路、10 路、116 路、37 路、105 路、117 路 公交车可到附近
湘潭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前身为湘潭烈士墓,为纪念衡宝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修建,1983年更名为“湘潭烈士陵园”。衡宝战役是在“太阳升起的时刻”——开国大典期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唯一一次大战。1949年,白崇禧率桂系主力撤退到以衡阳为中心的湘中南地区,妄图组成“湘粤联合防线”,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进。9月,衡宝战役打响,10月16日胜利结束,历时34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5万人,湘西、湘南大部分地区得以解放。
(内容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