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篇

  • 基地掠影
  • 历史寻迹
  • 参访导航
关闭  X

【基地掠影】

长沙简牍博物馆占地2万平方米,主要藏品包括:1996年出土的入选“中国二十世纪一百项考古大发现”的10万余枚三国孙吴纪年简牍、1997年出土的数百枚东汉早期简牍、2003年出土的2000余枚西汉早期简牍以及1993年出土的3500余件西汉长沙王后“渔阳”墓签牌、封检、漆木器等文物,和少量征集、获捐的长沙历史文物及现代书画艺术品。现有“文明之路——长沙简牍博物馆基本陈列”“湘水流过——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和多个特展免费对观众开放。

关闭  X

【历史寻迹】

在长沙走马楼出土的10万余枚三国孙吴时期的简牍中,有一枚特殊的木牍——“录事掾潘琬文书”牍。它是三国时期一件司法案件的卷宗,是临湘一位叫作潘琬的官吏对一位名叫许迪的仓吏的犯罪行为进行核实的上报文书,上面记载了仓吏许迪所犯下的盗窃案。

许迪是军事重镇淕口(今湖北嘉鱼县陆溪镇)的一名仓吏,他盗用了官府的112斛6斗8升盐米,被值班官吏廖某发觉。在给都尉的供词中,许迪否认自己曾盗用盐米。嘉禾四年(235),长沙郡督邮再次下书,让相关人士彻查许迪案,负责核查此案的人便是此文书的呈报者潘琬。

许迪贪污的盐米到底价值多少呢?根据历史学者的估算,当时一斛米的市价是1500钱,因此许迪贪污的数值应是169020钱。

这枚木牍除了史实价值外,还有着艺术价值。三国两晋是中国文字书法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时期。这枚木牍文字书写工整,称得上是三国时期留下的书法精品。走马楼吴简是三国孙吴政权在长沙地区的官府文书。这件文书的书迹不仅反映了孙吴地区文字书法的复杂面貌,也体现了当时文字演变的轨迹。

关闭  X

基地地址: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 92 号

联络电话:0731-85425676,85425680

重点推介:五弦漆木筑、湘水流过——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文明之路——长沙简牍博物馆基本陈列

特色美食:酱鸭舌、糯米粽子、笋丝百叶、剁椒鱼头、酱板鸭、臭豆腐、毛毛鱼、绝味鸭脖、糖姜片葛根

周边热门:天心阁、城南书院、湖南第一师范旧址、朱张渡、太平街、火宫殿牌楼、玉和醋文化博物馆李富春故居

交通提醒:搭乘旅 2 路、122 路、202 路、314 路、406 路、803 路等公交车至城南路口站下车, 或搭乘 124 路、901 路公交车在天心阁西门站下车即到;地铁 1 号线到南门口站下,步行约 700 米即到

简牍是在纸发明以前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长沙简牍博物馆是国内首座以简牍为主题,集简牍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和社会教育于一体,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专题博物馆。

(内容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