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1877—1968),长沙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曾参加南昌起义、中央苏区建设,以57岁的高龄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中央苏区教育部副部长、代部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厅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宣部副部长等职。毛泽东评价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内容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人民出版社 )
【基地掠影】
徐特立故居建于清末,为四合院土木结构,建筑面积约580平方米,有房屋19间。故居内设徐特立生平业绩陈列室,馆藏徐特立遗物和相关文物资料134件,以国画、油画和组照的形式展示徐特立无私、奉献、坚强、正直的高尚品质,展现了徐特立伟大的一生。
长沙师范学院徐特立纪念馆由5个展区组成:序厅陈设徐特立半身铜像、展馆前言、毛泽东贺信、中共中央贺信,以及五大书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的题词;另有4个主题展厅,以“革命老英雄,当今一圣人”“教育济当代,理论烁古今”“文章垂万世,师表启后昆”“徐老奠基业,老校焕新颜”为序列,展现了徐特立的光辉一生。
【历史寻迹】
在徐特立故居,有一间教室,是徐特立捐居办学的场景还原,再现了徐特立致力于普及平民教育的光辉形象。 从1905年开始,徐特立先后创办了梨江高小、五美高小、长沙师范、长沙女子师范等多所学校。在《六十自传》中,徐特立颇为自豪地写道:“……长沙县(现在的长沙市)的教育,民国八年以前,差不多都是我一手办的……”正因如此,民国初期,徐特立有教育界的“长沙王”之称。
徐特立致力于普及平民教育。他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梨江高小,专招农民子弟入学。由于办学经费紧张,他提出自己“多教课,只吃饭,不要工资”。他还在长沙城北门外办起湖南第一所平民夜校,入学的200多名学生中绝大多数为贫苦工人和店员。1913年,为了解决家乡农民子弟读不起书的问题,徐特立断然把自家的住宅腾出来,作为五美高小的校舍,并筹集经费扩建了两间教室。他的妻子儿女则住进了老屋旁边搭建的两间茅屋里。
“休夸长沙十万口,子弟不教非我有。十八乡镇半开化,少数通人难持久。莫谓乡村阻力多,盘根错节须能手。莫谓乡村馆谷薄,树人收获金如斗。大家努力树桃李,使我古潭追邹鲁。”这是徐特立为长沙师范毕业生写的《毕业歌》。歌中至为朴实的话语,至今仍在校园内外传唱,道出了徐老倾尽所有办教育的初心。
基地地址:徐特立故居:长沙县江背镇特立村 徐特立纪念馆:长沙县星沙街道特立路 9 号长沙师范学院南校区内
联络电话:0731-86284890,84036165
重点推介:徐特立故居、徐老捐居办学用过的教室、徐特立纪念馆
特色美食:五美大片肉、发肉、麻菇井酒
周边热门:徐特立公园、锦绣江南、荆州筒车主题公园、龙头井、印山湖公园、松雅湖公园
交通提醒:故居:20 路公交车(榔梨—五美),至终点站后步行10 分钟可达。纪念馆:公共交通便利 127 路、703 路公交车可达
徐特立(1877—1968),长沙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曾参加南昌起义、中央苏区建设,以57岁的高龄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中央苏区教育部副部长、代部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厅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宣部副部长等职。毛泽东评价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内容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人民出版社 )